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六章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六章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2.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04 07:0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第五、六章检测卷
(100分 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框)
1.肾小球是由许多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的血管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球小动脉流的是动脉血,出球小动脉流的是静脉血
B.入球小动脉流的是静脉血,出球小动脉流的是动脉血
C.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流的都是动脉血
D.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流的都是静脉血
2.检测某人血浆、肾小囊腔内以及输尿管内的液体中甲、乙两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表,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分别是
血浆 肾小囊腔内的液体 输尿管内的液体
甲 0.03% 0.03% 2%
乙 0.1% 0.1% 0
A.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 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C.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D.甲是蛋白质,乙是葡萄糖
3.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含有的物质有
①水 ②无机盐 ③尿素 ④葡萄糖 ⑤蛋白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4.如图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部分选手比赛的场景。运动员们奋力向前,汗流浃背,满脸通红。这些表现体现了皮肤所具有的功能是
①保护 ②调节体温 ③排泄 ④感受外界刺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暑假的一个晴天中午,小明走进电影院观看电影,刚走进电影院时眼球内瞳孔的变化和寻找到最前排18号座位时晶状体的变化分别是
A.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B.瞳孔放大,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C.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大变小 D.瞳孔缩小,晶状体曲度由小变大
6.近年来,中学生患近视的人数越来越多。预防近视、珍爱双眼,就需要注意用眼卫生、了解眼球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下面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学习了《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节后各自的观点,请你结合图示判断,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甲同学认为,图中结构①内含有色素,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黑眼珠”
B.乙同学认为,眼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图中结构⑥相当于底片
C.丙同学认为,若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则结构③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
D.丁同学认为,眼球中对光线的折射起主要作用的是⑧
7.某人左侧大脑出现脑出血发生偏瘫,医生对其双腿进行膝跳反射实验,结果是
A.左腿无膝跳反射,右腿有膝跳反射 B.左腿有膝跳反射,右腿无膝跳反射
C.两腿都有膝跳反射 D.两腿都无膝跳反射
8.下列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B.小脑能够协调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C.脑干不属于脑的组成部分
D.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中枢如呼吸中枢等位于脑干
9.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脊髓功能的是
A.形成人体感觉的部位 B.对体内外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
C.把对体内外刺激的反应传导至大脑 D.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10.下列各种概念的内涵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A.肾小球→肾单位→肾脏 B.耳蜗→内耳→耳
C.脊神经→脊髓→中枢神经系统 D.细胞→组织→器官
11.下列流程图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其中不正确的是
A.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听觉神经→大脑
B.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
C.血液→肾小球→肾小管→肾小囊→尿液
D.外界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2.逃生演练中,某同学作出的部分反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X表示感受器
B.图中存在两条反射弧
C.若传出神经②受到损伤,则肌肉无法收缩
D.逃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13.如图是脑的侧面半球。有人看到别人吃肉时,自己也会分泌唾液,这是一种反射现象。下列叙述与这种反射现象特点不相符的是
A.是后天形成的 B.图中的①处参与该反射的完成
C.可以消退或减弱 D.属于低级神经活动
14.下列有关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的激素含量丰富,对各项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B.激素是由腺体分泌的,由于含有消化酶,所以对人体有调节作用
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D.若幼年时期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则会患呆小症
15.锻炼身体的方式有多种,游泳是效果较好的一种。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游泳时,神经调节起作用,其他调节不起作用
B.游泳动作的完成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
C.为保护耳和听觉,游泳时用合适的棉塞堵耳
D.游泳是一种复杂反射
16.下列属于激素调节的是
A.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的咳嗽 B.强光射来时,迅速闭眼
C.看电影感动得落泪 D.男同学在青春期喉结突出
17.如图表示小鼠饲养密度与肾上腺的关系,由此推测饲养笼内过度拥挤,小鼠会出现
A.糖尿病
B.性腺发育受到抑制
C.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D.甲状腺激素增多
18.下面是科学家为揭开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以狗为实验动物进行研究的结果:
实验组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① 切除胰腺 出现糖尿
② 结扎胰管,胰腺大部分萎缩,胰岛细胞活着 不出现糖尿
③ 切除胰腺,注射胰岛提取液 不出现糖尿
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由实验①③可知,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
B.由实验①②可知,胰腺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组成
C.由实验②③可知,胰岛提取液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
D.该研究证明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细胞的分泌物有关
19.从《水浒传》中描写武大郎的特征,可以推测出他
A.幼年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 B.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
C.成年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 D.成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
20.切除成年狗的甲状腺,一段时间后,该狗表现为精神萎靡、 活动减少。这说明甲状腺激素能
A.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 B.升高血糖浓度
C.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促进蛋白质合成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2分,每空2分)如图是一个肾单位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①与④两种液体相比较,④中不含有  。
(2)流过⑥以后的液体与④中的液体相比较,流过⑥以后不含有  。
(3)①与⑦两种液体相比较,⑦中  大大减少。
(4)③的作用是  ,⑥的作用是  。
(5)①④和流过⑥的液体含有的相同成分是  。
22.(14分,每空2分)共享单车有效解决了合肥市民低碳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并引领骑行健身新风潮。如图表示骑行时,人体参与该活动的部分结构,其中A、B表示血管。请据图回答:
(1)骑行共享单车时,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结构是图中的  (填序号)。当听到身后有单车铃声响时,便调整骑行方向,此过程中感受铃声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内,这一反射活动的完成主要受图中①内  的调节。
(2)人体吸入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  壁进入血液,使来自血管A的含氧量较少的  血发生变化。骨骼肌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排出人体前,至少随血液流经右心室  次。
(3)代谢产生的尿素主要随尿液排出体外,尿形成过程中,  (填“肾小球”或“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23.(10分,每空2分)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因此我国管理部门近几年不断地加大对酒驾的处罚力度,如酒后驾驶机动车者一次记12分等。但有些人置若罔闻,仍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上路。请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等现象,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  造成的。
(2)某人在“酒驾”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此人立刻缩手,请用甲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  。
(3)对醉酒者可采用吹气实验检测醉驾程度。吹气时,醉酒者的膈肌处于  状态。
(4)酒驾者血液中的酒精随血液循环在身体内流动,最先进入乙图心脏中的  (填名称)。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葡萄糖浓度出现了丁图的变化,这个变化发生在丙图的  部位(填字母)。
24.(12分,每空2分)如果你是一位足球迷,在看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有时会因为异常兴奋或紧张而使你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如图是整个反射过程的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当精彩的画面进入你的眼球,会在[5]  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视觉是在  产生的。
(2)肾上腺产生的  进入肾上腺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调节心脏等的机能,从而出现图示中“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现象,这一调节过程叫做  调节。通过图示的反射过程可以看出,此调节过程是在  的调节控制下完成的。
25.(12分,每空2分)对三只小白鼠进行如下实验,请回答:
小白鼠编号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甲 不做任何处理 生长发育正常
乙 切除A腺体 血糖浓度升高,出现糖尿
丙 切除B腺体 生长发育停滞呆笨、精神萎靡
(1)甲鼠在实验中起  作用。
(2)A腺体是  ,能分泌  ,这种分泌物的作用是  。
(3)B腺体是  ,能分泌  。
参考答案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C C A B B D C C A C
题 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案 C C D C A D C B B C
21、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和氧
过滤
重吸收
水、无机盐、尿素
22、②
耳蜗
大脑皮层
毛细血管
静脉
1
肾小管
23、小脑
①→③→⑤→④→②
舒张
右心房
D
24、视网膜
大脑皮层
肾上腺素
激素
神经系统
25、对照
胰腺
胰岛素
降低血糖浓度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