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中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 十五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41张PPT)+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高中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 十五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共41张PPT)+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07 13:50:50

文档简介

十五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合格性练习
(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14分,共30分)
1.(2021·德州高一检测)明初苏州城“邑里萧然,生计鲜薄”,到明中期已“迥若异境”“愈益繁盛”,生活变得奢华起来,时人指出“吴俗尚侈,古则然也,而今为尤甚”。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苏州有崇尚奢华的传统
B.明朝官方对社会治理不重视
C.苏州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经济发展影响社会风气变迁
【解析】选D。由材料可知,明初苏州城还是萧条景象,到明中期苏州已经发展繁盛,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风气也变得奢侈,说明经济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气的变迁,故选D;材料主要强调了经济发展对社会风气的影响,A、B、C均没有体现这一主旨,排除。
2.明代个别地区开始出现押租制,即佃农向地主交纳高于一年地租额的货币量作抵押,退佃时归还押金,不计利息。租佃关系存续期,地主不能随意换佃。清代押租制在四川、湖南、江西等地获得一定发展,其他各省也有出现。押租制的实行和发展 (  )
A.加重了地主对佃农的剥削
B.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确保了佃农的生产经营权
D.提高了土地市场化程度
【解析】选C。押租制下,地主对土地的干预能力大大降低,通过押金,佃农获得稳定而独立的经营权,C正确;押租制是有利于佃农生产经营的,排除A;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排除B;押租制不等于土地买卖,排除D。
3.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去人欲”的命题,王守仁提出了“天理即人欲”的观点。相对于程朱理学而言,王守仁更 (  )
A.注重道德培养 B.强调主体意识
C.认同先秦儒学 D.追求民主自由
【解析】选B。宋明理学本身就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故A错误;程朱理学属客观唯心主义,强调外在的天理,陆王心学属主观唯心主义,更强调内心的自省,故B正确;宋明理学是继承汉代新儒学,并融合佛道思想而来,先秦儒学仅是宋明理学的源头,故C错误;两者都主张道德对自身的约束,故D错误。
4.明清时期,小说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主要是因为 (  )
A.印刷术不断完善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科举制的发展 D.思想领域的活跃
【解析】选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一些市井文人将说书的话本加工创作成供人阅读、情节内容复杂的小说,主要满足市民阶层对精神食粮的需求。
5.(2021·菏泽高一检测)明至清中叶岀现社会阶层变化与人口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明代中后期开始,随着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人们的私有观念亦空前强烈,农村贫富两极分化空前迅速。首先表现在争夺土地上,以地权分化为其主要内容。这种分化通过权势占夺和私人买卖两条途径得到实现。争夺社会财富的主要势力,由内廷皇族集团转为外廷官僚集团,由中央转向地方,以缙绅为代表的各地官豪势要趁机而起,大肆争夺土地,积聚财富。这种分化扩大了贫困群体,激化了人际关系,加剧了社会矛盾,明王朝也陷入无法摆脱的危机之中。
——林金树《明代中后期农村的贫富两极分化》
材料二 康熙帝在其统治的后期,已经明显地感到庞大的人口对社会形成的压力。人口增长过快,直接造成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大规模流迁。由于中国各地区人口的分布极不均衡,在经济发达较早的腹地,人多地少的矛盾更为尖锐,并由此引发出新的问题,即人口的长时间、大规模的流迁。人口稠密区的劳动者,由于生活压力,被迫离开地少人多的故乡,迁往土旷人稀的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在那里定居生活,繁衍后代。人口的长时间大规模流动,严重冲击着社会旧有的制度和统治,人口压力与阶级矛盾相交织,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定。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分析材料一中农村贫富分化的原因,并概括其社会影响。(8分)
(2)材料二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与材料一中相比,二者有何共同点。(6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原因,依据材料一信息“随着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人们的私有观念亦空前强烈,农村贫富两极分化空前迅速……争夺社会财富的主要势力……”概括得出。第二问社会影响,依据材料信息“扩大了贫困群体,激化了人际关系,加剧了社会矛盾,明王朝也陷入无法摆脱的危机之中”分析得出。第(2)题第一问现象,依据材料二信息“人口增长过快,直接造成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大规模流迁”得出:人口激增、人口流迁。第二问共同点,依据材料一信息“随着生产力的空前发展”“明王朝也陷入无法摆脱的危机之中”和材料二信息“人口的长时间大规模流动,严重冲击着社会旧有的制度和统治,人口压力与阶级矛盾相交织,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定”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引发了社会危机等角度比较。
答案:(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私有观念;权势力量争夺土地。
影响:扩大了社会贫困人群;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统治危机。
(2)现象:人口激增;人口流迁。
共同点: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引发了社会危机。
【备选习题】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解析】选A。根据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这一原理,明朝中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市民阶层壮大的同时,也引起思想的震动,明末思想家李贽反对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衡量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求冲破封建纲常礼教的束缚,追求个性自由。在文学上的表现,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B仍然是儒家思想主张,排除;C是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排除;D更倾向于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故排除。
等级性练习
(选择题5分,非选择题15分,共20分)
6.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
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
【解析】选B。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阶层迅速崛起,小说这种文学形式正是适应了市民阶层文化的需求。故正确答案是B。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
材料三 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至训也。
——顾炎武
(1)材料一中两人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三中两人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是什么 (5分)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以上材料反映的思想产生的共同社会根源。(6分)
【解析】第(1)题联系材料一中两人“制约当权者”“约束帝王”“以‘众治’代替‘独治’”的目的解答。第(2)题联系材料二、三中两人对“私”“利”的认可概括回答。第(3)题从明末清初经济方面的新变化入手。
答案:(1)主张限制君权,赋予民众一定权利。
(2)都肯定人的私欲。
(3)商品经济发展,新兴阶层在政治、经济方面利益的反映。
PAGE(共41张PPT)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必备知识生成
知识点一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任务驱动:2007年,《乔家大院》获得第26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长篇电视剧
一等奖、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优秀电视剧等奖项,该剧以乔家大院为背景,讲述
了一代传奇晋商乔致庸弃文从商,在经历千难万险后终于实现货通天下、汇通天
下的故事。那么明清时期经济发展情况是怎样的 有何影响
1.经济发展:
2.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类别 表现
农业 (1)_______________,新的农作物品种传入中国;(2)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3)农业多种经营日益兴盛,农民兼营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
手工业 明朝后期在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生产,即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 (1)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2)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
展;(3)形成了商人群体,如____________;(4)以经济功能为
主的工商业市镇兴起,成为地区贸易网络核心
新航路的开辟
徽商和晋商
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
步和转型
探究 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与局限
【情境一】
【思维交互1】从图表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据图表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历史解释)
提示:信息:国家税收呈上升趋势,农业税相对稳定,工商杂税逐步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特征:当时小农经济占主体,商品经济活跃。
【情境二】《康熙嘉兴府志》中记载:崇为吾郡上游,当孔道,号剧难治,而石门镇为甚……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其就募者,类赤身无赖,或故髡钳而匿名避罪者。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
【思维交互2】有学者认为,康熙年间我国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为什么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不能说明;因为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史论生成】
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1.边疆地区获得开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
2.适应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4.商业空前繁荣,但商品流通还不足以动摇封建社会的根基。
5.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使中国在世界步入近代的潮流中,日益落伍。
  【深化点拨】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阶段,虽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始终未突破封建农耕经济的生产模式。
知识点二 思想领域的变化及小说与戏曲
任务驱动: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曾说:“我生平最敬慕亭林先生为人……但我深信他不但是经师,而且是人师。”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为中国的思想启蒙作出卓越贡献。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那么,明末清初具体有哪些思想变化 明清小说与戏曲的发展情况如何
1.明末清初思想变化:
(1)陆王心学的形成。
①背景:程朱理学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王守仁继承南宋陆九渊的思
想。
②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良知就是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
欲蒙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和践行,就可以达到圣贤境界。
③影响: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
和叛逆色彩。陆王心学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提出一套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
(2)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产生。
①背景: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理学的僵化。
②代表人物、主张及其影响。(填写下表)
代表人物 主张 影响
李贽 a.提倡_________;
b.蔑视权威和教条;
c.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在社会上引起很大震动
个性自由
代表人物 主张 影响
黄宗羲 a.严厉抨击_________
_____,称专制帝王为
“天下之大害”;
b.反对重农抑商观念
,提出“工商皆本” 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顾炎武 对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进行批判 开一代朴实学风先河
王夫之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君主专制
制度
2.明清小说与戏曲:
(1)小说和戏曲发展的原因_______。(填写正确序号)
①城市商品经济繁荣;②社会娱乐活动丰富;③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2)明清小说的代表。(正确填写下表)
朝代 作者 作品 特点
元末
明初 施耐庵 《水浒传》 我国最早的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
_______ 《三国志通
俗演义》
明朝 _______ 《西游记》 神话小说的杰作
清朝中期 吴敬梓 《_________》 讽刺小说的杰作
清朝 曹雪芹 《_______》 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也是享誉世界的名著
①②③
罗贯中
吴承恩
儒林外史
红楼梦
(3)明清时期戏曲发展的表现。
①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代表人物_______和孔尚任等。
②舞台演出:昆曲流行。
③新的剧种:道光年间形成的_____,逐渐成为全国流行的剧种。
汤显祖
京剧
探究1 思想变化
 【情境一】王守仁在《传习录》中说:“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
所同也。……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
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思维交互1】据材料,概括王守仁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对
当时中国社会思想所产生的影响。(历史解释)
提示:主张:人人皆有良知;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人应该独立思考判断。影响:隐
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情境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写道: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
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
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末清初)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
于途者,盖皆本也。
【思维交互2】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经济因素。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观点:反对君主专制;工商皆本。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探究2 小说和戏曲
【情境一】19世纪后期,京剧班子进入上海演出,“沪人初见,趋之若狂”。受上
海社会发展的影响,京剧进行了大量与时俱进的创新,采用新剧目和新演法,逐渐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人称“海派京剧”。上海开埠后引发的社会变迁,使得艺术
运营模式从为朝廷和官僚服务让位于为市民和群众服务。随着不少西人出入上
海,西方文化涌入,如西洋乐器、用于化妆的高级水粉、平等意识和科学精神等被
灌注于京剧表演中,让这一传统艺术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成为上海都市中艺术
欣赏的重要对象和演出标杆。海派京剧紧跟时代步伐,引导民众关注社会现实,对
推动文化转型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摘编自和清、董姗姗《清末民初海派京剧新剧目及其意义》
【思维交互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派京剧形成的原因和意义。(史
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原因:上海开埠后,传统的农耕经济逐渐瓦解,工商业经济发展;社会阶层的分
化;西方先进文化的传入与促进;迎合都市民众审美的需要。
意义:启迪民智,促进民众思想的解放;有助于京剧艺术的创新与发展,体现了美学
形态的转型。
【情境二】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中写道: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也,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思维交互2】根据材料,归纳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社会因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提示: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佛、道三教。
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史论生成】
  一、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的思想异同
1.相同点: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主张限制君权。
(2)学术思想上:批判地继承传统儒学,主张“经世致用”。
2.不同点:
(1)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猛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特别倡导实学,积极求真并实践。
(3)王夫之:哲学贡献大,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理论的集大成者。
  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与传统儒学思想的关系
1.批判、继承:黄宗羲批判传统儒学“君为臣纲”的思想,继承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顾炎武批判道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的积极思想。王夫之批判理学先前宣扬的“天命论”和“生知论”。
2.发展:提出一些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是前人未曾提出的,具有民主色彩。这些思想影响了近代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深化点拨】明清之际思想活跃但未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缺乏物质基础。
(2)政治:专制集权制度压制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3)思想文化: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
知识点三 科技
任务驱动:利玛窦与徐光启等人合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部分内容,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利玛窦制作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地图,先后被十二次刻印。明中后期西方科学是如何在中国传播的 中国本土的科技成就又有哪些
1.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用直线连接起来
2.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1)代表:意大利利玛窦。
(2)目的:借助传播科学知识来传教。
(3)成就:利玛窦等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帮助清廷绘制较为精确的地图。
(4)意义: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
探究  明清时期的科技
 【情境】史学界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在汉朝和宋朝属于黄金时期,
明清时期近代科技没有在中国产生,其原因有四:曰压制工商,曰儒家思想,曰奴才
教育,曰自满保守。
【思维交互】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主要
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提示:腐朽的封建制度,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统治者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压制工商业发展;官方理学和王守仁的“心学”盛行,不利于近代科技产生;科举考
试八股取士;清廷长期以天朝大国自居,骄傲自大,不重视对外引进先进的科学技
术。
【史论生成】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
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社会条件。
2.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3.各民族间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持续不断加强、教育不断地发展,培养了从事科技文化事业的人才。
4.明朝之前,统治者大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文化交流不断,中华民族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精华。
5.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有创新精神。
6.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在一定程度上给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政策的支持。
课堂素养达标
1.(2021·济宁高一检测)明朝洪武到万历年间,四川人口增长了约18万户。与此同
时,通过“报官立案、制定章程、农户集资、共建共享”的方式在四川兴修水利的
结果如下表,表格的信息说明 (  )
A.务实的制度有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B.重农抑商的政策保障农业经济稳定
C.水利兴修是人口增长的关键性因素
D.人口迅速增加造成严重的人地矛盾
水利设施 井研 江津 成都 简州
水塘 450 575 121 864
河堰 11     8
【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四川地区以“报官立案、制定章程、农户集资、共建共享”的方式,促进水利工程兴修(助推农业发展)和人口增长等,反映出务实的制度有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抑商”政策及其对农业经济的稳定作用,B错误;材料不能说明水利兴修是人口增长的“关键性因素”,C错误;人地矛盾严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错误。
2.(2021·天津高一检测)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
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 (  )
A.开设工场 B.男耕女织
C.设急递铺 D.设立行会
【解析】选A。据材料“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后期在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手工工场,A正确;“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的特征,不属于新的经营方式,B不符合题意;“急递铺”是中国古代的邮驿组织之一,C不符合题意;“行会”是旧时城市商品经济中的工商业组织,与材料不符,D错误。
3.(2021·青岛高一检测)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朝野率皆用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白银产量高
C.经济作物的种植 D.商帮的兴起
【解析】选A。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中国,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A正确;白银是从美洲等地通过贸易形式流入中国的,B错误;经济作物种植不是导致白银大量使用的主要原因,C错误;商帮的兴起是材料中现象的影响,不是原因,D错误。
4.(2021·泰安高一检测)在顾炎武看来,朱熹的学说、乃至整个宋明理学是汉民族的文化,是民族文化命脉的传承,因此无论如何是应该给予历史的肯定的。据此判断,顾炎武 (  )
A.学术思想充满矛盾 B.反对异族统治
C.推崇程朱理学思想 D.强调经世致用
【解析】选B。顾炎武是从汉民族文化的角度肯定朱熹和宋明理学,说明他主张以汉族为中心,即反对异族的统治,故选B;“充满矛盾”的说法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顾炎武是肯定程朱理学,而非推崇,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经世致用的思想观点,排除D。
5.明末清初,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等人肯定“私”的正当要求,主张保护人的私有财产。这些与宋儒不同的思想观念说明了 (  )
A.儒学取得正统地位 B.程朱理学由此创立
C.陆王心学从此出现 D.儒学呈现活跃局面
【解析】选D。本题抓住题干关键信息“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等人肯定‘私’的正当要求”,题干体现了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故选D。
【补偿训练】
  李贽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其思想 (  )
A.实质上否定了“理”的存在
B.是对正统思想的大胆挑战
C.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本思想
D.是对君主专制的猛烈抨击
【解析】选B。理学主张“存天理,去人欲”,而李贽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这是对正统思想的挑战。
6.科举制始于隋唐,但到了明清时期,却成为文化发展的障碍,清朝前期的一部小说就对此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它是 (  )
A.《红楼梦》 B.《水浒传》
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
【解析】选C。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讽刺科举制的小说。
7.在下列明清小说中,属于现实主义力作的是 (  )
【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故选A。
8.京剧是我国国粹,它主要是由 (  )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
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解析】选D。京剧是徽调、汉调等南方剧种在吸取昆曲和其他地方戏艺术成分的基础上在北京地区融合而形成的,并非仅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
9.下列作品中,属于医学著作的是 (  )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四库全书》
【解析】选C。《本草纲目》是李时珍所著的医学著作,故C正确。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松江一带棉布生产随着
市场的需求而变化,而且远销湖广、江西、两广、陕西、山西、北京及北方边疆
地区。北方省份所产棉花,除缴纳租税之外,几乎全部运至南方销售。……当白银
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康乾年间,“奢靡风习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扬州地区物质繁荣、名流荟萃,周边乃至全国都追慕扬州。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松江府“所出布匹,日以万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商业发展出现的新现象。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从农产品商品化、商帮和白银货币化的推广等方面分析。第(2)题,根据材料二中“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可知,商帮逐渐形成。
答案:(1)农产品的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白银的合法流通。
(2)商帮出现。十五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合格性练习
(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14分,共30分)
1.(2021·德州高一检测)明初苏州城“邑里萧然,生计鲜薄”,到明中期已“迥若异境”“愈益繁盛”,生活变得奢华起来,时人指出“吴俗尚侈,古则然也,而今为尤甚”。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苏州有崇尚奢华的传统
B.明朝官方对社会治理不重视
C.苏州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经济发展影响社会风气变迁
2.明代个别地区开始出现押租制,即佃农向地主交纳高于一年地租额的货币量作抵押,退佃时归还押金,不计利息。租佃关系存续期,地主不能随意换佃。清代押租制在四川、湖南、江西等地获得一定发展,其他各省也有出现。押租制的实行和发展 (  )
A.加重了地主对佃农的剥削
B.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确保了佃农的生产经营权
D.提高了土地市场化程度
3.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去人欲”的命题,王守仁提出了“天理即人欲”的观点。相对于程朱理学而言,王守仁更 (  )
A.注重道德培养 B.强调主体意识
C.认同先秦儒学 D.追求民主自由
4.明清时期,小说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主要是因为 (  )
A.印刷术不断完善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科举制的发展 D.思想领域的活跃
5.(2021·菏泽高一检测)明至清中叶岀现社会阶层变化与人口危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明代中后期开始,随着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人们的私有观念亦空前强烈,农村贫富两极分化空前迅速。首先表现在争夺土地上,以地权分化为其主要内容。这种分化通过权势占夺和私人买卖两条途径得到实现。争夺社会财富的主要势力,由内廷皇族集团转为外廷官僚集团,由中央转向地方,以缙绅为代表的各地官豪势要趁机而起,大肆争夺土地,积聚财富。这种分化扩大了贫困群体,激化了人际关系,加剧了社会矛盾,明王朝也陷入无法摆脱的危机之中。
——林金树《明代中后期农村的贫富两极分化》
材料二 康熙帝在其统治的后期,已经明显地感到庞大的人口对社会形成的压力。人口增长过快,直接造成全国范围内的人口大规模流迁。由于中国各地区人口的分布极不均衡,在经济发达较早的腹地,人多地少的矛盾更为尖锐,并由此引发出新的问题,即人口的长时间、大规模的流迁。人口稠密区的劳动者,由于生活压力,被迫离开地少人多的故乡,迁往土旷人稀的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在那里定居生活,繁衍后代。人口的长时间大规模流动,严重冲击着社会旧有的制度和统治,人口压力与阶级矛盾相交织,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定。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分析材料一中农村贫富分化的原因,并概括其社会影响。(8分)
(2)材料二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与材料一中相比,二者有何共同点。(6分)
【备选习题】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等级性练习
(选择题5分,非选择题15分,共20分)
6.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
A.专制主义强化 B.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 D.轻商思想淡化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
材料三 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至训也。
——顾炎武
(1)材料一中两人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三中两人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是什么 (5分)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以上材料反映的思想产生的共同社会根源。(6分)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