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中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 十九 辛亥革命 课件(共45张PPT)+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高中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 十九 辛亥革命 课件(共45张PPT)+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07 13:52:56

文档简介

十九 辛 亥 革 命
合格性练习
(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14分,共30分)
1.(2021·枣庄高一检测)武昌起义后,湖南首先响应独立,时任湖南都督的谭延闿既驰电又派人到南方各省运作,各省立宪派积极响应,纷纷独立。据此可知,当时 (  )
A.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共识
B.孙中山凝聚了革命力量
C.清政府统治已完全崩溃
D.民主政治成为时代呼声
2.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3.民国之初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对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该对联讽刺的是 (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B.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大权独揽
C.清帝退位
D.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4.(2021·泰安高一检测)据记载,1912年中华民国国会选举所登记的选民共有4 000多万人,比1909年清末新政时咨议局选举时的170多万人增加了20多倍。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国人的参政意识得到提高
B.民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
C.辛亥革命有广泛群众基础
D.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湖北出现的新的经济土壤、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期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据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是现代文明所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14分)
【备选习题】
1.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爆发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②清政府已日益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
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和团体的成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  )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解析】选A。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等级性练习
(选择题5分,非选择题15分,共20分)
6.革命派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把革命的洪流汇集在一起,共对敌人,改变了过去那种“家家敲自由钟,人人扬自由旗”的分散局面。最初形成这一情形的地点是(  )
A.武昌  B.东京  C.南京  D.檀香山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中期后,英商将鸦片大量偷运至广州一带,土烟生产在士大夫们“稍分洋烟之利”的口号下也剧增猛长。鸦片烟税是清朝财政的重要来源。民国时期,军阀为扩大地盘,鼓励种植罂粟。南京国民政府登台后,先实行“寓禁于征”,实质也是征而不禁。1935年,政府推出《六年禁烟计划》分阶段禁烟,但各地阳奉阴违,到中日战起已无暇顾及,日占区更是烟毒重重。据统计,从1912年至1922年,中国发生大小内战达139次,这些战争多与鸦片有关。罂粟大量种植,造成粮食严重短缺。吸食之人“鸠形鹄面者比比皆是”,农民种罂粟,如遇“烟苗失败,征税加重,穷无所之,典田鬻子”。
——据齐磊《中国共产党禁烟禁毒史》等
材料二  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是近代较有成效的禁烟运动。当时,清廷政务处依据《严定禁烟考成议叙议处章程》,对官员禁烟成绩卓越者加级奖励,失职者降职充罪,并重申“禁吸尤以查禁官员为要义”,对于吸烟积习未改的官员,严加惩处,不稍宽贷。1910年,一些知识分子在北京自发成立了“中国国民禁烟会”,广著论说,扩大禁烟声势,争取各国对中国禁烟运动的声援。政府大力推行替代种植,即要求种烟农民将罂粟田改种豆麦棉麻等物,以解决生计。利用世界各国谴责英国鸦片政策之机,与英国进行禁烟交涉,限制印度鸦片输入中国。
——据牛何兰主编《中外禁毒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毒品泛滥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禁烟的特点。(8分)
PAGE十九 辛 亥 革 命
合格性练习
(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14分,共30分)
1.(2021·枣庄高一检测)武昌起义后,湖南首先响应独立,时任湖南都督的谭延闿既驰电又派人到南方各省运作,各省立宪派积极响应,纷纷独立。据此可知,当时 (  )
A.民主共和成为社会共识
B.孙中山凝聚了革命力量
C.清政府统治已完全崩溃
D.民主政治成为时代呼声
【解析】选D。武昌起义后,湖南首先响应,随后各省立宪派纷纷响应并独立,这说明当时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已经成为共识,即民主政治成为时代呼声,D正确;立宪派主张君主立宪,而非民主共和,排除A;湖南都督运作之后,各省响应,说明孙中山并未凝聚当时所有的革命力量,排除B;C错在“完全”,排除。
2.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  )
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
【解析】选B。根据数据分析,全国有15个省宣布独立,其中各省最高军政长官中革命党只有5人,旧军阀和立宪派很多,体现革命具有很强的妥协性,故B与题意相符;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A。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排除D。
3.民国之初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对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该对联讽刺的是 (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
B.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大权独揽
C.清帝退位
D.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解析】选B。注意材料中“民国建立之初”,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而袁世凯当总统时,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复辟帝制,对外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因此说“不是东西”,故B正确。
4.(2021·泰安高一检测)据记载,1912年中华民国国会选举所登记的选民共有4 000多万人,比1909年清末新政时咨议局选举时的170多万人增加了20多倍。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国人的参政意识得到提高
B.民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
C.辛亥革命有广泛群众基础
D.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
【解析】选A。同样为全国选举,民国初年的国会选举选民人数远高于清政府时的咨议局选举,说明辛亥革命后国人参政意识的提高,故A正确;选民人数大幅增长,不能反映出民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排除B;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排除C;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而非封建统治,排除D。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我们考察19世纪末叶以来湖北出现的新的经济土壤、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期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据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是现代文明所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14分)
【解析】本题由材料信息“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从内外因的角度分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张之洞督鄂期间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帝国主义加紧在湖北地区进行资本输出;20世纪初湖北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增强;新军易于接受新思想;形成了知识分子群;会党势力也倾向革命;清末新政的破产和“皇族内阁”的出台使革命思想得以更进一步传播。
答案: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失去民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力量的积蓄和发展等都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备选习题】
1.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爆发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②清政府已日益成为帝国主义侵略的工具
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和团体的成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2.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  )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解析】选A。标题《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表明清政府统治危机四伏,已经顾此失彼,A正确;B不能体现清政府顾此失彼,C无法体现漫画所表达的形势,武昌起义只是其中一个“瓢”;漫画中没有体现革命派力量的强大,排除D。
等级性练习
(选择题5分,非选择题15分,共20分)
6.革命派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把革命的洪流汇集在一起,共对敌人,改变了过去那种“家家敲自由钟,人人扬自由旗”的分散局面。最初形成这一情形的地点是(  )
A.武昌  B.东京  C.南京  D.檀香山
【解析】选B。 “革命派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把革命的洪流汇集在一起”描述的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选择B。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中期后,英商将鸦片大量偷运至广州一带,土烟生产在士大夫们“稍分洋烟之利”的口号下也剧增猛长。鸦片烟税是清朝财政的重要来源。民国时期,军阀为扩大地盘,鼓励种植罂粟。南京国民政府登台后,先实行“寓禁于征”,实质也是征而不禁。1935年,政府推出《六年禁烟计划》分阶段禁烟,但各地阳奉阴违,到中日战起已无暇顾及,日占区更是烟毒重重。据统计,从1912年至1922年,中国发生大小内战达139次,这些战争多与鸦片有关。罂粟大量种植,造成粮食严重短缺。吸食之人“鸠形鹄面者比比皆是”,农民种罂粟,如遇“烟苗失败,征税加重,穷无所之,典田鬻子”。
——据齐磊《中国共产党禁烟禁毒史》等
材料二  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是近代较有成效的禁烟运动。当时,清廷政务处依据《严定禁烟考成议叙议处章程》,对官员禁烟成绩卓越者加级奖励,失职者降职充罪,并重申“禁吸尤以查禁官员为要义”,对于吸烟积习未改的官员,严加惩处,不稍宽贷。1910年,一些知识分子在北京自发成立了“中国国民禁烟会”,广著论说,扩大禁烟声势,争取各国对中国禁烟运动的声援。政府大力推行替代种植,即要求种烟农民将罂粟田改种豆麦棉麻等物,以解决生计。利用世界各国谴责英国鸦片政策之机,与英国进行禁烟交涉,限制印度鸦片输入中国。
——据牛何兰主编《中外禁毒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毒品泛滥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禁烟的特点。(8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信息“英商将鸦片大量偷运至广州一带,土烟生产在士大夫们‘稍分洋烟之利’的口号下也剧增猛长。鸦片烟税是清朝财政的重要来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总结原因。第(2)题根据材料二“对官员禁烟成绩卓越者加级奖励……一些知识分子在北京自发成立了‘中国国民禁烟会’,广著论说,扩大禁烟声势……政府大力推行替代种植……以解决生计。利用世界各国谴责英国鸦片政策之机,与英国进行禁烟交涉”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清末新政时期禁烟的特点。
答案:(1)原因:列强凭借特权向中国贩卖鸦片;社会各阶层对鸦片危害的认识不足;政府贪利,禁烟不力;国家内忧外患,政局动荡,政令不统一。
(2)特点:对官员考核奖惩结合;禁止官员吸烟;政府与民众上下联动;将禁烟与解决民生相结合;利用有利的外部机遇。
PAGE(共45张PPT)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19课 辛 亥 革 命
必备知识生成
知识点一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任务驱动:《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
进一步加深,反抗清王朝统治的革命浪潮一步步高涨。面对此局面,清政府为挽救
统治危机做了哪些改变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哪些准
备呢
1.清末新政
(1)内容:改革官制,编练_____,倡导创办工商企业,推行教育改革。
(2)结果: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
路,让更多的中国人认识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军
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2.资产阶级革命
(1)组织基础: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①兴中会成立:1894年11月,孙中山在_______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
②成立中国同盟会:1905 年8 月20 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
(2)指导思想。
①中国同盟会纲领:孙中山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
为中国同盟会纲领。
②三民主义: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 孙中山首次提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军事基础:孙中山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1911 年4 月27 日的_________
_______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引起了巨大震动。
檀香山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族、
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广州黄花
岗起义
3.预备立宪
(1)原因:革命运动的推动。
(2)时间:1906 年9 月至1911年。
(3)结果: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毫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_________。
支持革命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1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情境一】改革与革命赛跑
1901年宣布实施“新政”
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1906年下诏“仿行宪政”
1907年下令成立资政院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第一届内阁成立
1911年清政府颁布国歌 1894年兴中会成立
1895年广州起义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06年萍浏醴起义
1907年镇南关起义
1908年钦州、河口起义
1911年黄花岗起义
【思维交互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改革与革命的目的各是什么。(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提示:改革的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情境二】从某种意义上说,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是同一历史时空环境下相互对立又相互影响的重大事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近代化的发展和封建帝制结束的速度。
【思维交互2】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的关系。(唯物史观)
提示:由于民主革命活动的开展,触动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促使了清末新政的实行。清末新政的开展,客观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探究2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情境一】《孙中山全集》中写道:“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中记载:“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世界。……解决的法子,社会学者所见不一,兄弟所最信的是核定地价的法。”
【思维交互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应如何理解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者之间的关系 (历史解释)
提示:(1)民族主义是前提。民族主义的重点是解决国家的独立自主和生存发展问题,是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实现的政治前提。(2)民权主义是核心。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3)民生主义是基础。民生主义要解决人民的贫困、国家的富强问题,能够巩固前两个革命的成果,是三民主义的基础。
【情境二】文明越发达,社会问题越着紧……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贫穷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美国官吏有由选举得来的,有由委任得来的。……无论是选举、是委任,皆有很大的流弊,就选举上说……美国代表院中,往往有愚蠢无知的人夹杂在内。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年)
【思维交互2】孙中山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存在哪些弊端 (历史解释)
提示:官员产生方式不合理、贫富悬殊、垄断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史论生成】
多角度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错杂。
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要求推翻清朝统治。
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
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确立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深化点拨】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1)“民族主义”忽视了中国近代史上真正的民族敌人——帝国主义。(2)“民权主义”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为汉族的旧官僚、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可乘之机。(3)“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它并不是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更不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从而不可能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使辛亥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知识点二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任务驱动:今日,我们漫步武汉街头,依然可以看到众多首义遗址。包括共进会机
关旧址、武昌的日知会旧址、三烈士就义处、工程八营旧址、楚望台遗址、起
义门、鄂军都督府旧址(红楼)、抱冰堂、拜将台遗址、汉阳的归元寺等共10余
处。遥想当年武昌起义是如何爆发的 中华民国是如何建立的
1.武昌起义
(1)有利时机:清政府实行铁路“_____”政策,随即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订立
借款合同,激起人民的强烈愤慨,引发_________并发展成武装起义。
国有
保路运动
(2)过程。
①_____年___月___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
②各部士兵纷纷响应, 起义军控制了_________。
(3)结果:成立___________,推黎元洪为都督。
(4)影响: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四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
离清政府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1911
10
10
武汉三镇
湖北军政府
2.民国建立
(1)中华民国的建立:_____年__月__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_______宣誓
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_________就此产生。
1912
1
1
孙中山
共和政体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时间:1912年3月11日颁布。
③性质: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
(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1 武昌起义的爆发
 【情境】有人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场意外,而是19世纪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思维交互】你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吗 为什么 (唯物史观)
提示:不是一场意外。辛亥革命是19世纪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包括: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中国民众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发展壮大。
探究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情境】
材料一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和信教的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同时规定,人民有纳税、服役等义务。
材料二 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预算、决算、税法、币制及度量衡准则,募集公债,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
【思维交互】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是“揖美追欧”的结果。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历史解释)
提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体现了西方的分权制衡、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的思想;仿效了美国共和政体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史论生成】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特点、内容及评价
1.特点: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了参议院权力;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极其严格的修改程序。
2.内容:国家主权的归属及人民拥有的自由权利和义务;确立起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保证民主共和制度。
3.评价:
(1)进步性。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②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③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2)局限性。
①它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并没有真正获得民主权利。
②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限制袁世凯权力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
       【深化点拨】辛亥革命和武昌起义的关系
(1)从狭义上讲,武昌起义发生于农历辛亥年,它又是革命党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重要革命斗争,故称辛亥革命。
(2)从广义上讲,辛亥革命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知识点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任务驱动:毛泽东曾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
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
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 说它失败,是说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
主义的压迫之下。”那么,该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价辛亥革命呢
1.积极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_制度。
(2)建立起_____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君主专制
共和
(3)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
藩篱。
(4)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_____________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局限性
(1)辛亥革命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的
历史任务。
(2)主要原因: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
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民族资本主义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情境】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
【思维交互】对比两则材料,说明两人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
提示:前者肯定:“民国”的建立是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后者否定:“民国”在中国缺乏根基,失败是必然的。
【史论生成】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政治上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的权利和自由
经济上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上 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社会生活上 促使社会风俗发生了新的变化
       【深化点拨】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2)封建制度基本内涵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几个层面。(3)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而地主阶级的统治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仍广泛存在,封建思想在国民头脑中还根深蒂固。因此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结论是错误的。
课堂素养达标
1.(2021·临沂高一检测)有史料记载:“四川铁路风潮日形紧张。革命潮流亦随之播荡,日甚一日。革命党人,向内地进发者,日有多起,不久或将有大事发生。”材料中的“大事”很快就爆发了。据此可知,该事件 (  )
A.促使学生成为革命先锋
B.加速清政府的覆灭
C.动摇列强在华统治根基
D.打响北伐战争第一枪
【解析】选B。材料反映了四川保路运动的形势高涨,将要引发“大事”发生,结合所学可知,四川保路运动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故B符合题意;四川保路运动最初由立宪派发起,之后革命派成为先锋,而不是学生,排除A;四川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也没有动摇列强在华统治根基,故排除C;北伐战争于1926年打响,而四川保路运动是1911年发生,故排除D。
2.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的“先驱”活动体现在 (  )
A.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最早进行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C.最早领导推翻了封建制度
D.最早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解析】选D。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洪仁玕,故A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最早进行反侵略、反封建斗争,故B错误;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但封建制度仍然根深蒂固,故C错误;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故D正确。
3.(2021·烟台高一检测)1916年《申报》刊登了一份“海内外华商请求书”,有这样一段文字“即以实业界而论,现拟钱粮盐酒均归正税,年纳如额,作为选民,旧岁咨议局开办之初选人与被选者,我商人实居多数,以故各省通行议案类皆注重实业为地方根本。上计各界之待我商人者如此其厚,而顾可妄自菲薄乎 ”这段材料说明 (  )
A.实业救国理论之实践
B.商人政治参与意识之勃发
C.民族资本家掌握实权
D.商人“在商言商”之习惯
【解析】选B。根据“作为选民,旧岁咨议局开办之初选人与被选者,我商人实居多数,以故各省通行议案类皆注重实业为地方根本……”可得出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民族资产阶级地位提高,商人政治参与意识之勃发,B正确;A、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民族资本家只是参政,并没有掌握实权,排除C。
4.(2021·枣庄高一检测)“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在于此次革命(  )
A.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建立了平等的社会制度 D.终结了封建主义的传统
【解析】选B。孙中山之前的革命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与之前的革命“迥然不同”,主要原因在于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与之前截然不同的民主共和政体,故选B;推翻前朝的专制统治是之前的革命都出现的内容,排除A;辛亥革命最终并没有建立平等的社会制度和终结封建主义的传统,这是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排除C、D。
5.(2021·威海高一检测)1906年,慈禧发布懿旨:“各国之所以富强者,实由于实行宪法,取决公论,君民一体,呼吸相通,博采众长,明定权限,以及筹备财用,经划政务,无不公之于黎庶。”慈禧旨在 (  )
A.抵制革命势力的发展 B.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C.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 D.稳定清朝统治秩序
【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各国之所以富强者”可知,慈禧试图通过立宪凝聚人心,稳定清朝统治秩序,D符合题意。抵制革命势力的发展和借鉴西方的政治制度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排除A、C;B与史实不符。
6.《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清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  )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解析】选B。本题的时间是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反帝不明确,也不可能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故A、C、D不正确;材料体现了湖北革命军的革命目标是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故B正确。
7.(2021·北京高一检测)辛亥革命的功绩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7章56条,主要内容如下:
(一)总纲: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22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二)关于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言论、著作、集会等自由;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三)关于参议院:中华民国立法权由参议院行使;参议院由各地方选派参议员组织……
(四)关于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发布命令……
(五)关于国务员: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在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
(六)关于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清帝退位诏书》
(1)阅读材料一,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思想理念。
(2)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22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结合所学可知体现民主共和,主权在民,领土主权,三权分立,权力制衡;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言论、著作、集会等自由”体现了自由平等;根据材料一“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可知司法独立。第(2)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从推翻君主专制,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方面分析;然后结合对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其他历史意义。
答案:(1)思想理念:民主共和,主权在民,领土主权,自由平等,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司法独立。
(2)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备选习题】
1.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是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 (  )
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促使民国建立的起义
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对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的理解。从“破”的角度看,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统治; 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后建立了中华民国,故B正确。
2.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下列对辛亥革命中重大事件的评述有误的是 (  )
A.中国同盟会成立——确立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奋斗目标
B.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的结束
D.清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解析】选D。抓住题干的限定词“评述有误的是”,中华民国在1912年元旦成立,而清帝退位是在1912年2月12日,不符合史实,评述有误,故选D。
3.图片所示南通大生公司股份凭据上的时间是公元 (  )
A.1921年 B.1922年
C.1931年 D.1932年
【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是1912年
建立的,1912年是民国元年,民国二十一年换算成公元纪
年是1912+21-1=1932年,故D符合题意。
4.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  )
A.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解析】选A。中华民国是推翻了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后的新国家象征,《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华民国的最核心的内容,所以选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