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10分,共22分)
1.(2021·泰安高一检测)朱熹在多个诗句中表达了一种意境:“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其所表达的意境是 ( )
A.天人合一的境界 B.顿悟成圣的喜悦
C.张扬自我的态度 D.格物致知的追求
【补偿训练】
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海瑞治家严谨 B.儒学地位衰落
C.理学摧残人性 D.世风每况愈下
2.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深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
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补偿训练】
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 )
A.教育迅速发展,文人队伍壮大
B.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资产阶级产生
D.小农经济发展,农民的文化需求增加
3.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编订《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其目的是 ( )
A.尊敬农民 B.指导农业生产
C.保证农民劳动时间 D.关注农作物生长规律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代漆文竹简,冗重艰难,不可名状。秦汉以还,浸知钞录。楮墨之功,简约轻省,数倍前矣。然自汉至唐,犹用卷轴。卷必重装……且每读一卷,或每检一事,紬阅展舒,甚为烦数,收集整比,弥费辛勤。至唐末宋初,钞录一变而为印摹,卷轴一变而为书册,易成难毁,节费便藏,四善具焉。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材料二 《宋史·艺文志》记载,有宋一代,集部凡二千三百六十九部,三万四千九百六十五卷,较之自战国迄唐之集部,增二倍有余……《旧唐书》载唐仅一百一十二家,元人较之,尚多五倍。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臣僚言:“朝廷大臣之奏议、台谏之章疏、内外之封事、士子之程文,机谋密画,不可漏泄。今乃传播街市、书坊刊行,流布四远,事属未便,乞严切禁止。”诏:“……照见年条法指挥,严行禁止。其书坊见刊板及已印者,并日下追取,当官焚毁……今后雕印文书,须经本州委官看定,然后刊行。”
——摘编自《宋会要辑稿》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中国书籍的演变过程及原因。(3分)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文化现象,并分析这种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3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对书籍流通的态度及其影响。(4分)
PAGE十二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10分,共22分)
1.(2021·泰安高一检测)朱熹在多个诗句中表达了一种意境:“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其所表达的意境是 ( )
A.天人合一的境界 B.顿悟成圣的喜悦
C.张扬自我的态度 D.格物致知的追求
【解析】选D。结合所学可知,“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表达了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表面上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致,实际上表达了诗人追求圣人之道的愿望;“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阐述了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道理;由此可见,朱熹的这三个诗句均表达了探求“理”的意境,即追求格物致知,故选D;材料中的诗句没有反映出天与人的关系问题,排除A;材料中的诗句未涉及顿悟,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张扬自我的态度,排除C。
【补偿训练】
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海瑞治家严谨 B.儒学地位衰落
C.理学摧残人性 D.世风每况愈下
【解析】选C。根据“男女授受不亲”可知,这是受理学“存天理,去人欲”所宣扬的贞节观念的影响,故C正确。A是现象,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深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
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
【解析】选D。“忧患意识”产生于两宋的现状,当时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导致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所以D的表述符合题意。而A是源于D,排除;B、C不符合题干主旨。
【补偿训练】
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 )
A.教育迅速发展,文人队伍壮大
B.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资产阶级产生
D.小农经济发展,农民的文化需求增加
【解析】选B。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词这种文学形式逐渐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
3.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编订《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其目的是 ( )
A.尊敬农民 B.指导农业生产
C.保证农民劳动时间 D.关注农作物生长规律
【解析】选B。依据“敬授民时”可知与农业生产有关,是为了指导农业生产,B正确。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代漆文竹简,冗重艰难,不可名状。秦汉以还,浸知钞录。楮墨之功,简约轻省,数倍前矣。然自汉至唐,犹用卷轴。卷必重装……且每读一卷,或每检一事,紬阅展舒,甚为烦数,收集整比,弥费辛勤。至唐末宋初,钞录一变而为印摹,卷轴一变而为书册,易成难毁,节费便藏,四善具焉。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材料二 《宋史·艺文志》记载,有宋一代,集部凡二千三百六十九部,三万四千九百六十五卷,较之自战国迄唐之集部,增二倍有余……《旧唐书》载唐仅一百一十二家,元人较之,尚多五倍。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臣僚言:“朝廷大臣之奏议、台谏之章疏、内外之封事、士子之程文,机谋密画,不可漏泄。今乃传播街市、书坊刊行,流布四远,事属未便,乞严切禁止。”诏:“……照见年条法指挥,严行禁止。其书坊见刊板及已印者,并日下追取,当官焚毁……今后雕印文书,须经本州委官看定,然后刊行。”
——摘编自《宋会要辑稿》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中国书籍的演变过程及原因。(3分)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文化现象,并分析这种文化现象出现的原因。(3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对书籍流通的态度及其影响。(4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即可概括其演变过程;“原因”根据材料概括即可。第(2)题,概括材料可知现象是文化繁荣,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第(3)题,“态度”可以根据材料“照见年条法指挥,严行禁止”“今后雕印文书,须经本州委官看定,然后刊行”概括;“影响”可从不利于文化传播和有利于防止军事机密泄露等角度分析。
答案:(1)过程:由竹简至卷轴再到书册,由手工抄录到印刷。原因:竹简沉重;卷轴不便翻阅、收集和整理;纸张书写简便;印刷书册易于成书,成本较低,便于收藏保存。
(2)现象:文化繁荣,著作丰富。原因:唐代雕版印刷术和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唐诗、宋词、元曲的兴盛;科举制的推行;国家重视文献的整理。
(3)态度:严禁民间私自印书,加强对书籍的审查。影响: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军事、政治机密的泄露,维护了国家的利益;但也妨碍了民间文化交流,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PAGE(共42张PPT)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必备知识生成
知识点一 儒学的复兴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任务驱动: 宋代的儒学是以理学的面貌出现的,它的主要特色在于阐释义理,兼谈性命。在这方面,唐代的韩愈、李翱为之首开先声。入宋以后,虽有“宋初三先生”孙复、胡瑗、石介以继承儒家道统自居,但实际承接韩愈、李翱道学的乃是周敦颐、张载、二程兄弟(颢、颐)。其中二程兄弟和朱熹的理学成就尤为突出。宋代理学的发展背景、目的、代表人物、内涵和影响是什么
宋代理学
(1)背景。
①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受到佛教和道教的严重冲击。
②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_______________
(2)目的: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
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3)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这一学派也被称
为“程朱理学”。
儒学复兴运动。
北宋后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
(4)含义:理学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5)影响:朱熹把_________________两篇文章,加上_________________二书合编
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儒学基础读物,后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 程朱理学
【情境一】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曰: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思维交互1】材料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核心观点: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论证伦理道德秩序的合理性。
【情境二】 在理学的建构过程中,理学家通过讲学、著述等方式向朝廷宣传理学,积极参与各项事务。南宋后,朱熹的《四书》被列为官学的指定教材,并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答案。此外,宋代理学家大力创办非官学的书院,编写蒙学读物和普及教材,在乡里讲学、授徒和道德示范。
——摘编自朱汉民《理学、<四书>学与儒家文明》
【思维交互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理学发展的特点并加以评价。(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特点:理学发展手段多样化(借助多种途径传播理学);政治化(理学发展与政治相结合);世俗化(注重在民间传播理学)。评价:稳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有利于规范行为,稳定社会秩序;但也成为维系专制统治的工具,禁锢了人性。
【史论生成】
理学兴起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1)政治上: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重建伦理纲常以维护封建统治。
(2)经济上:封建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3)思想文化上:北宋初期,新儒学思想兴起;科技文化有了很大进步。
2.影响:
(1)积极方面:
①宋明理学把传统儒学从天人感应的神学倾向中解放出来,使之哲理化,是对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理论总结,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②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2)消极方面:
①宋明理学为适应封建社会后期统治阶级的需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②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从而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深化点拨】理学是儒家思想成熟的标志。理学的出现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对于过去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加以表达,用“理”代替了过去的“天”,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
知识点二 文学艺术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任务驱动:宋词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国文学的阆苑里,它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神韵,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宋元时期的文学与艺术领域有哪些杰出成就 这些成就反映了当时哪些时代特征呢
1.宋元文学
(1)宋词。
①形成的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特点:a.句子长短不等;b.用来配乐歌唱;c.词牌不同,格式不同。
③代表:宋词主要流派有豪放派和婉约派,属于豪放派的是__,(填写字母)属于婉约
派的是___。(填写字母)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柳永
两宋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ac
bd
(2)元曲。
①构成: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②元杂剧的地位: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人物:关汉卿、王实甫。
(3)话本:宋元城市中,说书演出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早期白话小说。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2.宋元艺术
书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
绘画 山水画成就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1 宋元时期的文学
【情境一】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思维交互1】这两首词风格有何不同 词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是什么 (历史解释)
提示:不同风格:苏轼的词是豪放派风格,李清照的词是婉约派风格。词的特点: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
【情境二】 元曲作家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思维交互2】由材料内容可以看出元曲具有什么特点 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情怀 (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提示:特点:形式灵活,雅俗兼具。情怀:忧国忧民。
探究2 宋元时期的艺术
【情境】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思维交互】宋代书法艺术有何特点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提示:特点:追求个性,不拘法度。原因: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②宋代重文,文人阶层不断壮大;③宋代理学兴起。
【史论生成】
词曲在宋元流行的原因
1.城市手工业、商品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2.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和表演的曲,更适应了市民生活的需要。
3.宋元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深化点拨】(1)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深刻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使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记录着社会的发展变化。(2)如宋元时期,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反映商品经济发展、适应市民生活需要的文学艺术作品不断出现。
知识点三 科技与少数民族文字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任务驱动:宋代政府对发明成果有创新的人实行奖励机制,奖励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赐衣物、增月俸、受赞扬等。由于创新程度的不同,奖励部门的级别也不同,有上至皇帝、下到州县等。政府也特别重视科技文化书籍的编撰工作,元延佑二年刊印《农桑辑要》达万部,可谓盛况空前。宋元时期的科技和文字发展状况如何
1.宋元科技
(1)北宋毕昇发明了___________。
(2)_____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形射击火器。
(3)宋朝造出了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2.宋元文学
正确连线。
活字印刷术
北宋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情境一】 研究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地位时,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思维交互1】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中的观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代,火药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后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宋朝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
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三大发明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情境二】 苏轼曾经感慨道:“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
【思维交互2】由材料可得出什么信息 (史料实证)
提示:印刷术促进了文化传播。
【史论生成】
宋元时期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1.物质基础: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期,经济发达。
2.社会环境:宋元时期相对开放,鼓励科技的发展。
3.教育体系:统治阶级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了系统的教育体系。
4.对外政策: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发展。
5.国家的统一和民族交融:有利于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发展。
6.科技基础:隋唐先进的科技文化成就为宋元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7.人民作用: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古代科技文化领先世界的根本原因。
【深化点拨】在欧洲,火药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课堂素养达标
1.(2021·济宁高一检测)朱熹认为“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大学阶段国家建立学校之官,遍于郡国,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朱熹强调的是 ( )
A.教育应排除科举应试的干扰
B.士人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C.教育应把握阶段性,循序渐进
D.“正君心”是教育的根本宗旨
【解析】选C。结合材料可知,朱熹将教育划分为两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目标各不相同,小学阶段教规矩,大学阶段教道理,最终“待朝廷之用”,朱熹在此强调的是教育应把握阶段性,循序渐进,故选C;根据材料“而待朝廷之用也”可知,朱熹认为教育最终还是要服务朝廷的,他没有排斥科举,排除A;B只是片面体现了材料内容,排除;材料没有谈及“正君心”,排除D。
2.某同学热爱中国戏曲,他正在钻研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戏剧,你可向其提供哪一相关资料 ( )
A.苏轼 B.京剧
C.关汉卿 D.程颐
【解析】选C。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者和杰出代表。
【补偿训练】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 ( )
A.昆曲的出现 B.黄梅戏的出现
C.元杂剧的兴起 D.清京剧的兴起
【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故选C。
3.宋代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内容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学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 (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曲辕犁
【解析】选C。“当时的发明”注意应该是宋代。而四个选项中只有活字印刷术在北宋发明。
【补偿训练】
下图是宋代马远《寒江独钓图》,其绘画特点是 ( )
A.注重意境
B.注重神秘与简约
C.注重写实
D.注重浪漫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从图片可判断此画属于文人山水画,文人画的特点是注重意境、气韵。
4.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作出了卓越贡献的领域是 ( )
A.天文与历法 B.数学与水利
C.天文与数学 D.历法与数学
【解析】选A。元代的科学家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订新的历法《授时历》,领先世界。
5.辽夏金元统治者都创制了本民族文字,其中元朝忽必烈时期创制的文字是 ( )
A.契丹大字 B.女真文字
C.畏兀体蒙古文 D.八思巴字
【解析】选D。忽必烈委派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了藏文字母,即八思巴字,故D正确。
6.阅读南宋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回答问题。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词的开头,作者为什么怀念孙权
(2)这首词的主要风格是什么 最能体现这一风格的是哪句
(3)词的结尾有哪些含义
【解析】第(1)题依据三国时期孙权抗曹的史实回答;第(2)题依据词的内容可知是豪放词,第二问据材料回答即可。第(3)题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年轻时曾参加抗金斗争,据此分析即可。
答案:(1)孙权靠长江天险,曾打败曹操,保住吴国。
(2)豪放。“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作者年老仍有廉颇披甲上阵的雄心;南宋政权腐朽,作者报国之志不得施展。
【备选习题】
1.(2021·泰安高一检测)关羽崇拜作为一种全国性的文化现象始于北宋中叶以后。在宋代的讲史和戏剧中,关羽被重塑成一位秉烛夜读《春秋》,深明尊王诛贼大义的人物。他投降敌对阵营被解释成“降汉不降曹”,为关羽的人格添加了“义”的成分。据此可知,关羽崇拜的普遍化主要源于宋代 ( )
A.科举取士的兴盛
B.儒家传统价值的复兴
C.通俗文学的繁荣
D.民众渴望统一的愿望
【解析】选B。据题意可知,宋代开始崇拜关羽主要侧重于关羽的“义”和关羽个人品格,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与宋代开始兴起的注重忠孝节义的理学有关,故B符合题意;对关羽的崇拜和当时社会思想价值观念的趋向有关,A、C、D都不符合这一主旨,排除。
2.下列关于程朱理学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B.人生的目标是“存天理,去人欲”
C.要求克服一切欲望
D.提出“格物致知”
【解析】选C。抓住题干中限定词“错误的是”,理学要求人们克服过度的欲望,故选C。
【深化点拨】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理”是世界的本原;(2)“存天理,去人欲”;(3)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
3.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 )
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
C.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解析】选D。“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表明宋代话本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