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中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 十六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共57张PPT)+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高中部编版历史必修上册 十六 两次鸦片战争 课件(共57张PPT)+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07 13:53:53

文档简介

十六 两次鸦片战争
合格性练习
(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14分,共30分)
1.(2021·日照高一检测)下表为不同时期中国以茶叶为“武器”制裁他人的状况。据此判断 (  )
时期 状况
清朝以前 以茶治边是王朝制衡边疆民族的传统政策
乾隆时期 利用茶叶“武器”成功击退了俄罗斯
鸦片战争期间 从皇帝到一般官员都认为利用茶叶可制裁英国人,令英俯首听命,永绝鸦片之患,阻止白银外流
A.茶叶“武器”为古代中国的主要制裁手段
B.茶叶“武器”使中国在外贸中占据优势
C.清朝政府已经对英国有了清晰的了解
D.清政府固守原有观念,未与时俱进
【解析】选D。清朝中前期,清政府利用茶叶制约了边疆民族和俄罗斯,因此清政府认为依然可以利用茶叶制约英国以解决鸦片问题,由此可知,清政府固守传统观念,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故选D;“主要制裁手段”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材料不能说明使中国在外贸中占据优势,排除B;盲目采用茶叶为制约手段其实是清政府对英国不了解的表现,排除C。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军所到之处,中国人民都自发进行了抵抗。恩格斯当时指出:“这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中国民众自发抵抗侵略的行为 (  )
A.彰显了爱国主义情怀 B.推动了洋务运动兴起
C.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 D.获得了地方政府支持
【解析】选A。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期间,中国民众进行了自发的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说明随着民族危机加深,民众的民族意识逐渐形成,彰显了民众的爱国主义情怀,故A正确;洋务运动的背景是内忧外患,与材料无关,故B不正确;民众的抗击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侵略者,但“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的说法不正确,故C不正确;从材料无法看出民众的抵抗侵略行为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故D不正确。
3.(2021·东营高一检测)1843-1852年,广州港的对外贸易开始走下坡路,其中心地位日渐削弱;1853年起,广州港在外贸上的中心地位被上海港所取代。这些状况的出现缘于 (  )
A.中国外贸格局改变 B.政府放弃闭关政策
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解析】选A。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使广州港一口通商的垄断地位动摇,广州港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下降,故A正确;B、C、D不是广州港、上海港外贸中心地位变化的原因。
4.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又认为“万里一朔,莫如中华”。据此可以认为魏源 (  )
A.推动了东方国家对西方世界的了解
B.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时不失民族气节
C.开始关注西方世界的同时仍抱有文化优越感
D.引发了19世纪40年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热潮
【解析】选C。题干材料体现了魏源思想的两面性,即开明和保守两者兼具,关注西方世界的同时仍抱有文化优越感,故C符合题意。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商务监督或领事,将遵本国政府的命令,任意制定规则和章程,并设立法庭,以管理侨华的英国臣民,如有任何英国臣民被控犯罪,他将受监督和总领事为此目的所设法庭审理,如果他讯明有罪,则他的处罚应听由英国政府或它的官宪处理。”
——1840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致奉命
与中国政府交涉的全权公使函
材料二 “关于刑民事案件管辖这一问题,我愿唤起你的注意,最好是能以环境所能许可的一种正式方法,争取中国同意,英国当局对英国臣民这一类案件中的绝对管辖权。”
——1843年阿伯丁伯爵致亨利·璞鼎查爵士函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是否相同 依据材料概括,英国想从中国得到什么特权 材料中的哪句话最能代表这种特权 (4分)
(2)从材料一、二的时间上来看,英国为什么两次提及此事 材料二中的“所能许可的一种正式方法,争取中国同意”指的是什么 (10分)
【解析】第(1)题考查对材料的解读归纳能力,材料一的中心内容主要涉及中国的司法主权,英国人在中国犯罪,由英国在华制定的法律为依据,材料二强调了“英国当局对英国臣民这一类案件中的绝对管辖权”,由此分析可知两则材料均阐述了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材料二的“绝对管辖权”是最好的证明。第(2)题,材料一的时间是1840年,材料二的时间是1843年,由已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但没有对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因此1843年再次提出。由材料二中“许可的一种正式方法”,结合当时背景,可推断出英国目的是以不平等条约的形式强迫中国承认其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
答案:(1)相同。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材料二中的“绝对管辖权”。
(2)因为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国未能取得领事裁判权,所以在1843年英国政府又指示英国代表向清政府索取这一特权。指强迫清政府在不平等条约中承认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备选习题】
  1.(2021·天津高一检测)清代诗人黄遵宪曾写道:“水是尧时日夏时,衣冠又是汉官仪。登楼四望真吾土,不见黄龙上大旗。”诗中描述的情形,主要是缘于《南京条约》规定 (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 100万银元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D.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解析】选A。结合所学可知,材料“登楼四望真吾土,不见黄龙上大旗”反映的是领土被割让出去的遗憾,所以应该反映的是《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故A正确;B、C、D与割让土地无关,排除。
2.“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
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解析】选C。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说鸦片战争使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C正确。A、B虽然也是鸦片战争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影响。D说法本身有误。
等级性练习
(选择题5分,非选择题15分,共20分)
6.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材料实质上是在 (  )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探讨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解析】选B。由“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知作者强调失败后的改革和探索,B符合题意。
【补偿训练】
  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这主要表明 (  )
A.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
B.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
C.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
D.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解析】选C。根据题干信息可以推知列强干预中国政务,必然使清政府的权威遇到挑战,进而得出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出现了危机,故C正确。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瀛寰志略》一经出版,便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士大夫们开始攻击徐继畬,痛骂他身为朝廷命官,竟敢公开赞美外国制度与元首。更有甚者,断章摘句弹劾他,欲置其于死地。而最终将徐继畬推入绝境的,竟是同为“开眼看世界”的另一晚清官员林则徐。
—— 王龙 《徐继畬:千夫所指的思想先驱》
材料二 林则徐和徐继畬,这两位当时中国思想界的前沿人物在福州有一次罕见的较量,史称“乌山之争”:1850年夏天,英国的一名传教士租赁了(福州郊外)乌山神光寺的几间房屋,租期为六个月。此事引起了林则徐及城内部分士绅的不满。林则徐上书福建巡抚徐继畬,要求武力驱逐英人。徐继畬主张采取外交手段处理,避免酿起事端。林则徐则认为,这样做太过懦弱,他情绪激昂地表示,如果战事不可避免,年老又多病的他也在所不辞地挺身而出。此事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并最终导致徐继畬被革职。
——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
(1)作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为什么反对徐继畬的观点 (5分)
(2)在乌山事件中,林则徐和徐继畬两人的主张有什么不同 你更赞同谁的主张,为什么 (10分)
【解析】回答第(1)题要根据材料中徐继畬“公开赞美外国制度与元首”并结合林则徐的阶级立场分析。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作答即可。
答案:(1)徐继畬“公开赞美外国制度与元首”,实际上体现了对传统君主专制的质疑,超出了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范围。
(2)不同:林则徐主张武力驱逐英人,不惜用战争手段解决;徐继畬主张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赞同徐继畬。原因:林则徐处理乌山事件时,始终坚持排外,不符合近代国际规则,容易给侵略者以口实招致新的祸端。这种激进的态度同民族主义、爱国之情联系在一起,占据道德制高点,容易煽动民众的盲目排外情绪,与睁眼看世界的潮流背道而驰,于中国的进步也毫无益处。
PAGE(共57张PPT)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必备知识生成
知识点一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任务驱动: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已在西方发展得如火如荼,而当时的清政府正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无法自拔。那么19世纪中期的世界和中国具体形势如何呢
1.19世纪中期的世界形势
(1)工业革命后半个多世纪,_________生产方式在英、法、美等国逐渐占据主导地
位。
(2)英国社会生产力飞速增长,对_________和原料的需求日趋强烈,各国争夺殖民
地的斗争日趋激烈。
资本主义
产品市场
2.19世纪中期的亚洲形势
(1)英国:掌握着___________________,在美洲、非洲夺取殖民地的同时,把目标对
准了亚洲。
(2)法国:从_____打开侵入亚洲的缺口。
(3)俄国:势力侵入___________________。
(4)美国:积极参与到侵华活动中。
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
越南
中国东北和新疆地区
探究 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情境一】
西方 中国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4年,清军入关
1689年,通过《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1729年,军机处设立,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765年,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 1736年,乾隆亲自祈谷于上天,以后每年如此,并建先蚕坛
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 1602年,反对思想禁锢的李贽在狱中自杀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1840年前后,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前夜
【思维交互1】你能从上表中看出19世纪中期的西方与中国有哪些不同吗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提示:西方:政治上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上完成了工业革命,思想上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国: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经济上是传统的自然经济,思想上保守禁锢。
【情境二】经济史学家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统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9%,西欧各国的总和占23.6%,美国和日本分别占1.8%和3%。
史学家戴逸认为:“中国社会已落后于西方,但历史经常被迷雾笼罩着。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只有岁月推移,迷雾消散,矛盾激化,百孔千疮才逐渐暴露。”
【思维交互2】如何认识上述材料中的历史信息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提示: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农业文明比西方国家发达,经济总量仍然世界领先,但封建社会渐趋衰落,加之当时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正成为世界发展潮流,因此中国社会发展正逐渐落后于西方。
【史论生成】
鸦片战争前中英国情对比
国别 中国 英国
政治方面 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实行君主专制统治,阶级矛盾激化,危机四伏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经济基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
思想方面 文化专制,闭目塞听,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思想文化活跃,近代科技领先世界
国别 中国 英国
军事力量 武器装备陈旧,作战能力差,主要使用冷兵器 船坚炮利,战斗力强,主要使用热兵器
外交政策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追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发展趋势 日趋衰落 世界强国
【深化点拨】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拓展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争夺殖民地的必然结果。
知识点二 两次鸦片战争
任务驱动:鸦片俗称大烟,属初级毒品,因产地不同,或呈黑色,或呈褐色。一般经烧煮和发酵,便成了可供人吸食的熟鸦片,并被制成了条块状或饼状,此时它呈棕色或金黄色,吸食时散发香甜气味。鸦片在中国近代史上给中国带来过哪些难以抹去的伤痛
1.中国的禁烟运动
2.第一次鸦片战争
(1)过程:1840年6月,英军开进_____海口,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组织了抵抗,1842
年8月战败。
(2)结果。
①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被迫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②1843年,清政府又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
③1844年,美国、法国分别迫使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割让香港岛、赔款
2100万银元、接受协定关税以及开放五口通商
广州
(3)影响。
①英、美、法三国从中国获得了协定关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
通商口岸传教权等。
②《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长期影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鸦片
战争由此成为___________的开端。
领事裁判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国近代史
3.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等侵略者未能达到_______________的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
市场。
②直接原因:英国等侵略者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
(2)过程。
①第一阶段(1856-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进逼天津→签订《天津条约》。
②第二阶段(1859-1860年):进攻大沽炮台→攻陷天津→焚毁_______→进入北京城
→签订《北京条约》。
鸦片贸易合法化
圆明园
(3)结果。
①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天津条约》,与英、法签订
《北京条约》,英法获取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内河航行权等大量权
益,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实现了_______________。
②俄国趁机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并承认此前签订的《瑷珲条约》,抢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0余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土地,还把俄方提出的边界
走向强加给中国,为此后大规模侵占中国领土制造根据。
(4)影响:中国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严重侵犯,中国逐渐沦为_________
___________。
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
鸦片贸易合法化
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
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探究 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情境一】《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国 名 人 口 棉纺织品消费量 比例
中国 3.6亿 人均 0.75便士 1 
洪都拉斯 14 600人 人均934.5便士 1 246
【思维交互1】表格中的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 根据材料,你认为英国要求修订条
约的原因是什么 这说明了什么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问题: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英国商品在中国并不畅销。原
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加强经济侵略。说明了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
争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情境二】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海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郑观应《盛世危言》
【思维交互2】结合材料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对于鸦片战争有何发展 (唯物史观)
提示:通商口岸从沿海深入内地,侵华列强从一国到多国,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史论生成】
正确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继续:
(1)根本原因:都是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战争性质: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3)战争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扩大:
  【深化点拨】正确认识“半殖民地”与“半封建”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包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内涵。(1)“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2)“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
知识点三 开眼看世界
任务驱动: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明人士主张坚决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同时也主张向西方学习。这一派别被称为地主阶级抵抗派。他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代表人物 他们又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了哪些贡献
1.代表人物及成果
(1)林则徐:开办译馆,收集有关西洋各国的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汇译成
《_______》。
(2)魏源:编成《_________》,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提出“___________
_______”的思想。
(3)徐继畬:处理对外交涉事务,搜集外国事物和西人著述,撰成《_________》。
四洲志
海国图志
师夷之长技
以制夷
瀛寰志略
2.《海国图志》
(1)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成。
(2)是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
(3)被誉为了解外国知识的“百科全书”。
(4)书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探究 向西方学习
 【情境一】
【思维交互1】根据图片及文字,分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并谈谈认识。(历史解释)
提示:含义: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抗西方的侵略。认识:“师夷长技”是“制夷”的重要手段;“制夷”是“师夷”的最终目的;“师夷”主要局限于西方的先进科技,特别是军事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实质上是对外国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根本目的是抵抗外来侵略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情境二】“……魏源扮演了两大角色:他是黄昏时的猫头鹰,理性地预告了天黑后的凄凉;他是黎明前的云雀,清脆地预告了天亮后的雾霭。”
【思维交互2】早期先进的中国人冲破藩篱,开眼看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他们看到的世界全面吗 (历史解释)
提示:影响:开阔眼界、关注世界、启迪思想。不全面,他们看到的主要是西方的坚船利炮,更悲哀的是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没有能付诸实施。
【史论生成】
对“开眼看世界”的评价
1.进步性:
(1)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
(2)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这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 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2.局限性:
(1)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
(2)停留在军事技术层面上,未涉及变革封建制度。
【深化点拨】在民族危机之下,林则徐、魏源、徐继畬等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但他们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其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并不是要改变社会制度。
1.(2021·青岛高一检测)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敦促洋人谨守合法贸易,主动上缴鸦
片。在遭到外国商人拒绝后,他宣布全面断绝对外通商,封锁烟馆,直至外国人答
应交出鸦片。林则徐采取这种“先礼后兵”的策略主要是为了 (  )
A.树立平等交往的形象 B.扩大对外贸易
C.禁绝鸦片 D.应对敌强我弱的态势
【解析】选C。1839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由材料信息可知,林则徐采取了“先礼后兵”的策略,主要目的是禁绝鸦片,故C正确。A、B、D都与材料信息不符。
课堂素养达标
2.(2021·德州高一检测)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系统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先进的军事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还介绍了外国教会、中西历法和纪年的情况。这些内容的介绍 (  )
A.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B.使中国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
C.有利于开阔中国人的眼界
D.推动工业文明迅速在中国传播
【解析】选C。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系统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先进的军事技术,还介绍了外国教会、中西历法和纪年的情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内容的介绍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故C正确;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是“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此时还未摆脱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故B错误;《海国图志》对中国的影响非常小,并未推动工业文明的传播,排除D。
3.历史学家蒋廷黻曾写道:“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 (  )
A.军备落后   B.国力贫弱
C.政治腐败 D.急需改革
【解析】选D。依据材料中提到的,鸦片战争失败之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知,作者强调了改革的重要性。因此,答案选D。
  【补偿训练】
  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竞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上述材料 (  )
A.丑化了清朝军队     B.因是家书而无史料价值
C.反证英军纪律严明 D.能说明清军战败的原因
【解析】选D。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家人的信虽不一定客观全面,但作为第一手历史资料,却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B错误;“夷兵抢夺十三洋行”,正是反映了英军的掠夺本性,C错误;材料对清军军纪败坏的记述应该是真实的,因此也谈不上丑化了清朝军队,恰恰反映了清军战败的原因,A排除,D正确。
4.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讲道:“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
划时代意义。”此处的“划时代”的含义主要是 (  )
A.中国第一次遭到外国的武装侵略
B.中国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英国完全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国家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解析】选D。 结合时间“1840年”可知这与鸦片战争有关,再结合关键词“划时代”可知此处强调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补偿训练】
  从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潮流看,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根本性的影响是 (  )
A.主权丧失,沦为半殖民地
B.自然经济日益解体,日益封建化
C.思想界出现“西学东渐”态势
D.开始进入民主革命时期
【解析】选D。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潮流在19世纪突出表现为民主战胜专制,民族独立作为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世界潮流。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进入反封建、反侵略的民主革命时期。
5.与前代相比,清朝前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扩展到欧洲诸国,与周边亚洲国家关系的重要性则逐渐削弱,但政府依然用朝贡外交的眼光看待西方国家。这表明清政府 (  )
A.清醒认识国际关系格局
B.审时度势、维护国家版图完整
C.利用朝贡外交笼络列国
D.不识时务、拒绝顺应世界潮流
【解析】选D。鸦片战争前,在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加强,对外交往范围扩展的情况下,清政府依然用朝贡外交的眼光看待西方国家,表明其不识时务、拒绝顺应世界潮流,D符合题意;清醒认识国际关系格局与清政府“依然用朝贡外交的眼光看待西方国家”不符,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审时度势、维护国家版图完整,B错误;利用朝贡外交笼络列国与材料主题不符,C错误。
6.“他虽然不懂外语,却注意采访夷情,派人专门收集外国人在澳门出版的报纸书刊,并把懂英文的人招入钦差行辕,进行被当时顽固派认为是大逆不道的翻译工作。”材料中的“他” (  )
A.曾经主持虎门销烟
B.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C.撰成《瀛寰志略》一书
D.编成《海国图志》一书
【解析】选A。根据题干中“采访夷情”“钦差”“翻译”等信息判断“他”是指林则徐。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在广州主持禁烟期间,为了解对手,设立译馆,编译出《四洲志》等,被称为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B、D指的是魏源,C指的是徐继畬。
7.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这一时期他们学习西方的主要意图是 (  )
A.制造器物 B.仿行制度
C.变革思想 D.强国御侮
【解析】选D。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仁人志士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故D正确。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强行挑起争端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不应忘记,英国人到19世纪中叶几乎开始相信有一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神圣权力,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应该受到谴责的。
材料二 按照《南京条约》,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并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英国领事可以居留于这些港口,英国商人可以在此租借土地,用于居住和经商。中国还同意实行一种按照价值的5%固定下来的统一关税,若要变动这一关税,须经双方同意。这一条款剥夺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因而控制了中国的国家收入。此外,第二年缔结了一个补充条约,承认英国人在刑事案件方面的治外法权;条约还包括一项最惠国条款,保证英国人享有中国在将来准予其他国家享受的附加特权。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怎样的经济政策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在中国获取的特权及其影响。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自由贸易”的信息得出英国的经济政策,结合工业革命后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分析根本原因。第(2)题,依据材料归纳出特权,并分别从中国领土、经济、司法等方面的变化分析出影响。
答案:(1)政策:自由贸易政策。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割让香港岛,其成为侵略中国的支点;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协商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治外法权,中国司法权遭到破坏;片面最惠国待遇,便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
【备选习题】
1.19世纪30年代,璞鼎查向英国纺织品资本家宣称:“倾所有兰开夏纺织品厂的产品,都不足以供应中国一省消费之用。”曼彻斯特商会在上交外交大臣的文件中指出:“广州提供了年达300万镑印度商品的出路。”据此判断,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意图是 (  )
A.打开中国市场 B.鸦片贸易合法化
C.推广先进技术 D.掠夺劳动力
【解析】选A。材料描述了19世纪30年代璞鼎查对中国市场的乐观展望以及曼彻斯特商会对广州市场的觊觎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表现说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是打开中国市场,A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鸦片贸易合法化对英国的重要性,B错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不是为了推广先进技术,促进中国社会发展,C错误;掠夺劳动力与供应、消费和商品出路等无关,D错误。
【深化点拨】出超即贸易顺差,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其出口值大于进口值而形成的顺差,又称贸易盈余。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获取高额利润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目的所在。
2.(2020·北京高一检测)2019年11月,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燊将圆明园被劫掠的十二生肖兽首之一的马首铜像(如图)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导致包括这尊马首在内的十二尊兽首流失海外的侵华战争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中法战争
【解析】选B。据材料“圆明园被劫掠”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抢掠圆明园并放火焚烧圆明园,故B正确。十六 两次鸦片战争
合格性练习
(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14分,共30分)
1.(2021·日照高一检测)下表为不同时期中国以茶叶为“武器”制裁他人的状况。据此判断 (  )
时期 状况
清朝以前 以茶治边是王朝制衡边疆民族的传统政策
乾隆时期 利用茶叶“武器”成功击退了俄罗斯
鸦片战争期间 从皇帝到一般官员都认为利用茶叶可制裁英国人,令英俯首听命,永绝鸦片之患,阻止白银外流
A.茶叶“武器”为古代中国的主要制裁手段
B.茶叶“武器”使中国在外贸中占据优势
C.清朝政府已经对英国有了清晰的了解
D.清政府固守原有观念,未与时俱进
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略军所到之处,中国人民都自发进行了抵抗。恩格斯当时指出:“这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中国民众自发抵抗侵略的行为 (  )
A.彰显了爱国主义情怀 B.推动了洋务运动兴起
C.维护了国家主权完整 D.获得了地方政府支持
3.(2021·东营高一检测)1843-1852年,广州港的对外贸易开始走下坡路,其中心地位日渐削弱;1853年起,广州港在外贸上的中心地位被上海港所取代。这些状况的出现缘于 (  )
A.中国外贸格局改变 B.政府放弃闭关政策
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同时又认为“万里一朔,莫如中华”。据此可以认为魏源 (  )
A.推动了东方国家对西方世界的了解
B.在遭受西方列强侵略时不失民族气节
C.开始关注西方世界的同时仍抱有文化优越感
D.引发了19世纪40年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热潮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商务监督或领事,将遵本国政府的命令,任意制定规则和章程,并设立法庭,以管理侨华的英国臣民,如有任何英国臣民被控犯罪,他将受监督和总领事为此目的所设法庭审理,如果他讯明有罪,则他的处罚应听由英国政府或它的官宪处理。”
——1840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致奉命
与中国政府交涉的全权公使函
材料二 “关于刑民事案件管辖这一问题,我愿唤起你的注意,最好是能以环境所能许可的一种正式方法,争取中国同意,英国当局对英国臣民这一类案件中的绝对管辖权。”
——1843年阿伯丁伯爵致亨利·璞鼎查爵士函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是否相同 依据材料概括,英国想从中国得到什么特权 材料中的哪句话最能代表这种特权 (4分)
(2)从材料一、二的时间上来看,英国为什么两次提及此事 材料二中的“所能许可的一种正式方法,争取中国同意”指的是什么 (10分)
【备选习题】
  1.(2021·天津高一检测)清代诗人黄遵宪曾写道:“水是尧时日夏时,衣冠又是汉官仪。登楼四望真吾土,不见黄龙上大旗。”诗中描述的情形,主要是缘于《南京条约》规定 (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 100万银元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D.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
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等级性练习
(选择题5分,非选择题15分,共20分)
6.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材料实质上是在 (  )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
B.探讨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
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补偿训练】
  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这主要表明 (  )
A.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
B.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
C.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
D.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瀛寰志略》一经出版,便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士大夫们开始攻击徐继畬,痛骂他身为朝廷命官,竟敢公开赞美外国制度与元首。更有甚者,断章摘句弹劾他,欲置其于死地。而最终将徐继畬推入绝境的,竟是同为“开眼看世界”的另一晚清官员林则徐。
—— 王龙 《徐继畬:千夫所指的思想先驱》
材料二 林则徐和徐继畬,这两位当时中国思想界的前沿人物在福州有一次罕见的较量,史称“乌山之争”:1850年夏天,英国的一名传教士租赁了(福州郊外)乌山神光寺的几间房屋,租期为六个月。此事引起了林则徐及城内部分士绅的不满。林则徐上书福建巡抚徐继畬,要求武力驱逐英人。徐继畬主张采取外交手段处理,避免酿起事端。林则徐则认为,这样做太过懦弱,他情绪激昂地表示,如果战事不可避免,年老又多病的他也在所不辞地挺身而出。此事在朝廷引起轩然大波并最终导致徐继畬被革职。
——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
(1)作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为什么反对徐继畬的观点 (5分)
(2)在乌山事件中,林则徐和徐继畬两人的主张有什么不同 你更赞同谁的主张,为什么 (10分)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