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高中 部编版历史 必修上册 二十五 人民解放战争 课件(共46张PPT)+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 高中 部编版历史 必修上册 二十五 人民解放战争 课件(共46张PPT)+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07 14:10:32

文档简介

二十五 人民解放战争
合格性练习
(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14分,共30分)
1.(2021·枣庄高一检测)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 (  )
A.迫使国民党军队停止全面进攻
B.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
C.开始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解析】选B。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1947年夏,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正确;“迫使国民党军队停止全面进攻”处于解放战争的防御阶段,不符合材料内容,A错误;辽沈战役开始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地点在东北地区,不符合材料内容,C错误;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不符合材料内容,D错误。
2.1946年,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已经死了”是因为 (  )
A.重庆谈判国共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双十协定》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解析】选C。“1946年”“国军已攻下张家口”,表明内战的爆发,说明中国国内和平的可能性已不存在,故选C。
3.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为此,我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  )
A.百团大战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可判断选择B。
【补偿训练】
  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
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进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解析】选A。解答此题须提取题干中“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等关键信息。“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是在1947年,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从而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B、C、D都发生在1948年下半年到1949年,不符合材料时间和题意。
4.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揭开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序幕
D.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解析】选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未彻底完成,故正确答案是A。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
——《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紫金山麓,坐北朝南,建筑宏伟。其祭堂的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的横额。中山陵每年吸引观光游客达500万人次。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1949年4月)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这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7分)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 有何伟大意义 (5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即可。第(2)题要注意一方面从孙中山本人的丰功伟绩分析,另一方面不要遗漏中山陵自身的建筑价值和旅游价值。第(3)题根据材料三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不可沽名学霸王”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描述的是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然后回答意义即可。
答案:(1)《南京条约》的签订。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们深切怀念孙中山的丰功伟绩;中山陵位于紫金山麓,建筑宏伟,属优质旅游资源。
(3)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意义:国民政府在大陆的反动统治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等级性练习
(选择题5分,非选择题15分,共20分)
6.“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应是 (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1946年政协会议   D.北平和谈
【解析】选B。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毛泽东亲自参加了重庆谈判,其内容与材料信息相符,故B正确。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从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 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 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5分)
(2)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主题做了怎样的努力 (10分)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题,结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回答。第(2)题,结合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回答。
答案:(1)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2)努力:①19世纪中期,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②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PAGE二十五 人民解放战争
合格性练习
(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14分,共30分)
1.(2021·枣庄高一检测)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 (  )
A.迫使国民党军队停止全面进攻
B.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
C.开始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2.1946年,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已经死了”是因为 (  )
A.重庆谈判国共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双十协定》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3.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为此,我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  )
A.百团大战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补偿训练】
  晋冀鲁豫解放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后,国
民党方面“对于解放军下一步究竟是东越运河、直接策应华东野战军打破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还是南进截断陇海路直趋徐州、粉碎蒋介石的作战计划,捉摸不定”。解放军的“下一步”军事行动及其真实意图是 (  )
A.跃进大别山,开始战略进攻
B.夺取徐州,准备战略决战
C.破坏陇海路,支援淮海战役
D.强渡长江,迅速解放南京
4.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彻底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揭开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序幕
D.结束了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上许多“回”形图案……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
——《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紫金山麓,坐北朝南,建筑宏伟。其祭堂的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的横额。中山陵每年吸引观光游客达500万人次。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1949年4月)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这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7分)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 有何伟大意义 (5分)
等级性练习
(选择题5分,非选择题15分,共20分)
6.“如果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此事应是 (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1946年政协会议   D.北平和谈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从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外争独立,内争民主。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 多了两件是什么东西呢 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5分)
(2)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主题做了怎样的努力 (10分)
PAGE(共46张PPT)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必备知识生成
知识点一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任务驱动: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提出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这显然是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挑战。国民党坚决拒绝中国共产党建立联合政府的建议。蒋介石在国民党六大的政治总报告中说:“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国共产党,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那么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背景和内容有哪些
1.背景:
(1)抗日战争胜利后,_________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2)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
①共产党:主张和平、民主、团结,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
国家。
②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和平建国
2.表现:
事件 概 况
_________ 1945 年8 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抵达重庆举行和平谈判,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
“双十协定” 10月10 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协会议 1946 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庆谈判
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 重庆谈判
【情境一】朱自清说:“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思维交互1】朱自清的这段描述反映了当时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 (历史解释)
提示:人民在经历了多年的战乱后,期盼和平和未来美好生活。
【情境二】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八月十四日
【思维交互2】蒋介石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 (史料实证)
提示:避免内战,共商和平建国。
【情境三】1945年9 月20日,蒋介石给各战区司令长官密电:目前与奸党谈判,乃系窥测其要求与目的,以拖延时间……如彼不能……屈服,即以土匪清剿之。
【思维交互3】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蒋介石采取的策略是什么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提示:目的:拖延时间,为内战做准备。策略:假和平,真内战。
【史论生成】
抗战胜利后中国的两种命运
1.中国共产党和平民主建设新中国的方针:
(1)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毛泽东指出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号召全党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奋斗。
(2)中共七大为中国人民指出了光明的前途。
2.国民党独裁、内战方针:1945年5月,国民党“六大”在重庆召开,重点讨论了加强反共力量、准备发动内战和坚持一党专政、拒绝成立联合政府的问题,这是一个坚持独裁、准备内战的大会,代表着一种黑暗的命运。
【深化点拨】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但由于准备不足,抛出了“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邀请中国共产党到重庆谈判。
知识点二 全面内战的爆发和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任务驱动:1945年11月19日,郭沫若等在重庆举行反内战大会,成立各界反内战联合会。下旬,昆明学生举行反内战集会,三万余人总罢课。12月1日,国民党派武装暴徒镇压学生。重庆、上海等地陆续爆发声援昆明学生的活动,形成“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大规模的爱国民主运动。国民党当局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国民党政权当时面临哪些统治危机 其发动内战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1.全面内战爆发:
(1)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___________,全面内战爆发。
(2)方针: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
(3)效果。
①粉碎全面进攻:1946年7—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
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②粉碎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军发动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点
进攻,几个月后,又被人民解放军粉碎。
中原解放区
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2.国民党统治危机:
(1)经济崩溃。
国民党经济崩溃的表现有:①②④(填写正确序号)
①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 ②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③“以战养战” ④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民不聊生
(2)政治孤立。(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
①召开:1946 年11—12 月,南京。
②内容:通过《_____________》。
③评价:是国民党专制统治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
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中华民国宪法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 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情境一】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以总统命令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
规定自即日起以金圆券为本位币,发行总限额为二十亿元,限期收兑已发行之法
币、东北流通券;限期收兑人民所有黄金、白银、银币及外国币券。发行金圆券
的宗旨在于限制物价上涨,这一政策,使得商品流通瘫痪。10月1日,国民政府被迫
宣布放弃限价政策,准许人民持有金银外币,并提高与金圆券的兑换率。限价政策
一取消,物价再度猛涨,金圆券急剧贬值。至1949年6月,金圆券发行总额竟达一百
三十余万亿元,超过原定发行总限额的六万五千倍。金圆券流通不到一年,形同废
纸,国民政府财政金融陷于全面崩溃。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金圆券》
【思维交互1】试评述国民政府金圆券改革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金圆券快速贬值,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商品流通瘫痪,整个社会经济陷入混乱,民族工商业陷入绝境;国民党失去了民心,民众反抗此起彼伏,加速了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的崩溃。
【情境二】曹子西在《北京通史》中说:“收复区人民群众讥称那些‘接收’大员是‘五子登科’(即抢房子、车子、金子、料子、妹子)、‘三迷成风’(财迷、色迷、官迷)、‘三阳(洋)开泰’(捧西洋、爱东洋、要现洋)。”当时,北平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盼中央,望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想老蒋,盼老蒋,老蒋来了米面涨。”
【思维交互2】上述材料是从哪个角度论证国民党失去民心的 (史料实证)
提示:国民党在接收沦陷区的过程中,接收官员的腐败和贪婪,让收复区人民受尽灾难,失去对政府的信任。
【情境三】胡素珊的《中国的内战:1945—1949年的政治斗争》中写道:“当时有
一种普遍的观点,由于经济困境导致的苦难,工薪阶层对社会主义至少已经毫不恐
惧了。通货膨胀‘吞噬’了他们所有的薪水和储蓄,他们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无产阶
级’,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可以失去的东西了。……知识界的贫困的确为学生反内战
运动提供了一个重要主题,经济窘迫也使得教授们广泛支持学生的反内战运
动。……政府公务员并没有积极地参加反政府的抗议活动……他们的贫困除了
导致腐败增加和工作效率降低……在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政府无法像战
前那样重新控制工人……政府被迫接受工人提出的根据生活成本的上升自动
调整工资的要求……政府的退让致使生产成本大幅度上涨……上海商会和上海
工业协会终于无法忍受,开始公开谴责政府的政策。政府的妥协不仅加速了工
资—物价的上升,而且破坏了政府与工商业的长期联盟,而这一联盟此前一直是国
民党权力结构的主要支柱之一。”
【思维交互3】上述材料论述了国民党经济政策对哪些阶层的什么影响 (历史解
释)
提示:阶层:城市工薪阶层、知识分子、学生、政府官员、工人、工商界等。影响:
自内战爆发前后,国民政府所施行的一系列金融政策,导致通货膨胀,使城市中大
多数阶层失去对国民党执政能力的信任,开始反政府反内战。
【史论生成】
国共关系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1.演变过程:
(1)国民革命时期的合作至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对峙。
(2)抗日战争时期的合作至解放战争时期的对抗。
2.影响因素:
(1)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当阶级矛盾上升时,两党合作关系就有可能破裂,走向对抗。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形势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深化点拨】内战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具有必然性,因为蒋介石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本性决定了其必然反共反人民的面目。而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以实现民主政治,推翻国民党军事独裁统治为目标。二者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知识点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任务驱动:据统计,在1946年7月-1948年7月的两年时间中,解放军总共缴获步枪九十万余支,机枪六万四千余挺,迫击炮八千余门,步兵炮五千余门,山炮、榴弹炮、加农炮一千一百余门。此时,由于武器装备的大量缴获使解放军的装备得到极大改善,已与国民党军的水平相接近了。得道多助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展开战略反攻与决战,并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
1.战略反攻与决战:
(1)1947年夏,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_____________
___》,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2)战略反攻:1947年6月,_______________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渡过黄河,千里跃
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中国土地法大

刘伯承、邓小平
(3)战略决战。
①概况:
②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
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战役 开始时间 结果
_________ 1948年9月 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
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解放
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 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辽沈战役
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了
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5)北平和谈:国共两党代表达成《国内和平协定》,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
和谈破裂。
(6)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3日,解放
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
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1)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
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
②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故能领导人民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意义。
①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___________
的胜利。
②国际: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毛泽东思想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情境一】
  自1946年至1948年,华北和东北解放区有二百多万人参军。山东有五百八十多万人、冀中有四百八十多万人随解放军出征,抬担架,送粮草,运弹药,救伤员。人民解放军的兵源、粮源和战争勤务,主要来自翻身的农民。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思维交互1】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文件 其颁布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何关系 (历史解释)
提示:文件:《中国土地法大纲》。关系:土地改革使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情境二】叶剑英在《伟大的战略决战》中写道:“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第三年以后,毛泽东同志及时地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指挥人民解放军向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战略决战。……这三大战役,使国民党赖以发动反革命内战的精锐部队基本上归于消灭,大大地加速了解放战争的全国胜利的到来。”
【思维交互2】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问题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史论生成】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1.客观上:(1)国民党政治孤立,失去民心;(2)军队厌战,士气低落;(3)统治腐败,贪官横行;(4)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2.主观上:(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3)走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道路;(4)掌握了革命武装,并坚持武装斗争;(5)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6)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深化点拨】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但并不是完全胜利,因为国民党的残余势力依然占据西南、西北以及台湾等地,人民解放军还在追剿、肃清残敌。
课堂素养达标
1.(2021·济南高一检测)“尔后或歼灭黄维兵团,或歼灭蚌埠之孙元良兵团,或夺徐州,当依实情再定。但孤立徐州,截断敌人陆上退路甚为必要。”依据上述作战命令,可推知此次战役 (  )
A.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序幕
B.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C.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D.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
【解析】选B。根据关键信息“尔后或歼灭黄维兵团”可知,是淮海战役,这次战役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B正确;A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意义,排除;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C排除;解放南京的战役结束了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D排除。
2.毛泽东指出《双十协定》的“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协定,这是历史上未有过的”。与此协议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
A.国民党一大 B.八七会议
C.抗战胜利 D.重庆谈判
【解析】选D。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双十协定》,1945年,毛泽东等赴重庆,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故选D。
3.从1947年春开始,国民党军队实行重点进攻的地区是 (  )
A.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B.大别山地区
C.豫皖苏地区 D.中原地区
【解析】选A。1947年春,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被粉碎,兵力不足,被迫转为重点进攻,进攻目标一个是中共中央所在的陕北解放区,一个是山东解放区。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在于 (  )
A.为三大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B.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
C.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D.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解析】选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前夕,革命胜利以
后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故C正确;此时三大战役已基本
取得胜利,A错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做了重要准备和确立毛泽东思
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上,B、D错误。
5.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是 (  )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B.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解析】选D。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是在解放战争的防御阶段,A错误;揭开
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B错误;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
的主力是三大战役之后,C错误;渡江战役时解放军迅速占领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心
南京,结束了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故选D。
6.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下面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的百年耻辱
B.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C.改变了政治格局,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解析】选D。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因此D说法错误。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蒋介石宣称“我们有空军、有海军,而且有重武器和特种兵”“如果能配合
得法,运用灵活……就一定能速战速决,把奸匪消灭”。国民党参谋总长陈诚宣称,
六个月就可以解决共产党问题。6月底,一颗颗炮弹飞向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
发。
材料二 在1946年重新爆发内战的背后,是国民党执着地相信他们的优势兵力,以
及共产党准确地估计到了国民党的实际弱点。……1949年的结局表明,不是苏联
的援助比美国多(事实恰恰相反),问题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动员和利用革命的潜
力,国民党却办不到。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原因。
(2)“1949年的结局”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
产党方面的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第(1)题应围绕材料一、二的关键信息
归纳。第(2)题要在准确提取材料二信息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方
面指明原因。
答案:(1)美国对蒋介石的支持和援助;蒋介石拥有优势兵力;认为能快速消灭共产
党;国民党及其政权的阶级性质。
(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一支坚强的人民军队;动员和利用革命的潜力,团结
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备选习题】
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给山东战区的一份电报中指出:“敌军密集不好打,忍耐待机……让敌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大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这是为了 (  )
A.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B.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C.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D.奠定解放长江以南的基础
【解析】选B。分析 “解放战争时期”“山东战区”等信息可知,人民解放军与山东有关的军事行动是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A、D分别是三大战役的结果和意义;C的标志是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2.1947年底,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使之走向颠覆的道路,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毛泽东做出该判断的背景是 (  )
A.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
B.解放军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C.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解析】选B。根据题干时间“1947年底”以及材料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扭转了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匪帮的车轮……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可知背景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B。
3.1949年,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诗人用“时间开始了”讴歌新时代的开篇。这场革命的意义是 (  )
①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扫清障碍
②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③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④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选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在1949年,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扫清障碍,故①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故②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故③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故④正确,选择D符合题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