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合格性练习
(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14分,共30分)
1.(2021·济南高一检测)唐太宗为《晋书·王羲之传》撰写传论道:“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王羲之)乎!”并把书法列为科举取士的考量内容之一。此后,王羲之的书法,逐渐取代钟繇的书法大行于世。由此可知,唐代书法 ( )
A.逐渐成为一门艺术
B.呈现出一元化趋势
C.发展受社会环境影响
D.难以超越前代水平
【解析】选C。由于唐太宗的推崇,王羲之的书法逐渐取代了钟繇的书法大行于世,书法还成为科举取士的考量内容之一,说明唐代的书法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故选C;书法在唐朝之前就已经成为一门艺术,排除A;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唐代书法呈现一元化的趋势,排除B;唐代的书法成就突出,并不能说难以超越前代水平,排除D。
2.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思想的是 ( )
A.虚心纳谏 B.善于用人
C.唐蕃联姻 D.完善科举
【解析】选C。根据“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体现了唐太宗平等对待各民族的观点,结合所学可知能够体现他这一思想的是与吐蕃的联姻,故选C;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和完善科举没有体现唐太宗的民族思想,故排除A、B、D。
3.晋代傅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 )
A.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
C.量力而行 D.扬长避短
【解析】选B。“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意思是田地不在于多,而在于是不是在田地上下大工夫。“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意思与之类似。因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精耕细作,反对粗放型农业生产,故选B。
4.三国时,吴国攻打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硝石,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蜀军大败。这一记载说明 ( )
A.三国时火药已经发明
B.武器优劣决定战争的胜负
C.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D.人们对火药材料有所认知
【解析】选D。根据所学,唐代发明火药,故A错误;武器的优劣,不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故B错误;根据所学,火药于唐末应用于军事,故C错误;根据材料“内藏硫磺和硝石,自带火种”,可知当时人们就已经对火药的制作材料有一定的认识,故D正确。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艺文志》载:凡诗赋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其中宋玉之《风赋》、枚乘之《七发》、司马相如之《子虚赋》、东方朔之《答客难》、扬雄之《长杨赋》、班固之《两都赋》等,无不是传世佳作。
材料二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兵车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学现象 该文体有何特点 (10分)
(2)材料二杜甫的诗歌有何特点 (4分)
【解析】第(1)题根据著作名称可推知。第(2)题根据关键词“埋没”“白骨无人收”“旧鬼哭”可进行归纳。
答案:(1)汉赋是流行的文学体裁。具有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的特点。
(2)诗风凝重浑厚、沉郁顿挫,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等级性练习
(选择题5分,非选择题15分,共20分)
6.下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 )
A.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B.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从事科技研究的人员众多
【解析】选B。根据示意图可以看出我国的天文学、数学等占据主导地位,而物理学、化学等占的比例较小,说明我国古代的科技以传统科技为主,故B正确。
【深化点拨】古代中国数学的特点
(1)属于应用数学,以算法为中心,注重实用和计算。古代中国数学没有脱离社会生活与生产的实际,并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
(2)古代中国数学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3)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古代数学体系。
(4)偏重“算”的实用技巧,而缺乏演绎、证明规律的理念。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代文明是否兼收并蓄,有如下评价:
唐代的社会和文化吸收此前数百年间的历史遗产,能够兼容并包地摄取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
——《唐朝概观》
尽管在宗教、艺术、器物等方面,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等文明,对于唐代的习俗、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影响,但是唐代的官制、兵制、刑法、赋役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
——张广达《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
和晚清的中西文化冲突》
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是要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开放趋势与保守倾向并存。
——邓小南《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唐代史知识,围绕“开放”与“保守”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5分)
【解析】本题目可以自主选择两个论题,即“唐文化兼收并蓄,开放多元”与“唐朝文化是保守的”。其一,“唐文化兼收并蓄,开放多元”这一论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唐代文明能够兼收并蓄的原因,如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第二,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写出能够体现其文明的史实:唐朝风气开放,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中外交流频繁,吸收了印度、中亚、西亚的宗教、艺术,如敦煌壁画中的《胡旋舞》,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丰富了人民的生活。其二,“唐朝文化是保守的”这一论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写出能够体现其文明保守的史实:唐代的官制(科举制)、兵制、刑法(《唐律》)、土地和赋役(均田制、租庸调制)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政治制度、伦理文化都没有发生改变;第二,如何评价唐朝文明的这一保守,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
答案:评分标准: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围绕主题阐述即可。
示例一:
论题:唐文化兼收并蓄,开放多元。
阐述: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
(思想)唐朝风气开放,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习俗、生活、宗教、器物)中外交流频繁,吸收了印度、中亚、西亚的宗教、艺术,如敦煌壁画中的《胡旋舞》,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示例二:
论题:唐朝文化是保守的。
阐述:唐代的官制(科举制)、兵制、刑法(《唐律》)、土地和赋役(均田制、租庸调制)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政治制度、伦理文化都没有发生改变。
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示例三:唐朝文化开放趋势与保守倾向并存(略)。
PAGE八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合格性练习
(选择题每小题4分,非选择题14分,共30分)
1.(2021·济南高一检测)唐太宗为《晋书·王羲之传》撰写传论道:“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王羲之)乎!”并把书法列为科举取士的考量内容之一。此后,王羲之的书法,逐渐取代钟繇的书法大行于世。由此可知,唐代书法 ( )
A.逐渐成为一门艺术
B.呈现出一元化趋势
C.发展受社会环境影响
D.难以超越前代水平
2.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思想的是 ( )
A.虚心纳谏 B.善于用人
C.唐蕃联姻 D.完善科举
3.晋代傅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北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 ( )
A.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
C.量力而行 D.扬长避短
4.三国时,吴国攻打蜀国,用船装载茅草。兵士们每人手执茅草一把,内藏硫磺和硝石,自带火种,另一手拿刀枪,接近敌阵后,顺风点火,蜀军大败。这一记载说明 ( )
A.三国时火药已经发明
B.武器优劣决定战争的胜负
C.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D.人们对火药材料有所认知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艺文志》载:凡诗赋百六家,千三百一十八篇。其中宋玉之《风赋》、枚乘之《七发》、司马相如之《子虚赋》、东方朔之《答客难》、扬雄之《长杨赋》、班固之《两都赋》等,无不是传世佳作。
材料二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兵车行》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学现象 该文体有何特点 (10分)
(2)材料二杜甫的诗歌有何特点 (4分)
等级性练习
(选择题5分,非选择题15分,共20分)
6.下图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学科贡献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古代 ( )
A.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B.传统科技居于主导地位
C.科技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从事科技研究的人员众多
【深化点拨】古代中国数学的特点
(1)属于应用数学,以算法为中心,注重实用和计算。古代中国数学没有脱离社会生活与生产的实际,并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
(2)古代中国数学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3)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古代数学体系。
(4)偏重“算”的实用技巧,而缺乏演绎、证明规律的理念。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代文明是否兼收并蓄,有如下评价:
唐代的社会和文化吸收此前数百年间的历史遗产,能够兼容并包地摄取外来的各种文化营养。
——《唐朝概观》
尽管在宗教、艺术、器物等方面,通过西域传来的印度、中亚、西亚等文明,对于唐代的习俗、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影响,但是唐代的官制、兵制、刑法、赋役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先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改变。
——张广达《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
和晚清的中西文化冲突》
当时的兼收并蓄,是为了追求大一统的极致,是要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鼓励多元化的发展……开放趋势与保守倾向并存。
——邓小南《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唐代史知识,围绕“开放”与“保守”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5分)
PAGE(共49张PPT)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必备知识生成
知识点一 儒学、道教和佛教的发展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任务驱动: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
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儒学在汉代取得正统地位后,是怎样发展的 遭受了怎样的冲
击
1.儒学兼收并蓄
(1)魏晋南北朝。
①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_______________。
②佛教: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
③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贵儒”和“尊道”
(2)隋朝——“三教合归儒”:
①提出:儒学家提出___________“三教合归儒”。
②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朝——“三教并行”。
①道教: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
②佛教: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对后世影响最大。
儒、佛、道
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2.儒学应对冲击
(1)反佛斗争。
①原因:
a.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了大量的钱财。
b.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
②表现:
a.无神论者_____: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
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b.灭佛运动: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
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范缜
(2)儒学复兴运动。
①背景: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②内容:韩愈_____________,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
来反对佛教的观点。
提出复兴儒学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 三教合归儒
【情境一】 梁武帝,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再后梁武帝又舍道事佛,要以皇帝之身出家。唐朝著名诗人杜牧亦有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思维交互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这一现象的出现对儒学的发展有何影响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现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盛行。影响:佛道盛行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三教相互影响,宗教呈现多元特征。
【情境二】 观察“三教图”。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
【思维交互2】此图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历史解释)
提示:反映了中国古代“三教合归儒”的社会思潮。
【史论生成】
佛教盛行
1.原因:
(1)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
(2)动荡和战乱时代,社会矛盾尖锐,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3)佛教宣扬来生幸福。
(4)实际经济利益的驱使,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户籍可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
(5)佛教为了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
2.危害:
(1)消磨人民斗志,使人民安于现状。
(2)耗费财物。
(3)占田夺人,寺院经济恶性膨胀,与政府争夺劳动力。
【深化点拨】统治者对佛教态度的变化取决于其统治的需要,无论是尊佛还是灭佛,其根本目的都是维护自身的统治。
知识点二 文学艺术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任务驱动: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今存其乐府诗20余首,代表作《蒿里行》描写了军阀混战时期的惨景,《短歌行》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曹丕所著《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除此之外,魏晋时期还有哪些文化成就呢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 唐
文学 出现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_____
_____、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
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
各异的流派 (1)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2)___________的诗作代表了唐
诗的最高水平,分别被誉为“诗仙”
和“诗圣”
书法 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等各
种书体均已完备。_______博采
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 (1)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
健。(2)_______气势雄浑的颜体
和_______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
有名
建安
文学
李白、杜甫
王羲之
颜真卿
柳公权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 唐
绘画 以_______为代表。提出
“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
栩如生,如《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1)隋唐的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2)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
(3)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
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
(4)唐朝的_______被尊为“画圣”
石窟 (1)山西大同的_________,(2)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3)甘肃___________
顾恺之
吴道子
云冈石窟
敦煌莫高窟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艺术成就
【情境一】 下图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集序》
【思维交互1】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有怎样的美誉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特点:行云流水,酣畅自然,极富变化,神采各异 。美誉:王羲之被后世尊称为“书圣”。
【情境二】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1 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千米,今存有窟龛2 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 800余品。
【思维交互2】南北朝时大量石窟的开凿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 其根源是什么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提示:现象:佛教思想兴盛,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根源:封建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情境三】 下图为“画圣”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思维交互3】这幅画作的题材是什么 反映了怎样的文化现象 (史料实证)
提示:题材是宗教人物画。反映了佛教文化在唐代传播,影响了绘画作品。
【史论生成】
唐代文化的三个基本特点
1.文化体系庞大完整,发展程度高。唐文化体系中,基本覆盖了当时世界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数组成部分,发达程度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
2.唐代文化极具开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唐文化的内在特质,有保持自己特性的信心和吸收消化他类文化内容的能力。(2)唐政府对待文化的开明态度。唐朝政府还设专门机构掌管对外文化交流事务。
3.唐文化有着明显的向民众靠近、重现实世界、不僵守古制的特征。
知识点三 科技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任务驱动:数学是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最为显著的学科之一,圆周率的推算又是古代
数学发展最显著的成就。那么圆周率的推算到了魏晋时期有何重大发展 除数学
外,魏晋至隋唐时期还有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1.数学:南朝_______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 592 6-3.141 592 7之间。
2.农学:北朝贾思勰著述的《_________》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3.地理学:西晋杰出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
方法。
祖冲之
齐民要术
4.古代建筑: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5.印刷术:唐朝已经有了_________。
6.火药: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
的火药武器。
7.天文学:唐朝天文学家_______测算出了地球子午线长度。
8.医学:(1)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_______》,它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
成果,且有许多创新。(2)唐高宗时编修的《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
行的药典。
雕版印刷
僧一行
千金方
唐本草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重大科技成就
【情境一】 《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达尔文称《齐民要术》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
【思维交互1】材料反映了贾思勰怎样的农学思想 达尔文为什么给予《齐民要术》这么高的评价 怎样理解“齐民要术”这个书名的含义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提示:思想:“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原因:《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理解:“齐民要术”含义为一般群众(老百姓)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其中心与出发点则在农业。
【情境二】 祖冲之利用并发展割圆术来计算圆周率,从正六边形算起,要得到3.14则需要算到正192边形,要得到3.141 592 6则需要算到正12 288边形和正24 576边形。当时的运算工具仅仅是算筹,这是一项异常艰巨的工作,领先世界近千年。
【思维交互2】材料反映了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能取得巨大成就说明了什么问题 (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提示:问题:计算量大,工具简单。说明了祖冲之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实践、 谨于治学研究、勇于探索创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
【史论生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大交融的时期,民族交融带来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繁荣。
2.这是多民族国家分裂对峙时期,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对科学技术给予相当的重视。
3.广大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4.科学家们的刻苦钻研和实践的精神。
【深化点拨】《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实行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
知识点四 中外文化交流
【任务驱动·必备知识】
任务驱动:贞观四年(630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开成三年(838年)止,共派出遣唐使13次。除遣唐使外,魏晋隋唐时期中外还有哪些文化交流的形式
1.阅读课本知识,请为下列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使者连线
2.其他中外文化交流
(1)唐都城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
都会。
(2)___________向唐朝派遣使节和留学生。
(3)经海路来华的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新罗、日本
【情境探究·关键能力】
探究 唐代的对外交往
【情境一】 《日本书纪》记载:“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思维交互1】材料中日本是怎样看待唐朝的 日本人又是怎样做的 (史料实证)
提示:日本认为唐朝法度完善,文明发达,是值得珍视的国家。做法:派大批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
【情境二】 鉴真大师将唐朝的建筑、雕塑艺术传到日本……另外他对日本药学有很大贡献。他本人就是一位中医,东渡时又带去了许多药物。
玄奘大师曾说:“我今发愿,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今何故来 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 ”
【思维交互2】举例说明鉴真大师将唐朝的建筑、雕塑艺术传到日本。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一个是输入文化,一个是输出文化,这说明唐朝社会的什么特点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提示:例子:鉴真大师主持修建了日本唐招提寺。特点:兼收并蓄,双向交流。
【情境三】 2005年8月24日,唯一一方日本遣唐使墓志在东京展出,日本天皇亲临参观。这方墓志发现于西安,边长约39厘米,上面仅有171字,在面世数月后,却被视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级历史资料”。以下是墓志内容:
赠尚衣奉御井公墓志文并序
公姓井,字真成。国号日本,才称天纵。故能衔命远邦,驰骋上国。蹈礼乐,袭衣冠;束带立朝,难与俦矣。岂图强学不倦,问道未终;壑遇移舟,隙逢奔驷。以开元廿二年正月六日,乃终于官弟,春秋卅六……
【思维交互3】简述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提示:日本是儒家文化圈的重要国家,先后十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在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等层面仿效唐朝,对唐朝的宗教、文学、艺术,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产技术,都予以吸收。
【史论生成】
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
(1)唐朝政局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先进,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2)唐朝在当时世界上的地位高、影响大。
(3)唐朝实行较为开放、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给各国的友好交流提供了便利。
(4)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2.启示: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深化点拨】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向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课堂素养达标
1.(2021·德州高一检测)唐初,李渊重定“三教”次序,以道教为尊;李世民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这表明 ( )
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
B.统治需要决定文化政策
C.儒学正统地位已经丧失
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
【解析】选B。材料“李世民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体现的是文化政策是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B正确;魏晋时期三教合流趋势就已经出现,A排除;当时儒学仍然占据正统地位,C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
2.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 ( )
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
B.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
C.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D.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
【解析】选C。“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表明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也提倡忠君爱国,体现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故C正确,D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佛教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排除B。
3.盛唐时代,可算得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文学艺术达到鼎盛。后人歌咏唐代灿烂文化星空中“双子星座”的典型诗文是 ( )
A.“颜柳二公书尤多” B.“唐之文章称韩柳”
C.“奔放雄杰有若苏辛” D.“李杜诗篇万口传”
【解析】选D。颜柳是唐代书法大家,故A错误;韩(愈)、柳(宗元)主要成就在散文,故B错误;苏(轼)、辛(弃疾)属于宋代词人,故C错误;李(白)、杜(甫)是唐代“诗仙”和“诗圣”,故D正确。
【补偿训练】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风格多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 ( )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解析】选D。据课本所学,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大诗人杜甫在《忆昔》诗中这样描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句的意思是开元全盛时期,连小县城都有上万户人家,农业连年获得丰收,粮食装满了公家和私人的仓库,人民生活十分富裕。D符合题意。
4.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一位数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人,他是 ( )
A.贾思勰 B.裴秀
C.孙思邈 D.祖冲之
【解析】选D。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A贾思勰是北朝农学家;B裴秀是地图学家;C孙思邈是医学家;D祖冲之是南朝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在数学上运用刘徽的方法,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之后的第七位。A、B、C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5. (2021·潍坊高一检测)如图,书法家评价此碑“用笔吸取北碑方笔雄强之势和颜真卿圆笔道润之法”。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有 ( )
A.碑中字体阆风游云千万朵,惊龙蹴踏飞欲堕
B.碑中字体劲健而不失飘逸,舒展而不失沉稳
C.碑中字体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D.碑中字体兼有行书和草书长处
【解析】选C。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玄秘塔碑》属于楷书作品,字体形体方正,笔画平直,C正确;A、B、D描述均与材料无关,排除。
6.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在唐朝前期的一百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活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简析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盛唐气象的表现包括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民族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发展,社会风气比较开放,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学艺术的多彩与繁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长安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对世界影响很大;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是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开明的民族、外交和文化政策,统治者的博大胸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答案:表现: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民族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发展;社会比较开放;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学艺术的多彩与繁荣;对外交往活跃,长安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唐朝对世界影响很大,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原因:统治者励精图治,政局相对稳定;实行开明的民族、外交和文化政策;统治者的博大胸怀;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备选习题】
1.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史实是 (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王昭君出塞
【解析】选A。可从地图中找到关键地点“长安”“那烂陀寺”等进行判断,从地图中的信息可以看出研究的朝代是唐朝,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玄奘西行是唐朝对外交往中的代表性事件。因此,答案为A。
2.(2020·北京高一检测)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大型歌舞剧《霓裳羽衣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含有胡旋舞等中亚元素。以上现象反映出唐朝文化的特征是 ( )
A.兼收并蓄 B.风格单一
C.反映市民生活 D.固守传统
【解析】选A。根据材料,隋唐时期“飞天”形象是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霓裳羽衣舞曲》包含南亚和中亚元素,结合所学可知,这些现象反映了唐朝文化兼收并蓄的特征,A符合题意;风格单一与“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矛盾,B错误;《霓裳羽衣舞曲》反映的是贵族生活而非市民生活,C错误;唐朝文化吸收了南亚、中亚等多种文化元素,并不“固守传统”,D错误。
3.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唐朝的对外交往”这个主题 ( )
A.鉴真东渡宣扬中国文化
B.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C.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
D.文成公主出嫁吐蕃
【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成亲属于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交融,不属于中外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