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职业教育中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职业教育中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04 07:17:01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2年2月21日高中生物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35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70分 )
1.A 2.B 3.D 4.D 5.D
6.D 7.C 8.B 9.A 10.D
11.A12.D13.D14.C15.B
16.B17.D18.B19.B20.D
21.B22.C23.A24.D25.B
26.C27.D28.C29.D30.A
31D32D33.D34.A35.D
二、 解答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计30分 )
36.
【答案】
(1)垂直,群落的演替(每空1分,共2分)
(2)抵抗力(1分) , 物种多样性增加,使食物网与营养级更复杂,一种生物的消失或加入造成的影响小(2分), 间接(1分)
(3)结构:不利于分解者的生存;功能:抑制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功能(2分)
(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分)
37.
【答案】
(1)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 ;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每空2分,共4分)
(2)抗原的刺激; 辅助性T细胞(每空1分,共2分)
(3)刺激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2分);
(过敏反应)有快慢之分,(许多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2分)
38.(每空1分,共10分)
【答案】
(1)斐林, 砖红色的深浅
(2)调节, 微量,
(3)促进果实的细胞呼吸
(4), 不作处理, 释放量,
实验组的释放高峰推迟或不出现鄢陵县职业教育中心 2021—2022 学年第一学期 20 级期末考试试卷
生 物
时间:90 分钟 总分:100 分 命题人 卷 I(选择题)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35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 70 分 )
1. 生长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植物激素。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 B.植物体内生长素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 C.探究生长素对植物根的作用时,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 D.根的向地性体现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的特点
2. 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植物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生活状态。在此过程中,也少不了 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春季水稻种子播种前,用含一定浓度的赤霉素的温水浸泡种子
B.夏季密闭阴凉环境会诱导果蔬产生大量乙烯,不利于新鲜果蔬的贮藏
C.秋季,北方的杨树叶片中赤霉素的含量降低,脱落酸含量升高
D.冬季常绿植物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其生长素合成减少
3. 一颗小小的望天树种子可以生长发育成参天大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调节只是望天树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B.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望天树细胞的代谢活动 C.望天树的生长发育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D.望天树体内的生长素是自身合成,乙烯是从环境中吸收的
4.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在促进细胞分裂时起协同作用
B.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处理休眠的种子可促进种子萌发
C.黄瓜茎段的脱落酸与赤霉素的比值较低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雄花
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5. 每年夏天的暴风雨过后,部分植物会出现倾斜或匍匐倒地的现象,一段时间后出现下图所示 现象。据此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根部 C 侧的生长速度比 A 侧的慢
B.茎部 D 侧分布的生长素比 B 侧的多
C.根部和茎部生长素的分布都受重力的影响 D.植物根和茎的生长都具有向光性和向地性
6. 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发现、运输和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最初是从人尿中分离得到的,人体细胞不合成分解生长素的酶
B.将棉花植株去掉顶芽能解除顶端优势,有利于侧芽生长而增产 C.细胞分裂素主要在根尖合成,能促进细胞分裂
D.植物激素产生的部位可以不同,但发挥作用的部位都是相同的
7. 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数量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 B.诱杀家鼠会导致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C.环境容纳量会随着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D.防治蝗虫应在蝗虫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时进行
8. 弃耕农田的演替过程是: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阶段→乔木阶段。关于 上述演替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该演替最终使群落与环境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B.达到乔木阶段后,物种的丰富度不再发生变化
C.多年生杂草为灌木阶段的形成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D.在演替过程中,不适应的种群数量减少甚至被淘汰
9.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的变化与应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数量变化不仅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 B.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C.不同种生物的 K 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 K 值固定不变
D.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
10. 关于种群空间分布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稻田中的水稻是均匀分布的 B.草原上的狗尾草是随机分布的 C.大雁南飞是集群分布的 D.金丝猴在森林里垂直分层
11. 下列实例中不能体现群落结构的是( ) A.麦田中的七星瓢虫聚集分布
B.森林中不同的鸟类栖息在不同的空间
C.草原上的植物呈现斑块状和镶嵌状的分布状态 D.森林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分层分布
12. 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其数量也会发生改变
B.硬化地面并管理好粮食是降低家鼠环境容纳量较为有效的措施 C.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濒危动物的环境容纳量
D.环境容纳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
13.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一天有插茱萸的习惯,因为茱萸可驱秋蚊灭 虫害。下列有关分析不科学的是( )
A.茱萸可适当改变秋蚊、害虫的种群密度 B.茱萸在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
C.茱萸和其他野生植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D.茱萸、秋蚊和害虫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
14.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
15. 下列属于种群特征的是( )
①种群密度 ②种群的空间特征 ③年龄结构 ④性别比例 ⑤生物的寿命 ⑥形态特征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⑥ D.③④⑤⑥
16. 下列不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
A.稻田弃耕后发生的演替 B.不毛沙丘上的演替
C.火灾过后的草原演替 D.过量砍伐的森林恢复演替
17. “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人们所期待的最为主导的生存和发展 方式,以下关于“低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B.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大容易导致地球出现温室效应
C.尽量减少塑料袋使用量,遏制白色污染是转向“低碳生活”的途径之一 D.“低碳”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过低
18.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下列与这句谚语相关的食物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螳螂是三级消费者 B.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单向的
C.黄雀的存在不利于螳螂种群发展 D.植物、蝉、螳螂和黄雀的集合叫做群落
19. 下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a 为抵抗力稳定性,b 为恢复力稳定性
B.a 为恢复力稳定性,b 为抵抗力稳定性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负相关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
20. 下列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一座山上所有的树 B.一个池塘里全部的鱼和虾
C.一棵枯树及其上面的苔藓、蘑菇 D.一片草原上的各种草、昆虫、牛、羊等所有生物
21. 某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共有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其能量调 查如表所示: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102kJ/m2) 7 50 20 0.98 500
下列对该表数据做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戊→乙→丙→甲→丁
B.当甲与丙无捕食关系时,每相邻两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都相等
C.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增加以后,会导致丙的数量减少,乙的数量增加 D.去除甲和丁后,丙增多乙减少
22. 小明同学暑期在超市打零工,帮忙搬运货物,结果手掌磨出“水疱”,一段时间后“水疱”自行 消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水疱”是细胞中蛋白质进入组织液引起的
B.“水疱”中液体来自组织细胞,不属于内环境
C.“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人体内物质在不断更新
D.由于存在细胞膜,“水疱”中的液体不能直接进入毛细血管
23. 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原因是( )
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增加体内水分
C.增加体内无机盐 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
24. 2021 年 8 月 18 日,东京奥运会马拉松圆满落下帷幕。下列有关运动员在奔跑过程中的生理 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马拉松跑者运动后产生的大量乳酸并不会导致血浆 pH 明显下降
B.马拉松跑者听到发令枪声后奔跑,这个过程中存在电信号一化学信号的转换 C.奔跑过程中,位于皮肤、黏膜等处的温觉感受器能感受到温度的变化
D.马拉松跑者大量失盐导致内环境渗透压下降,机体尿量减少
25. 花样滑冰是冬奥会上一个极具观赏性的比赛项目,体现了力与美的融合。运动员在剧烈比赛 的过程中,体内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耗能,在内环境中葡萄糖氧化分解速率加快
B.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C.大量产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使得体温急剧升高
D.大量产生乳酸进入到血浆,内环境的 pH 显著下降
26. 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血浆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 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④HIV 主要攻击人体的 T 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⑤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①④ B.②④ C.③⑤ D.②③
27. 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
A.脾 B.淋巴结 C.扁桃体 D.肝脏
28. 饮食不洁会引起腹泻,引起腹泻的病原体之一是痢疾杆菌。下列结构中痢疾杆菌具有的是
( )
A.核膜 B.线粒体 C.核糖体 D.中心体
29. 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一体液调节 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
30. “面色苍白、身体消瘦、撕心裂肺的咳嗽”这是鲁迅的小说《药》中提及的“痨病”,它是由结 核杆菌侵入肺部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下列物质和结构中结核杆菌细胞具有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核 ③染色体 ④DNA ⑤细胞质 ⑥核糖体 ⑦细胞膜
A.①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⑥⑦ D.①②⑤⑦
31. 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
A.3 B.5 C.6 D.10
32. 2020 年 1 月至今,新冠肺炎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其病原体为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A.该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 B.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 4 种碱基
C.该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D.组成该病毒的元素只有 C、H、O、N
33. 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
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
34 下列物质中,高等动物一般不具有的是. ( )
A.纤维素 B.蛋白质 C.脂质 D.葡萄糖
35. 在细胞内水的功能是( )
① 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② 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③参与生物化学反应④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 成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卷 II(非选择题)
二、 解答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10 分 ,共计 30 分 )
(1)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 三大基本功能。流感病毒侵人人体后,首先突破由皮肤、 黏膜构成的人体的第一道防线,随后体液中的 等对其进行攻击,上述免疫方式称为非特 异性免疫。
(2)流感病毒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 B 细胞增殖、分化,B 细胞活化的两个信号分别是辅助性下
细胞的接触和 促进 B 细胞增殖、分化的细胞因子可由 产生。
(3)定期注射流感疫苗是预防流行性感冒的措施之一。某种流感疫苗需注射 3 次,3 次注射的目 的是 。某同学首次注射无不良反应,第二次注射时,全身皮肤很快起了红疹, 发生了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是 。
38. 香蕉是一种热带水果,成熟的果实不易保鲜、不耐贮藏.因此香蕉一般在未成熟时采摘,此 时果皮青绿、果肉硬实、甜度小.随放置时间的延长,淀粉逐渐转变成还原糖,果肉逐渐变软、 甜度增加,果实逐渐成熟.
(1)检测香蕉中的还原性糖可用 试剂,观察此实验结果中的 可以推测香蕉的成 熟程度.
(2)下图是采摘后的香蕉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和乙烯(C2H4 )含量的变化.
①乙烯是一种植物激素,是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起 作用的 有机物.
36.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建设森林城市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生态城市的发展方向,
②采摘后的香蕉,其细胞呼吸速率在第
天达到最大.
也是未来我国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森林群落是模拟自然群落构建的,需要考虑地上部分乔木、灌木、草本和地被的搭配,
(3)根据上图推测,乙烯通过 促进香蕉果实的成熟.
(4)有人要验证上述推测,利用一种乙烯抑制剂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这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特点;群落构建起以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
①将采摘后的香蕉均分为两组,实验组需要在采摘后的第
天之前用乙烯抑制剂进行熏蒸
为 。 处理,对照组 .
(2)城市森林构建时需要增加物种多样性,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原因是
。城市森林建成后可以达 到净化空气的效果,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3)有科研人员认为,以防火和卫生的名义清扫园林绿地中的枯枝落叶有些不太合理,从生态系 统的结构和功能角度分析,作出此判断的原因是 。
(4)在城市森林经营管理中的建议是保障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37. 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该病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和生活,回 答下列问题:
②检测两组香蕉的 ,如果
,则支持上述推测.
20 级生物 第 5页 20 级生物 第 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