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茶馆》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哀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动荡、黑暗和罪恶。
全剧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 清末
第二幕 民国初年
第三幕 抗战胜利后
第一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各色人物云集于此。
信洋教的小恶霸,依仗洋人的势力欺人。
有钱有势的人家为了一只鸽子,请官府的打手和差人打群架。
吃朝庭钱粮的旗人整日游手好闲。
朝中的太监总管用高价买妻子。
农民和城市贫民卖儿卖女。
王利发:茶馆老板
刘麻子:地痞无赖, 说媒拉纤,拐卖人口
庞太监:西宫太监
唐铁嘴:算命、看手相的,吸鸦片
康六:贫苦乡下农民
小牛儿:庞太监的书童
松二爷:三十多岁,胆小爱说话,性格善良软弱,养的是小黄鸟,拿的是精干灵巧的小鸟笼子,喜欢斗蛐蛐。
黄胖子:四十多岁,有较高社会地位,视力不佳,老好人
宋恩子和吴祥子:官差
常四爷:松二爷的好友,正直。具有侠骨豪情的“旗人”,他性格耿直,具有正义感和爱国心。一个多么希望依靠奋斗来换取国家和个人好前途的中国人
秦仲义:秦仲义是个民族资本家。第1幕登场的时候,只有二十几岁,戊戌变法失败后国势衰落,他凭着一颗报国之心,变卖祖业创建工厂,就主张实业救国,办工厂,开银号,辛苦经营几十年,最后还是彻底破产了。
李三:茶馆伙计
老人:八十二岁,卖小百货
康顺子:康六的女儿,被卖于庞太监做小妾
二德子:是一个在善扑营当差的打手
乡妇:带着女儿来讨面
茶客甲乙丙丁
马五爷:靠洋教而摆威风、傲慢、虚伪的洋教徒
小妞:乡妇的女儿
主要事件:
马五爷施威
康六卖女
常四爷骂洋货
鸽子之争
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秦庞交锋
常四爷被抓
庞太监买妻
(帝国主义的势力庞大)
(农村经济凋敝)
(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封建统治的荒淫)
(高压政策,言论不自由)
(民族资本家兴起)
(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朝的对垒)
(达官贵人精神的空虚)
茶客对话
(维新运动脱离群众)
清末整个社会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课本节选的《茶馆》第一幕,是全剧最凝练最集中的一幕,人物众多,事件纷繁。
1、马五爷施威(排除常四爷二德子的纠纷) 2、康六卖女
3、常四爷骂洋货 4、鸽子之争
5、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
6、秦庞交锋 7、茶客对话
8、常四爷被抓 9、庞太监买妻
概说第一幕的主要事件并思考反映什么样社会现实
这些事件涉及到戊戌变法、洋教势力横行、民族资本家兴起实业救国 、洋货倾销中国等等,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荒淫、农村的民不聊生,表明清末整个社会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第二幕(节选部分):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惨淡经营。
茶馆改良了, 一群大兵 闹事,王利发又送钱打发了他们。
以卖菜为生的常四爷给王利发送来了菜 。
特务宋恩子、吴祥子要检查茶馆后面公寓里住的学生,王利发阻止他们,无奈答应每月给他们送钱。
十多年前经刘麻子卖给庞太监做老婆的康顺子,带着养子康大力找到茶馆,见到刘麻子要跟他算帐。
原国民党议员,旧民主主义者崔久峰既不满现实悲观失望,对王利发说“中国非亡不可”。
刘麻子贩卖妇女,为两个逃兵说媒,宋恩子,吴祥子以抓逃兵为由,把逃兵的钱全部拿走,并抓走刘麻子充当逃兵交公。
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
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无论主人怎样改良也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意。
有名的厨师只能在监狱中蒸窝窝头。
身怀绝技的无法维持生计,民间艺术频于失传。
恶势力异常活跃,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国民党官僚互相勾结,横行霸道,地痞、特务如鱼得水。
《茶馆》剧情介绍
第三幕事件发生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日本侵略者刚刚投降,国民党就进了北京城,国民党特务与美国兵到处横行,市面一片混乱,民不聊生。
裕泰茶馆也已经败落不堪,难以维持。希望改良的老板王利发想招聘女招待,以此来支撑老字号茶馆,但都无济于事。
茶馆帮佣康顺子的养子康大力,到北京西山八路军游击区参加了革命,反动势力到茶馆逼迫王利发,要他交出康大力的母亲康顺子,否则要砸掉茶馆。王利发被逼得走投无路,把儿子,儿媳妇,孙女送走去投奔康大力,自己与被国民党没收了一切产业的秦仲义和以卖花生豆为生的常四爷,一起聚集在茶馆里烧纸钱,为可悲的自己,也为那个可诅咒的时代送葬。当沈处长大批人马来霸占茶馆时,王利发在后屋上吊死了,茶馆与他一起,被旧时代埋葬了。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通过在茶馆里活动的70多个各色各样的人物,依次反映了三个时代长达50年的社会生活。
全剧共三幕,各写一个时代。
第一幕:清末(大清国完了)
第二幕:民国初年(军阀统治完了)
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也将完了)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多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老舍如是说
老舍先生自己说,他写这个戏的目的是“葬送三个时代”。全剧贯穿半个世纪的三个时代,是旧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是帝国主义的侵略逐渐深入、中国由封建的老大帝国日益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时代。老舍把三个时代发生的种种事件以及生活着的种种人物,通过茶馆,通过贯穿全剧的线索人物王利发,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写出这些人物在不同时代中的不同命运,从而揭示出旧时代必然灭亡的命运,暗示了促使旧时代灭亡的新的潜在力量。
讨论交流
①这一幕写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
②写了哪些事件 分别用小标题来归纳概括。
大约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
如西太后的宠奴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
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
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乡妇、老人等等。
人物分类:
(1)反动统治阶级及走狗帮凶:
(2)下层社会的劳动人民:
(3)新兴的民族资本家:
(4)社会的流氓 渣滓:
小茶馆
大社会
《茶馆》
人 物 众 生 相
三幕话剧人物
王利发 -- 男。最初与我们见面,他才二十多岁。因父亲早死,他很年轻 就做了裕泰茶馆的掌柜。精明、有些自私,而心眼不坏。
唐铁嘴 - 男。三十来岁。相面为生,吸鸦片。
松二爷 -- 男。三十来岁。胆小而爱说话。
常四爷 -- 男。三十来岁。松二爷的好友,都是裕泰的主顾。正直,体格好。
李 三男。三十多岁。跑堂的。勤恳,心眼好。
刘麻子 男。三十来岁。说媒拉纤,心狠意毒。
宋恩子 -- 男。二十多岁。老式特务。
吴祥子 -- 男。二十多岁。宋恩子的同事。
康顺子 女。。康六的女儿。被卖给庞太监为妻。
大栓、二栓
王淑芬 -- 女。四十来岁。王利发掌柜的妻。
康大力 男。十二岁。庞太监买来的义子,后 与康顺子相依为命。
老 林 -- 男。三十多岁。逃兵。
老 陈 -- 男。三十岁。逃兵。老林的把弟
崔久峰 -- 男。四十多岁。作过国会议员,后来修道,住在 裕泰附设的公寓里。
军 官 -- 男。三十岁。
茶客若干人,都是男的。
茶房一两个,都是男的。
难民数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
大兵三、五人,都是男的。
公寓住客数人,都是男的。
压大令的兵七人,都是男的。
2、 本剧为多幕剧(三幕剧)、话剧、悲剧、现代剧。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作者在《茶馆》中着力刻画了一批“小人物”。剧中人物可怎样归类?
①王利发②松二爷③康顺子④崔久峰⑤吴祥子 ⑥刘麻子⑦宋恩子⑧唐铁嘴⑨常四爷⑩巡警 ⑾老林 ⑿老陈 ⒀秦二爷
1、下层劳动人民:
2、封建遗老遗少:
3、旧民主主义者:
4、民族资产阶级:
5、反动统治阶级的走狗帮凶:
6、社会的渣滓:
提示:
①③⑨
②
④
⒀
⑤⑦⑩
⑥⑧⑾⑿
要 求:
先找出能表现人物个性的台词,然后概括其性格特点
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各是什么样的形象?
王利发
身份:
个性语言:
主要活动:
茶馆掌柜
应酬顾客
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
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
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嗻!
善于奉承
精明圆滑
你觉得王利发是什么样的人?请从课文中找根据。
试把王利发的语言换成长沙方言,体验一下这个人物的特点
王利发
精明干练
A、“莫谈国事”的纸条越写越大。
B、只对老婆骂人,对报童发火。
C、别人做什么他也做什么,生怕出什么错——因“感染”而请安。
谨小慎微
A、审时度世,努力改良,不仅茶馆改良,连语言也“洋化”AII RIGHT
B、“只有学生有钱”,经营有针对性。
C、裕泰茶馆免遭淘汰,硕果仅存。
冷漠自私
意求自保
A、苦心经营,不顾李三;
B、同情难民,却不施舍;
C、可怜康顺子,却不收留;
愤世嫉俗
不敢反抗
“这年月还值得感谢!”
——愁苦、愤恨、无奈。
王利发的形象特点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他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总评王利发
------探究交流
常四爷
身份:
个性语言:
主要活动:
旗人
与二德子、刘麻子对话 施舍烂肉面 被捕
大清国要完!
(旗人,吃过皇粮,不满腐败的清王朝,更加痛恨洋人)
勤劳本分
自食其力
正直爱国
倔强不屈
“凭力气挣饭吃,我的身上更有劲了!”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
常四爷
——对朋友
给王利发送菜(“今儿个城外头乱乱哄哄,买不到菜;东抓西抓,抓到这么两只鸡,几斤老腌萝卜。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的着,特意给你送来了!”
“瞧着给,该给多少给多少!”
——对腐败的清王朝:
乐于助人
慷慨大方
——对自己
——对洋人:
A、“是呀,您的眼力不错!戊戌年我就在这儿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叫你二位给抓了走,坐了一年多的牢!”(对抓过他的特务依然强硬)
B、“托福!从牢里出来,不久就赶上了庚子年,扶清灭洋,我当了义和团,跟洋人打了几仗!”
“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国人哪!”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
无比愤恨,倔强不屈
无比痛恨,富于正义感
常四爷形象特点
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典型意义: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1、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无能。
2、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
3、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不愿自食其力,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
“怎么样?我想大哭一场!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
“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
松二爷:
心地善良
胆小怕事
游手好闲
懒散无能
怀念过去
(二)封建遗老遗少
松二爷形象特点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典型意义: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秦仲义,一个自大高傲的民族资本家,幻想凭借自己的力量使这个腐朽的国家起死回生,有一定的爱国之心,但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不能够正确把握形势,对周围的人不屑一顾。是当时社会一些民族资本家的形象代表。
对比矛盾《子夜》中吴荪甫
●宋恩子、吴祥子:
●巡 警:敲诈勒索,欺压百姓的恶势力。
●大 兵:蛮横打劫,欺压百姓的兵痞。
卑劣奸邪
凶狠无耻
(三)走狗帮凶
1、老牌特务,顺风倒的奸邪小人,封建王朝凶恶走狗,统治阶级的爪牙,告密捕杀革命者,靠坑害别人钻营偷生。
2、大清时代,把旗人常四逮捕入狱。
3、十多年后,他们又遇常四爷,这场戏,更显出他们有奶便是娘,始终依靠有势力的反动统治者的本质。
●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地痞
●唐铁嘴:麻衣相士,算命骗人抽大烟,油嘴滑舌的流氓。
●二德子:营里当差,走狗打手
●老陈、老林:合伙买妻的逃兵。
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四)社会渣滓
典型意义:
● 秦二爷的形象:
1、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代表
2、搞了一辈子实业救国,到头来他的工厂被国民党当作“逆产”没收,拆毁。
3、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重压下,最终破产(先被日本“合作”掉,后被国民党当作“逆产”没收、拆毁、“充公”)。
典型意义:
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破产和旧民主义“实业救国”理想的失败。
(五)民族资本家
爱国求实
结局悲惨
秦二爷
秦的出场潇洒倜傥,王的一句台词暗示了身份特殊。他称王为“小伙子”,倨傲可见一斑。
“我不喝!也不坐着!”“可是,用不着奉承我!”“躲开我!去!”“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 台词展示了他狂妄自大,自以为是.
秦常冲突,他以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自居。
畅谈实业救国梦想,他爱国并固执骄傲地认为只有自己能够抵制洋货、救国救民。
秦庞交锋,再现倨傲,他对庞与对常一样不屑一顾,庞太监是腐朽的,常四爷、王利发是目光短浅的,他才是高瞻远瞩、忧国忧民之人。
秦二爷总评
●崔久峰的形象:
1、“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
2、“中国非亡国不可”,堕入佛门,逃避现实。
这是失败的、颓丧的旧民主主义者形象。
(五)旧民主主义者
崔久峰
悲观绝望
逃避现实
典型意义:
身份 人 物 性 格 及 特 点 结局 典型意义
下
层
人
民 王利发
王淑芬
李 三
常四爷
康顺子
难民
报童
精明干练
谨小慎微
委曲求全、善于应酬
冷漠自私、意求自保
愤世嫉俗、不敢反抗
被占
自尽
勤劳,不满
遭遇悲惨、吃苦耐劳
勤劳本分、自食其力
乐于助人、慷慨大方
正直爱国、倔强不屈
代表不甘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逃难哀告,颠沛流离,食不果腹,民不聊生
奔波劳碌、被抢被欺
旧中国广大市民
生活命运的真实
写照,揭露了旧
制度的吃人本质,
反映了旧时代的
不合理。
反映了旧时代人民的苦难及社会的黑暗。
反映了旧时代的腐朽和肮脏。
身份 人 物 性 格 及 特 点 结局 典型意义
遗老
遗少 松二爷
走狗
帮凶 宋恩子
吴祥子
兵 警
社会
渣滓 唐铁嘴
刘麻子
林 陈
民族
资本家 秦仲义
旧民主
主义者 崔久峰
心地善良、
胆小怕事
游手好闲、懒散无能、怀念过去
生活无靠
得过且过
封建社会的腐朽与没落。
卑劣奸邪、
凶狠无耻(有奶便是娘)
社会腐朽反动本质
蛮横无理、敲诈勒索
欺压百姓的恶势力
社会黑暗、民不聊生
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地痞
鱼龙混杂
乌烟瘴气
油嘴滑舌、算命骗人(麻衣相士)
抽大烟的流氓。
无志无能、合伙买妻的逃兵
这是失败的、颓丧的
旧民主主义者形象。
民族工业的破产和
旧民主义“实业救国”
理想的失败。
被抓被绑
破产
堕入佛门
逃避现实
“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
悲观失望(“中国非亡国不可”)
爱国求实、结局悲惨
小 结
卷轴式的平面结构
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
鲜明的人物形象
寓庄于谐的语言风格
剧本“剪影式”地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着。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如李三的报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荒淫、腐败所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将临。
剧作家意在表现一个重大主题,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
小茶馆,大社会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
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体味剧中精练而又个性化的语言
老舍认为,剧中人物的对话应该是“话到人到”,“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五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也就是每个人物都有符合自己地位、身份和思想的个性化语言。如: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圆滑得体、机敏善辩,与各种人物应酬从容自如,非常符合一个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侠气,并且毫不忌讳他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了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的思想性格。
1、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
戏剧中每一句台词都是人物的语言,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老舍善于根据人物的身份和性格,选取符合他们心理的个性化语言。王利发的语言谦恭、周到,与各种人物应酬反应机敏,对答如流,很能显示他茶馆掌柜的身份。常四爷的语言则豪爽耿直,带有闯荡多年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吴祥子的语言则狡猾奸诈、傲慢无理,具有老牌特务的特点。出场的人物不论台词多少,都写得活灵活现。
2、充满幽默风格的语言
“我已经不吃大烟了!”“我该抽白面了.你看,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两大强国伺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唐铁嘴夸耀自己抽白面的对话,看似可笑,却激起人们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仇恨。
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像句玩笑话,表现的却是人民对动荡时局的不满 。
松二爷看见宋恩子和吴祥子仍穿着灰色大衫,外罩青布马褂说:“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既表现出松二爷的怀旧情绪, 也讽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藏着严肃和悲哀,寓庄于谐的幽默风格,给读者留下了深长的回味和思考。
含泪的幽默
3、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
这个特点在课文中表现得很明显。在《茶馆》中恰当地应用地道纯熟的北京方言,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也更真实。
关于戏剧冲突
第一幕中,从头至尾展现的都是晚清末年反动统治阶级和人民大众之间的尖锐对立。
达官贵人争家鸽——八十孤老沦落街头;
朝廷老太监娶妻——农家姑娘被卖入火坑;
人民群众对现实稍有不满就招致锒铛入狱;
马五爷让人们看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常四爷大骂洋货,表现出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仇恨;
秦仲义和庞太监唇枪舌剑,反映了维新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斗争;
《茶馆》的特点
<一>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
<二>特殊的戏剧冲突:
(1)用人物生活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2)小茶馆影射大时代
古希腊- 埃斯库罗斯 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阿里斯托芬 喜剧 /财神
法国 17世纪古典主义 莫里哀 /伪君子
/悭[qiān小气,吝啬]吝人/
德国 18世纪 歌德诗剧/浮士德
习勒 《阴谋与爱情》
挪威 19 世纪易卜生《玩偶之家》
外 国 戏 剧
俄国
俄国 果戈里(1819~1852)讽刺喜剧《钦差大臣》,
契河夫 (l860~1904)《伊凡诺夫》《海鸥》
《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
英国 :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麦克百
李耳王 奥塞罗
著名悲剧 著名喜剧
19----20世纪萧伯纳 《巴巴拉少校》
古印度 迦梨陀娑 《沙恭达罗》
中国现代戏剧
郭沫若 王昭君//屈原/虎符/棠棣之花//
蔡文姬/武则天
曹禺《雷雨》《日出》《原野》//
<北京人>//明朗的天/ 胆剑篇//王昭君
田汉 获虎之夜/名优之死//关汉卿/文成公主
夏衍 上海屋檐下/秋瑾转//法西斯细菌/
芳草天涯// 改编:祝福/林家铺子
老舍 茶馆/龙须沟
贺敬之 丁毅 白毛女
陈百尘 讽刺喜剧:升官图/
历史剧; 大风歌
洪深 赵阎王/农村三步曲
沈西蒙 :霓虹灯下的哨兵
梅少山 洪湖赤卫队
阎肃 江姐
练 习
1、老舍,原名 ,字 ,是我国现代杰出的 ,他一生写下了 多部剧作。著名的小说有《 》等。1951年获得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 ”的称号。课本节选的《 》是老舍的戏剧代表作。它是以 为线索,在全局上与历史横断面交织,在每个 中,展示 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
(舒庆春;舍予;语言艺术家;30;骆驼祥子;人民艺术家;茶馆;人物的悲剧命运和茶馆的变迁;历史横断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