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玩偶之家
二、导入
1918年,《新青年》出版了一个“易卜生专号”使得中国人知道西方有一个女性名叫“娜拉”,她敢于反抗性别歧视并勇敢地离家出走,最终摆脱了受制于夫权束缚的“玩偶”命运,于是一时间“女性解放”之声不绝于耳,“娜拉”不仅成为中国女性的效法对象,同时更加成为处境尴尬的新文化运动,注入了一针令人兴奋的强心针,今天我们走进了娜拉,听听她向社会发出的关于“人的价值”呼喊:我不是玩偶。
三、简介作者。
易卜生(1828-1906),挪威剧作家,当过药店学徒。青年时候参加挪威民族独立运动。1848年开始写作。共写剧本26部。早期剧作以挪威的民间传说、英雄传奇和中世纪历史为题材,表现民族统一的爱国思想和民主意识,主要有《英格夫人》《觊觎王位的人》等,享有“现代戏剧之父”的美誉,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
代表作《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1906年,为感谢他对挪威文化、世界文化所做的贡献,挪威为他举行了国葬。
四、解题
1、玩偶:提供给儿童玩耍的人形玩具,剧中比喻指女主人公娜拉在家中是丈夫的玩偶,是从属于丈夫的地位。
2、家:指的是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
3、《玩偶之家》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课文节选自第三幕。
五、画出这五个人关系图
娜拉
柯洛克斯泰
海尔茂
阮克医生
林丹太太
好朋友
上
下
级
夫妻
借贷关系
爱慕
朋友
老同学
旧情人
《玩偶之家》的主要情节
娜拉与丈夫海尔茂结婚八年,一直相信丈夫深爱自己。多年前,娜拉为给海尔茂治病,伪造父亲的签名向海尔茂的同事、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过一笔款子,柯洛克斯泰为保住自己的职位,以这件事威胁娜拉,海尔茂得知此事后,先是勃然大怒,在柯洛克斯泰归还当年的借据后又态度大变,以为娜拉会接受自己的“饶恕”,娜拉看穿了海尔茂的本质,领悟到自己在婚姻中是丈夫的玩偶,毅然离家出走。
明确字音
啰嗦( ) 撅折( )
撇开( )撺掇( )
瞟一眼( )撵出去( )
按捺不住( )
2、解释下列词语
按捺不住:
斩钉截铁:
自言自语:
花言巧语:
装腔作势:
颠扑不破:
大祸临头:
心里急躁,克制不住。
说话做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自己对自己说话。
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故意装出的一种强调,做出一种姿势,用来比喻故意做作。
言论或学说正确,经得起检验。
即将发生大灾祸。
六、把握故事情节,补发发展脉络。
1、娜拉舞会归来,海尔茂甜言蜜语地赞美娜拉
2、( )
3、( )
4、门铃响,又一封信来了,海尔茂重新变得甜言蜜语。
5、( )
明确:2、阮克医生来访,在信箱下面留下了画着黑十字的名片
3、看到柯洛克斯泰的第一封信,海尔茂怒骂娜拉。
5、娜拉认清了海尔茂的嘴脸,离家出走。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好的剧本能集中反映社会生活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并通过它开展情节,塑造人物。因此,鉴赏时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矛盾冲突,看看冲突是怎么造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戏剧主题。
问:文中有几次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
第一次冲突:海尔茂辱骂娜拉伪造签名。
第二次冲突:娜拉与海尔茂“正经”谈话,并宣布不再爱他。
第三次冲突:娜拉继续反抗,离家出走
人物特点
娜拉
1、美丽可爱、优雅迷人。
2、善良、富有同情心。
3、热爱丈夫、热爱孩子
3、追求理想的爱情,甘愿为爱情舍弃一切甚至生命。
4、追求平等、独立和 个性解放,具有勇敢坚毅的品格和反抗精神。
5、聪慧。6、单纯天真
海尔茂
1、虚伪暴戾的男权思想拥护者
2、自私自利、冷酷无情。
3、反复无常、厚颜无耻的伪君子。
4、一个道貌岸然、心胸狭小、胆小懦弱、看重自己的社会名誉和地位的丈夫形象。
5、作为律师,应该正直守法,却道貌岸然的伪君子----极大的反讽意味。
海尔茂对娜拉的称谓的变化
100--101页
我的小鸟儿
迷人的小东西
我的好宝贝
我一个人的亲宝贝
我的娜拉
105--106页
坏东西
撒谎的人
犯罪的人
下贱女人
107--108页
受惊的小鸟儿
从鹰爪下救出的小鸽子
丈夫的老婆
私有财产
我的孩子
丈夫的孩子
可怜的小宝贝
变化的原因:娜拉伪造的事情是否事发,是否给他带去名誉和利益的损失而变化。
不变:海尔茂自私、虚伪、表里不一的本质。
情感实质:出于消遣、占有的喜欢,而非共同对抗人生困境的真爱
甜言蜜语
呵斥怒骂
讨好愚弄
娜拉出走的原因
1、美好爱情生活理想的破灭。
她为了所爱的人做出了当时违反法律的事,甚至可以为之牺牲名誉和生命,她渴望得到丈夫同样的真爱,“耐着性子整整等了八年”,但是柯洛克斯泰的信让她清醒地看到,丈夫并不是真的爱自己,对于爱情,她彻底绝望了。
2、为了获取人格尊严和平等地位。
她没有人格和尊严,只是丈夫的玩偶,丈夫认为,“正经事跟你有什么相干”,二人在八年中,从来没有在正经事上谈过一句正经话,丈夫不了解她也并不真正地爱她,只是拿她消遣,她被赋予“一个老婆,一个母亲”的“神圣的责任”,却没有任何人对她负责任,丈夫可以随意羞辱和责骂她。
3、在家里没有独立的经济情况。
八年里,“简直像一个要饭的叫花子,要一口,吃一口”靠着给丈夫“耍把戏过日子”,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活,最终成为一个只能和丈夫“说说笑笑凑个热的没出息的人。
4、对孩子的教育和抚养失去了信心。
娜拉害怕自己撒谎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她说“我不配教育孩子,要想教育孩子,先得教育我自己”对娜拉而言,只有出走,才能让孩子摆脱撒谎妈妈的阴影,娜拉自己的内心才能获得解脱。
写作特色
1、突转手法。
第一次突转手法,是借据事件暴露,海尔茂的自私与虚伪暴露无遗。
第二次突转手法,是收回借据,灾祸解除后,海尔茂尽力掩饰自己希望能继续保持原有的家庭地位,维护原有的男权主义。
对于娜拉出走的结局,鲁迅在“五四”时期,写过的杂文《娜拉走后怎样?》中“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对于鲁迅的这一观点,你是否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