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3 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3 功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04 09:5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目标】
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
2.通过列举、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例去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工;通过物理现象,归纳简单的规律,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通过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列举实例,培养学生注意平常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怎样才算做功
【教学难点】
怎样才算做功
【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木块、小车、细绳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指导法、训练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讨论: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谈谈,在大家的印象中“工人”的形象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指出:特别是搬运工人,他们有强健的体魄,他们能抬起很重的东西、推动很重的货物。因为他们很有力气,当然除了工人,我们的农民也是很有力气的,从而引入农民挑谷子。
引导学生分析1:
农民伯伯对这担谷子有力而且方向竖直向上,有移动一段距离而且是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移动的。
在我们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二、做功
1.概念: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引导学生分析2:刚才这位同学虽然有施加力的作用,但是没有移动一段距离,这些力就没有“成效”,可是“劳而无功”。
功的种类有很多,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力学中的功,它属于机械功,以后我们还会学习电学中的功——电功,力学中的功有什么特点呢?
使学生明确,力学中所说的功包括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教师演示1.用手指推动粉笔盒在讲台桌上运动一段距离。
演示2.将粉笔盒举起的过程。
演示3.将粉笔盒举起停在空中静止不动。
提问:一木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师再举例子(一人提一桶水沿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分析虽然有力和有位移,但是位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这个力也没有做功。
最后教师强调指出:“两个必要因素”的含义是指“缺一不可”。并总结出不做功的3种情况:
①S=0(劳而无功)
②F=0(不劳无功)
③F的方向和S垂直。
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有做功和不做功的例子。
物理学上规定: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这一规定不但包含了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而且告诉我们功的计算方法。
三、功的计算:
1.公式:功=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W=F S
2.单位:F—N,S—m,所W—N m,焦耳—-J 1J=1 N m)
用手慢慢匀速举起两个鸡蛋,升高1米时,手对鸡蛋做的功差不多就是1焦。
出示例题1:人拉着重为2000N的车子沿水平方向前进5m,人拉车的力做的功是多大?
演示:人拉车的力做的功是:W=F S=2000 N×5 m =10000 J=104 J。
分析:从上可知,不能简单地说“有了力有了距离就把它们相乘就得到功,要明确是什么力做功,力的方向上通过了多少距离。”
提问:要计算出人拉车的力所做的功还必须知道什么?(拉力的大小)
若人用了400N的拉力拉车子,拉力做的功是多大?
出示例题2:重力为100N的物体,受到20N的水平拉力,在水平面上匀速前进5m,则重力做功是多少焦,拉力做功是多少焦?
(1)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功,就要看它是否同时具备两个必要因素。
(2)功的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