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雷雨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6 雷雨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4 11:2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雷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雷雨》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2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按照时间顺序,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课文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内容具体,还配有两幅精美的插图,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而且可以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大多数孩子都见过,教学时可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显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压、蝉、垂、户、扑、乱、虹、挂”8个生字,会写“垂”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压、蝉、垂、户、扑、乱、虹、挂”8个生字个生字,会写“垂”字。
2、教学难点:读懂课文,了解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
五、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朗读感悟法、小组汇报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
七、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生唱春天的小雨歌,课件播放电闪雷鸣音频和图片,引出课题:雷雨。
2、揭示课题:雷雨,指导学生响亮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压、蝉、垂、户、扑,通过“集云朵”的识字游戏认读本课生字。
2、生小组汇报交流识记方法。如:形近字;猜字谜;减一减:垂-睡,有了眼睛就可以睡觉了;加一加: 虹--虫+工 (加一加);换一换。
3、指导书写“垂”(从结构、笔画组成、笔顺等方面指导),师编故事写“垂”字,生练习写,师生共同评议。
(三)、整体感知课文:
小组汇报:课前预习分段情况。(师评价:善于抓住关键词分段) (四)、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雷雨前):
1、快速默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在雷雨前你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乌云 大风 闪电 雷声
3、理解重点词句。
(1)乌云怎么样?(黑沉沉地压下来),师让生说说此时被“压”的心情;理解“压”字(动作演示,同学们背书包感受);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这句话。(个别读,男女生配合读)
(2)树叶(一动不动),蝉(不叫)。树叶为什么不动?(没有风)(生轻轻地读一读这两句话)
(3)忽然刮大风了,树枝(乱摆)。(理解“乱摆”,生动作朗读此句)
(4)蜘蛛(逃走了),蜘蛛为什么要逃走?(风太大,害怕了,找安全的地方躲避) 结合动态课件让生理解“垂”和“落”的区别,引导生感情朗读。
(5)你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6)引导生理解并感受“越来越……”,并让生用“我的心情越来越……”说话。(配乐朗读此句)
4、小结过渡:
这三个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乌云、树叶、蝉、大风、树枝、蜘蛛、闪电、雷声,但老师告诉你们,这夏天的雷雨来的快去的也快,看!(课件出示雨过天晴的图片,引出雷雨后)
5、生分小组汇报7-8自然段的自学情况,师生共同评议打分。(小组按照课下自己选择的任务卡,结合课文课下搜集资料,分工合
作,课上汇报这两段的学习成果,教师适时纠正点拨并拓展)
6、配乐朗读7-8自然段,再次感受雨后的美景。
(五)、朗读巩固:
1、师生合作朗读课文1-3自然段,再次回顾雷雨前的景色。
2、小组合作朗读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段落,再次回顾文本。
(六)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勾画景物、小组汇报的方法,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和7-8自然段,知道了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景象,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方法继续学习课文剩下的雷雨中的部分。
(七) 板书设计:
16 雷雨
前 中 后
乌云
大风 ?
闪电
雷声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敢于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师引导和小组课前预习汇报的形式,突出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大胆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对语文素养的培养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课堂气氛活而不乱,让孩子们在自我探寻中学到了知识。板书新颖生动。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指导朗读的过程有些仓促,部分环节时间把控不是很好,以后要注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