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我喜欢的动物(教案)人美版(北京)(2013)美术二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我喜欢的动物(教案)人美版(北京)(2013)美术二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6-06 20:0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喜欢的动物
教材简介:
本课属于“综合·探究”学习领域。“综合·探究”领域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本课则融“造型·表现”、“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为一体,同时与历史学科相综合,促进学生对传统美术的题材进行探究,探究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与人类情感的关联;探究耕牛、战马在中国古代国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与国力强盛的密切关系;并灵活运用美术学科知识探究中国绘画中线的表现语言。
学情分析:
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着新奇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但对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还是模糊的概念,本节课的任务是让他们了解主要的绘画技法并尝试操作。
设计理念:
本课以问题为线索,通过题材、耕牛、战马、线描、质感、性情等,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画线描的表现力,并尝试用线表现牛的特征。教学中以分析、讨论、实践为重点,教师演示、视频播放为辅助手段,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临摹实践、展示评价完成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对线描的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结合历史知识提升对传统优秀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赏析、临摹,了解中国画中牛、马题材的表现意义,古代牛、马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及中国画的绘画语言和线条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对形象的概括表现力。
二、能力目标:
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临摹一头公牛,呈现公牛的不同质感及神情,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审美素养。
三、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中国画简淡的风格,发展学生对中国画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善待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绘画主题与历史发展的综合;
教学难点:主观情感与线条的表现性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人
师:欢迎各位同学来到美术殿堂!
1、讲述古代《火牛战》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那就是古代著名的活牛战,同学们是不是觉得很新奇?因为牛在大家的印象中是耕田的一把好手,是勤劳的象征。可是在古代,牛曾奔赴战场。话说在齐、燕两国交战的过程中,齐国田单下令凿开十几处围墙,把牛群赶到城墙外,牛尾巴上点了火。牛尾巴一烧着,牛性子发作起来了,一千多头牛朝着燕军阵营猛攻。齐国军队五千名“敢死队”冲杀上去,大败燕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火牛战。
提问:自古以来,牛更多的作用是?(生答)
师:而在战争中,屡次奔赴战场的应是。。。。。。
2、播放古代战争中的战马视频
3、师:是的,马是古代战场上必不可少的作战工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我喜欢的动物》。
二、新课讲授
1、牛和马在古代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那么,它们在现代生活中还有哪些作用呢?请同学们说一说。
2、学生回答,教师对照PPT补充讲解
古时候,牛可以帮助人们耕田,是人们犁地的主要工具;牛还能拉车,这显然是达官贵人才能享受的待遇;除此之外,牛还常常被用于祭祀。马的作用也有很多,马可以用来征战、拉车、祭祀等等。
3、既然牛马在古代的用处这么多,那么,在现代生活中,它们又被用来做什么呢?
学生活动,举手发言,教师补充讲解
4、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牛主要用于生产牛奶;除此以外,它们经常被当作美味佳肴摆放在餐桌上;此外,它们的皮毛还可以做成牛皮纸,供画家使用。我们能发现马在现实生活中,和牛的相似之处同样也是能生产马奶,马奶可用于美容以及制作马奶葡萄;此外,赛马已被当作是一种竞技类体育赛事,在世界各地开展着;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马被人们作为交通运输工具,帮人们托运物资;在一些发达国家,马甚至已经被人们当作了宠物。可见,牛和马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
5、我们从各个方面都能发现牛的勤劳温顺与马的勇敢与忠诚
6、众所周知,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马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艺术家们对马也是情有独钟,从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到元代画家赵孟頫,再到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徐悲鸿。每一匹马在他们笔下都充满着生命力,好像在诉说着当时发生的故事。
7、《五马图》赏析与讲解
1)师:这就是李公麟笔下的五马图。这是一幅长卷,欣赏一幅长卷的时候,一般是从右往左看。构图以朴实的肖像形式,以白描的手法表现出这五匹西域进贡给北宋朝廷的骏马。这幅画用简洁流畅的线条,把五匹马勾勒的栩栩如生,接下来,让我们细细感受一下线条之美。
2)提问:那同学们知道这幅五马图是使用了什么艺形式来表现的?
线描。线描是中国画的表现技法,它是指单用墨色线条而不施彩色的一种画法,多用于工笔画。在中国画中,线描即是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画种,又是造性基本功的表现手段,还是工笔画设色之前的工序过程。
8、聆听音乐,尝试画线条
师:欣赏完如此生动的线条,让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请同学们聆听两段音乐。将你对这两段音乐的感受,用线条的形式表现出来。
9、学生活动:先听音乐前半部分,和教师一起作肢体语言。在后半部分音乐声中,根据两段不同的音乐旋律,尝试画线条。
教师与学生一起画线条
10、教师根据学生的线条进行适当点评
师总结:我们发现,当音乐声缓和悠扬的时候,同学们笔下的线条是柔美的;而当音乐声急促有力的时候,你们笔下的线条也会显得铿锵有力。我想,这也许就是音乐给予线条的特殊魅力吧!
11、欣赏《五牛图》,感受线条美
1)师:感受完线条美之后,让我们一起跟随画家的脚步,去看看唐代韩滉笔下的《五牛图》给我们呈现出的精彩模样吧!
2)师:话说有一天早晨,画家韩滉去郊外游玩,看见牧童在放牛。这些牛有的在吃草,有的昂首狂奔,有的缓步而行。于是回家后,他就开始画这五牛头,一个月之后,五头牛跃然纸上。
师:(展示五牛图)在五牛图中,你能找到代表柔美的线条和刚劲有力的线条吗?(生答)
3)师补充:画家大多选择了粗壮有力且具有块面感的线条,表现出牛的强健、沉稳的性格。在牛脖子这块和肚子这块的线条,我们可以看出,通过丰富的线条变化,就将这些牛的皮毛以及骨骼部分刻画地十分生动。这些线条排比既有装饰性又有独立性,将牛憨态可掬的模样,描绘的惟妙惟肖。
4)《五牛图》是属于中国画中的工笔画,画面工整、古朴,画面中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画面中每头牛又可独立成画,成为一个单独的个体,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头牛。
5)重点分析第一头牛:线条、颜色、神态
这是第一头牛。我们可以从这头牛身上,发现线条的虚实变化,脊背上的线条比较刚劲有力,前面的线条将皮毛的褶皱感表现的惟妙惟肖。这头牛的样子好像在吃草,旁边有一棵小树,它好像又在蹭蹭痒。
6)学生活动:尝试从线条、色彩、神态这几个方面分析1~2头牛
教师总结:我们发现,这五头牛目光炯炯,既温顺又倔强。
12、观看画牛步骤,尝试临摹
1)师:《五牛图》这幅画中每头牛的结构比例以及透视关系都把握的很准确,无论是正面站立,还是回首顾盼,都处理的生动巧妙。接下来,我们每个同学也动动手,用线描的方式共同完成一幅《五牛图》,有没有信心?
2)教师出示演示描摹步骤
3)学生跟随音乐,动手描摹作品《五牛图》
13、展示学生作品《五牛图》,适当点评
三、课堂总结
师:最后,希望我们班每个同学都能具备牛勤劳、质朴的优秀品质,发扬马勇敢和忠诚的精神,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希望所有的同学像千里马一样,奔跑在大草原上,朝着你的目标迈进!祝愿所有的人马到成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