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一家
1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构图的基本法则和构图形式,掌握静物画的不同表现方法,体验构图的不同角度、不同工具呈现的不同趣味,感受静物画的艺术美。
技能目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学习用明暗关系来表达物体的质感、体积和空间感,了解静物画的构图要求。
情感目标感受静物画的美,体验线造型多样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关注、热爱生活。
2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单元,通过大量图片向我们展示了描绘静物的基本技法。本课围绕着静物画,启示我们要改变常态的观察角度和观察方法,从描绘静物工具的多种选择、构图的角度变化到表达方法的多元展开,均可以更宽广的视角面对,形成全新的绘画意识。同时本课也传递着另一个概念静物是有生命的,描绘它们的同时也在表达着自己的情感。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静物画的构图形式和法则,多种表现方法,并能从多种视角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
能用灵活的、善于发现艺术美的眼光去观察、捕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表现一幅以线为主的素描作品。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生活用品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慢慢的从粗糙走向精致。而我们身边这些最熟悉的物品在绘画领域称为——静物。
活动2【讲授】欣赏与发现
1. 在自我实践的基础上,师生一起走进大师的静物画世界,领略线条的魅力。欣赏时关注
a.画家描绘的对象是什么
b.这些物品是怎么组合的
c.画家用什么样的方式记录的
d.画面是如何突出主次的
e.你最喜欢哪幅静物画,画面传达出什么样的情绪
2. 对比欣赏毕加索的《瓶花》与梵高的《静物》,感受不同的记录方式和不同的意境。
不同的画笔可以画出不同粗细、不同质地的笔触,可以表达出不同的物品的质感传递给我们的情感。选择钢笔、铅笔、炭笔、木炭条、毛笔或自制的笔进行尝试,并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通过实践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同时直接的线条造型经验也为学生更好的理解大师的作品架桥铺路,生成更多的对话。
活动3【讲授】尝试与交流——构图
构图指绘画时根据题材、主题思想和形式美感的要求,把表现的形象适当地组织起来,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它对绘画作品的成败起到决定作用。构图就是一幅画的结构。绘画要给人以美感,需要运用多种形式因素,使之组合成优美的构图。变化与统一,均衡与和谐是构图中最重要的基本法则。
通过四幅大师作品引出构图的方式。常见的构图形式水平式(安定有力)、垂直式(严肃端庄)、三角形(正三角过稳,锐角刺激)、S形(优雅有变化)、长方形(有较强和谐感)、圆形(饱和有张力)、辐射(有纵深感)、中心式(主体明确,效果强烈)、渐次式(有韵律感)、散点式(有受边框约束,自由可向外发展)。
活动4【测试】找问题
通过几组图片找出构图问题,增强学生对构图概念理解。
活动5【练习】讨论与创作
1.用前面所学,把摆好的静物进行组合。
2.选择一个特别的观察角度和自己感兴趣的构图,以线造型的方式进行描绘,可以只用线表达形体,也可以加明暗增加体积感,画面要注意主次,并试着融进自己的真情实感
活动6【讲授】动动手
马蒂斯画了他喜爱的波斯风格的瓶子及蔬菜、水果。每件物品都画得十分饱满、圆润,线条间的疏密组合,使得物体前后秩序分明。画家用笔的舒缓,使我们看到了优雅的作画状态。和马蒂斯相比,毕加索的静物画则是另一种感受,结实有力的线条,充满了张力的画面,大色块的背景,一下子让我们看到了装满花朵的瓶子、花和画家恣意的激情。同样的物品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感受。
师生带着问题一起走进大师的静物画世界,领略线条的魅力。
当带着问题进行欣赏时,就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欣赏,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发现与收获。而问题的设置要注意宽泛性和针对性的结合,使不同基础程度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身条件特点的发展方向。引起大家的思考。
设置的问题
1. 画家描绘的对象是什么
2. 这些静物是如何组合的
3. 画家以什么样的方式记录静物的
4. 作品都向我们传达了怎样的意境
5. 透过画面,我们能看到画家是怎样的作画状态和情绪变化
活动7【作业】实践与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身边的物品摆放成一组静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构图,完成一幅以线为主的静物画。
活动8【讲授】展示与评价
将作品进行班级展示,交流对静物画的体验及感悟。师生评价应该从描绘静物时观察的角度、表现手法和构图的创意进行全程点评。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