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4.2《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4.2《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4 11:0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七单元第14课,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写景状物散文。《荷塘月色》是写景状物散文的一篇代表作,在本单元既承担着作为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着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文学价值。作者朱自清用恬静温柔的笔调,高超而又自然的修辞手法,让月下的荷塘在笔下缓缓流淌,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自己内心的郁闷心绪。
【学情分析】
“散文”这一文体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已经掌握了散文写作的基本特点,拥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但是,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初读、泛读的基础上,缺少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思维。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意境,由此进入一种审美境界。
【教学目标】
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情感,分析作者的创作动机;
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难点】
把握作者游览荷塘时的心情变化;
引导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分析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
【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法,探究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预习要求
1、学生提前阅读课文;
2、查阅有关作者朱自清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基本内容,对作者有一定了解,以便知人论世,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10分钟)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
我们学校图书馆前面有一片荷塘,不知大家可否去看过呀?“荷塘”在你们心里又留下了什么印象呢?那同学们又是否看过月呢?“月”又是什么样的?嗯,大家既看过“荷塘”,也看过“月”,但是“月下的荷塘”不知各位是否留心过呢?今天,我们就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看一看他眼中的“荷塘月色”。
解题:“荷塘月色”
明确: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也就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场所。月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以提问形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自读感知,理清层次(3分钟)
理解了课文题目,那么我们接下来正式进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好课文段落,掌握课文大意,划出自己觉得优美的语句;
2、理清文章各段的大意,进行总结概括;
明确:
第1段 点明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第2段 描写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 走在小路时的感受。
第4段 荷塘美丽的景色。 观荷塘
第5段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
第7-8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3、划分课文层次
明确: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点明题旨)
第二部分(2~6):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主体)
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思乡。(偏重抒情)
设计意图:通过概括整理,培养学生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并且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为下文文本分析作铺垫。
再读课文,深入分析(3.5分钟)
请同学朗读一下前三个自然段
(一)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自然段。
开头这一句有什么作用吗?为什么开篇便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
明确:作者开篇就点明了此时的心境,解释了作者“寻静”的原因,“文由情生”,本句是“文眼”是全文的引子和根由。
作者在欣赏荷塘月色过程中的心情是不是都是“不宁静”的呢?或者有什么变化吗?请找出心情变化的语句。
明确: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郁闷)──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开朗)──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重新陷入郁闷)──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又引出新的郁闷)
(二)第二自然段:描写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1、作者笔下的小路是什么样的?
明确:1.曲折、幽僻、树多,幽僻是基本的特点。对景物的描写正是为抒哀愁之情创造情境,本来,无论是荷塘还是月色,都不过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少人走)——夜晚(更寂寞);没有月光(阴森森)——淡淡月光(今晚却很好);
(三)第三自然段:走在小路时的感受。
作者一个人在路上走着,有什么感受?
明确:作者怀着排除烦闷的心情来到荷塘边上,似乎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作者成了一个“自由的人”。写得很超脱现实,应该说这是作者内心所渴望而在现实达不到的。越是超脱越是自由,便越显出作者在现实中的苦闷。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置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也使学生初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小结:(1分钟)
这节课中,老师首先带同学们梳理了全文的脉络,感受到了朱自清先生在游览荷塘时的心情的变化。同时呢,我们具体分析了前三个自然段,使大家对文章内容有初步领悟。下节课中,我们将带大家继续分析后面的部分,同时鉴赏一下这篇散文的艺术特色,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五、作业设计:(0.5分钟)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五页“研讨与练习”的第二题,进行课后思考预习。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布置,使学生对下节课学习重点有所感知,有利于下节课对于新知识点的学习。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