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附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试题(附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07 14:4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评价检测(三)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4分)
壮年之时,他舍弃美国的优跃生活,为的是把知识奉献给祖国母亲;他锲而不舍地工作,为的是实现自己“力学报国”的毕业理想。他那壮丽的人生,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更是一篇摧人奋进的乐章,他就是被周总理称为“三钱”之一的钱伟长。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舍弃( ) ②锲而不舍( )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_____改为_____ ②_____改为_____
2.下面词语填入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1)闻一多先生对待说和做的态度和我们平常人___________。
(2)他颇有才华,可惜_____________,别人很难和他合作。
(3)同学们的话剧表演_____________地再现了革命战争的惨烈。
A.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慷慨淋漓
B.截然不同 崭露头角 淋漓尽致
C.迥乎不同 崭露头角 慷慨淋漓
D.迥乎不同 锋芒毕露 淋漓尽致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二战中日军恶贯满盈,家喻户晓。
B.为什么平日他那些可歌可泣的行为不被人重视,而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却被当成了不起的大事。
C.那些为了祖国的安宁和富强,流汗、流血的优秀儿女,无论获得什么荣誉都是当之无愧的。
D.所谓“近朱者赤”,我们和博学多识的人多交往,自己的学问一定也会大有长进。
4.下列关于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邓稼先》一文是作者带着传统意识、全球视野、历史眼光和民族感情写成的。
B.《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以议论为线索来组织全文的,全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C.《音乐巨人贝多芬》中作者通过一次会面来表现贝多芬在音乐上的高深造诣。
D.《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基本上以时间为序,按照人物到场的先后顺序,依次刻画了四位著名作家。
5.(2012·株洲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A.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
B.没有谁不能不被最美老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感动。
C.李爷爷种的辣椒基本上全卖完了。
D.阅读名著是启迪心智、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
6.(2012·襄阳中考)请给下面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限18字以内)(2分)
【襄阳汉江传媒网消息】记者获悉,19岁的襄阳姑娘张丽婷已经入选中国女子篮球国家队备战伦敦奥运会的16人大名单,并于昨日抵达美国,准备即将开始的热身赛。
张丽婷的父亲张庆林告诉记者,目前张丽婷的状态很好,她的实力也得到了教练的认可。原计划张丽婷要随国奥队来我市参加“奥星粮油杯”国际青年女篮四国挑战赛,但因备战奥运,此行只能作罢。张庆林说,张丽婷对此次不能回家乡比赛感到十分遗憾,她表示将努力训练,争取代表国家队参加伦敦奥运,在世界赛场上为襄阳增光添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6分)
在岁月的苍穹中,是一颗颗闪烁的星星让无垠的夜空变得那么机灵,令人神往。在这个星光灿烂的时代,我们常常会仰望那点点星光,追寻着我们的梦想。你们班准备举办一次以“我也追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调查探究】下面是调查小组对360名初中生“追星对象”的调查统计扇形图,请根据这个“追星对象”的调查情况,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①研究了图中的有关数据,你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②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拟写标语】这次活动中,同学们一致认为应该“健康追星”,不要盲目追星,请你设计两句宣传标语,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相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感悟(40分)
(一)(2011·永州中考)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8~12题。(13分)
《论语》十则(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孙 权 劝 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温故而知新 新:新的理解与体会
B.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
C.及鲁肃过寻阳 过:到
D.但当涉猎 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
9.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③结友而别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 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A.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10.请你至少写出出自以上选文的三个成语。(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孙权认为,学习“但当涉猎”。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13分)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⑧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⑨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⑩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①~⑦段的内容。(不超过30个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闻一多在古代典籍的研究上取得了哪些硕果?(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典籍的目的何在?体现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⑦⑧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何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闻一多前期和后期的“说”和“做”矛盾吗?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8~24题。(14分)
笑谈大先生[注]
陈丹青
①鲁迅先生是我几十年来不断想念的一个人。
②我喜欢看鲁迅先生的照片,我以为他长得真好看。老先生的相貌就是长得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账,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似乎在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
③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我们说起“五四”新文学,都承认他是头一块大牌子,可他要是长得不像我们见到的这副样子,你能想象么?
④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张群那样的长胡子,或者像吴稚辉、沈钧儒那样的光脑袋,古风倒是有古风,毕竟有旧族遗老的气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五四”中国相较于大清国,何其摩登!可是你比比当年顶摩登的人物胡适之、徐志摩、邵洵美,新潮倒是新潮,毕竟有些“海龟”的派头,也不像他。鲁迅先生的模样既不老派,也非洋派,他长得正好像他自己。
⑤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为人。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⑥以我私人的心得,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我从少年时代阅读鲁迅,就不断发笑,成年后,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读来读去,读去读来,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鲁迅先生经常在文字里装得“呆头呆脑”,其实很“刁”,鲁迅真正的可爱处,是他的“迭宕自喜”。“迭宕自喜”什么意思呢?也不好说,这句话我们早就遗忘了,我只能粗暴而庸俗地翻译成“好玩”。然而“迭宕自喜”也罢,“好玩”也罢,都属于点到为止的说法。领会者自去领会,不领会,或不愿领会的,便说了也白说。
⑦依我之见,历来颇受推崇的那些批判性极强的“革命”文章,多数是鲁迅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以中国的说法,叫做 “游戏文章”,以后现代的说法,就叫做“写作的愉悦”——所谓“游戏”,所谓“愉悦”,直白的说法,可不就是“好玩”?文章的张力,是人格的张力;写作的维度,是人格的维度——激愤,同时放松;深刻,然而精通游戏;挑衅,却随时自嘲;批判,忽而话又说回来……鲁迅作文,就是这样地在玩自己人格的张力与维度。他的语气和风姿,哪里只是峻急锋利这一路?他会忽儿淳厚沉郁,如他的回忆文字;忽儿辛辣顽皮,如中年以后的杂文;忽儿平实郑重,如涉学问或翻译;忽儿苍老精辟,如《故事新编》;忽儿温润出神,如《朝花夕拾》。而有一种异常绝望虚空的况味,几乎隐在他各时期的文字中,尤其是他的序、跋、题记、后记,以上那些反差极大的品质,会出人意料地揉杂在一起,难分难解。
⑧总之,我对鲁迅先生的个人评价,一则曰:_______,一则曰:_______。
(摘自《小学综合阅读》2012年第3期)
【注】“大先生”系鲁迅家人对他的尊称。本文改写自陈丹青的演讲稿《大先生》。
18.结合你对鲁迅生平及性格的了解,说说第②段中加横线的“不买账”是什么意思。(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说鲁迅先生“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第⑤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第⑥段中的“刁”,属于贬词褒用,根据你的理解,请用一个贴切的双音节褒义词来替换它。(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认为鲁迅的文章非常“好玩”,其实只是一种“点到为止的说法”。如果深入剖析的话,鲁迅文章的这种“好玩”,总是在对立中达成统一。请引用原文回答,这种对立统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观照全文,请在第⑧段横线上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二字词。(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鲁迅的《自嘲》中曾有两句非常著名的诗,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敌人和对朋友的不同人生态度。请你默写出这两句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25.请以“是你拨动了我的心弦”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语言流畅,内容具体,感情真挚;②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抒写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
1.答案:(1)①shě ②qiè (2)①跃 越 ②摧 催
2.【解析】选D。“截然不同”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迥乎不同”强调很不相同;“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华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话十分畅快,“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
3.【解析】选A。感彩不当,“家喻户晓”应改为“臭名昭著”。
4.【解析】选C。《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着重表现贝多芬内心世界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5.【解析】选D。A项缺宾语,句末加“的物质”;B 项否定词使用不当,去掉“不能”;C项前后矛盾,去掉“基本上”或“全”。
6.答案:襄阳姑娘张丽婷赴美备战奥运 或:襄阳张丽婷入选国家女篮大名单备战奥运
7.答案:①现在的初中生的“追星”有很大的盲目性,多数以偶像派影视歌星为主,一些有真才实学的艺术之星以及对人类社会有过杰出贡献的中外名人却遭受冷落
②示例:他们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否则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有可能误入歧途
(2)答案(示例):明星不是神灵,追星勿失自我
8.【解析】选D。“涉猎”的意思是:粗略地阅读。
9.【解析】选C。①他们的;②加强语气;③④表承接。
10.答案: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待)
11.答案:(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2)吕蒙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12.答案(示例):我的体验是,既要广泛涉猎,也要学思结合。对一般文章要广泛涉猎,才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对文化经典要边读边思,认真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这样,才能做到学有所获。
1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的概括能力。读①~⑦段,从闻一多作为学者方面进行概括。
答案:“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学者闻一多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14.答案:写作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并研究了“古典新义”。
15.【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及对人物的分析。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典籍的目的从第③段中筛选有关语句作答,结合闻一多的研究目的分析其品质。
答案:研究古籍是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体现了闻先生全心全意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是伟大的爱国者。
16.答案:⑦⑧段是文章的过渡段,第⑦段总承上文,第⑧段总起下文。⑦⑧段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17.【解析】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但作为学者和爱国者,其言行始终是一致的。
答案:不矛盾。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只做不说。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说敢做。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仁人志士,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18.【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根据语境和鲁迅的性格特点理解。
答案(示例):不妥协、不屈服、不迎奉。
19.【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含意的理解。筛选本段作者认为鲁迅模样的语句作答即可。
答案:就是说“鲁迅先生的模样既不老派,也非洋派”。
20.【解析】此题考查对语段作用的把握。第⑤段在文中的中间,文中中间的语段一般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内容上看,第⑤段是由写鲁迅先生“好看”到写他“好玩”的过渡。
答案:过渡(或:承上启下)。
21.答案(示例):智慧 聪明 轻松 自如 深刻 精准
22.【解析】此题考查对有效信息的筛选能力。结合内容,筛选“对立”“统一”的语句作答,如“激愤”与“放松”,“挑衅”与“自嘲”。
答案:激愤,同时放松;深刻,然而精通游戏;挑衅,却随时自嘲;批判,忽而话又说回来。
23.答案:好看 好玩
24.答案: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5.【写作提示】“你”,最好实写,写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写心灵的碰撞、情感的沟通;当然也可以虚写,写历史上的某位名人,写读书的感悟、思想的升华。不管写什么,都要抒发人生的感悟。“拨动心弦”,应是内心真挚情感的一次充溢,是个人思想认识的一次升华。写作过程中,首先要交代“拨动我的心弦”的原因,材料要详细,然后突出“拨动心弦”后的感受,也就是抒写人生的感悟要具体,而不能蜻蜓点水,点到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