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题(附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试题(附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07 14:5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评价检测(六)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犷野(guǎng) 怂恿(sónɡ) 对峙(zhì) 遒劲(qiú)
B.疮痍(chuāng) 蜷伏(quán) 窥伺(sì) 娴熟(xián)
C.悲怆(chuàng) 阔绰(chuò) 虐待(nüè) 剽悍(biāo)
D.苍穹(qiónɡ) 磐石(pán) 瞬间(sùn) 妍丽(yán)
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2分)( )
A.驯良 畸形 进退惟谷 不动声色
B.枉然 逞能 忘下断语 依依不舍
C.观瞻 抽搐 一尘不染 秩序井然
D.羁绊 敏婕 面面相觑 心甘情愿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第二届《西宁晚报》藏獒展览会在城南拉开了帷幕,各种国宝级藏獒让市民眼花缭乱。
B.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C.2012年7月16日,在某报主办的“清新理想·乐活城乡实践对话”城市沙龙上,有专家说,城乡不矛盾,可以兼容、相得益彰。
D.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
4.(2012·福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 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B.5月21日清晨,福州市民如愿以偿地观赏到日环食奇观。
C.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D.由于张丽莉老师舍己救学生,被网友誉为“最美女教师”。
5.(2012·襄阳中考)仿写表达 谈到读书的作用时,大家各抒己见,请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写一句话,表达你对读书作用的认识。(3分)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读书,让我们体验生活的乐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书,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猫》的作者是中国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郑振铎。本文选自《郑振铎文集》。
B.《斑羚飞渡》的作者沈石溪,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小说《圣火》获1990年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奖。《第七条猎狗》获中国作协首届儿童文学作品奖。
C.《狼》节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
D.《马》的作者布封是英国博物学家、作家。他用毕生的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巨册的《自然史》。
7.综合性学习。(6分)
某班开展了以“马的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在活动中,老师布置每人出一期以“马”为主题的手抄报。请你仿照栏目一、栏目二的标题为这份手抄报再设计两个栏目标题。(2分)
栏目一:点击马的成语 栏目二:吟诵马的诗作
栏目三:____________ 栏目四:____________
(2)请你写出至少两句与马有关的俗语。(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列材料,请写出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马的起源:
马属哺乳纲,草食性家畜,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 000年左右时几个野马变种已被驯化为家畜。马的驯化晚于狗和牛。
材料二:的卢马介绍
的卢马是额上有白色斑点的马,古人认为这种马护主。刘备凭的卢马脱险,被传诵为义马救主。后一般以“的卢马”形容快马。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有:“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材料三:赤兔马介绍
关羽从曹操那儿得到赤兔马之后,是为了更快地找到刘备。从此以后,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就成为了关羽的代表形象。当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后,赤兔马又为马忠所得。可这次它不再顺从着跟随新主人,绝食而亡,跟随旧主关羽而去了。
材料四:伯乐相马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感悟(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10分)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1)顾野有麦场 ( )
(2)一狼洞其中 ( )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以刀劈狼首 投以骨
B.屠乃奔倚其下 屠自后断其股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又数刀毙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斑羚飞渡》有关选段,完成12~16题。(15分)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我十分注意盯着那群注定要送死的老斑羚,心想,或许有个别滑头的老斑羚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但让我震惊的是,从头至尾没有一只老斑羚调换位置。
它们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
绝大部分老斑羚都用高超的跳跃技艺,帮助年轻斑羚平安地飞渡到对岸的山峰。只有一头衰老的母斑羚,在和一只小斑羚空中衔接时,大概力不从心,没能让小斑羚踩上自己的背,一老一小一起坠进深渊。
我没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刻,斑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更没想到,老斑羚们会那么从容地走向死亡。
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伸出了长长的舌头。
最后伤心崖上只剩下那只成功地指挥了这群斑羚集体飞渡的镰刀头羊。镰刀头羊孤零零地站在山峰上,既没有年轻的斑羚需要它做空中垫脚石飞到对岸去,也没有谁来帮它飞渡。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12.用简明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大意,并说说选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了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这句话中,为什么说那座桥是“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中多次写到“我”的感受,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本部分文字除了歌颂老斑羚拯救种群的无私奉献精神,赞扬镰刀头羊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可贵精神外,还表现了老斑羚的高超技艺,可选文第四段却写一对斑羚飞渡失败,这是否影响主题的表达?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你是如何理解结尾“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2·日照中考)阅读下文,回答17~21题。(15分)
孤独的舞者
蒋智润
①秋天,草地上一片寂静,萧瑟冷清。大地上积满了落叶,枯败的叶子蜷缩着,如一张张满是皱纹的脸疲倦地向上张望着。阳光下,小草儿如漂洗过的白银一般,浅黄浅黄的,迎着秋风簌簌作响。四下里静悄悄的,一切都显得无精打采的,凛冽干燥的寒风暗示着这个季节并不属于脆弱的生命。
②然而,在绝望的阴影里似乎总是潜伏着那么一丝愉悦的惊喜。瞧去!不远处一只小小的蝴蝶,一身洁白,半透明的翅膀正不紧不慢地拍打着,宛若一
朵飞舞着的雪花,细小的身子忽上忽下回旋跳跃着。
一忽儿,轻轻地落在草叶尖上,吻一吻,旋即又飞
走了。我想,它的内心该是被某种热切的渴望敦促
着吧,孜孜以求,永不懈怠。
③枯黄的草地在我眼里忽然变成一方广阔的
舞台,舞台上,这只小小的蝴蝶正孤独地旋着舞演一场独角戏。没有灯光,没有音乐,没有观众,没有掌声,孤独的舞者只是默默地奉献着它最美丽的舞姿,舞姿里有忧伤的美丽,舞姿里有优雅的欢乐。舞啊……舞啊……所有的绝望,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痛楚都融进这绰约的舞姿里。整个世界停顿下来,默默地注视着,万籁俱寂,周遭的大自然也莞尔笑了。
④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这样征服了整个世界。夏日里,会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蝴蝶,小小的,白白的,舞动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成群结队地飞过这个季节,不留下一丝痕迹。当花儿慢慢零落,生机勃勃的绿色也渐渐褪去,只留下孤零零的大地,光秃秃地裸露着,生命俱凋亡,仿佛干涸的生命之滩。夏日,兴旺茂盛的夏日,一天天远去了。这时,从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孤独的舞者悄然而至,开始享受它那姗姗来迟的短暂的生命。尽管,留给这个“不可理喻”的小生命的,并没有多少舒适与安慰,在这静默的季节里,它仍是这广漠舞台上唯一的主角。不知这小东西是否明白“美好东西的获得往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代价的确是巨大的,秋天来临,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一天天加剧,这一天天加剧的寒冷会无情地吞噬蝴蝶的生命。然而,重要的并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其价值。
⑤不要怕在人生的舞台上做一个孤独的舞者!有多少人,在各自的生活中终生扮演着平庸卑微的角色,却从来没有拥有过自己的人生舞台?又有多少人,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淹没在茫茫人海?舞步回旋,陌陌前路,何处蔷薇?而在世间的某个角落,一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正默默地等待着属于她的那只蝴蝶。有一天,他们相遇,娇嫩的花骨朵儿便张开她的怀抱热情地迎接那久久等待的客人旋着舞步缓缓而来。
(选自《读者》)
17.从全文看,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仔细阅读第②③段, 从外形、心态、行动三个方面说说这只蝴蝶的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用“忧伤”修饰“美丽”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结合文中“孤独的舞者”的特点,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试指出本文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并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22.按要求作文。
一条小金鱼,看到同伴舞动着美丽的长尾巴,心里无比羡慕。其实它自己也有一条美丽的长尾巴,只不过长在身后看不见罢了。人有时候很像金鱼,常常会忽略自己的美丽。让我们寻找自己的特长,发现自己的亮点,展示自己的才华,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精彩。
请你以“跟我学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词或短语,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文章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A项中“怂”应读sǒnɡ;C项中“剽”应读piāo;D项中“瞬”应读shùn。
2.【解析】选C。A项中“惟”应为“维”; B项中“忘”应为“妄”; D项中“婕”应为“捷”。
3.【解析】选B。B项中的“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与句子后面的意思重复了。
4.【解析】选B。A项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C项次序不当,“建立”和“完善”应交换位置;D项缺少主语,应去掉“由于”。
5.【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能力。先分析例句,再仿写。做此题,应按照“读书,让我们……”的句式,紧扣“读书作用”这一主题仿写。
答案(示例):读书,让我们拥有崭新的发现;读书,让我们感悟人生的真谛。
6.【解析】选D。《马》的作者布封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7. (1)答案(示例):栏目三:赞颂马的美文 栏目四:分析马和战争
(2)答案(示例):人靠衣裳马靠鞍;风马牛不相及。
(3)答案(示例):马在我国历史悠久;马的性格是忠义、刚烈;“千里马”现在比喻优秀人才,“伯乐相马”比喻善于发现和重用人才。
8.答案:(1)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 (2)打洞
9.【解析】选C。C项“而”都表转折,译为“可是,却”。A项“以”的意思分别是“用”“把”; B项“其”的意思分别是“代词,指柴草堆”“代词,指狼”;D项“之”的意思分别是“代词,指狼”“的”。
10.答案:(1)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2)(屠夫这时)才明白,(蹲坐在他)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迷惑敌方。
11.【解析】本题考查对寓意的把握。思考如何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和恶势力的斗争中怎样取得胜利。
答案(示例):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管耍怎样的花招,总是要被识破的。②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1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的概括能力及对文章情感的把握。概括出斑羚用什么方法自救即可,结合全文体会作者由斑羚精神而受到的感动。
答案:描写斑羚飞渡山涧的经过,抒发了作者对斑羚自我牺牲精神的赞美之情。
13.答案:因为每一只获得新生的斑羚,都是以另一只斑羚的身体为跳板完成飞渡的。是这些必死的斑羚组成了新生的桥。
14.答案:通过“我”的感受来揭示和升华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15.答案:不影响。一对斑羚飞渡失败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不仅不影响文章主题的表达,而且使故事显得更加悲壮。
16.【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尾的理解。结尾写镰刀头羊成功指挥了这次逃生的飞渡后,独自从容地走向彩虹,是对镰刀头羊精神的赞美。
答案:镰刀头羊为种群的存续感到欣慰,为老斑羚的牺牲精神感到自豪,在完成自己的使命后,它用生命给这次飞渡添上了悲壮的一笔。那灿烂的彩虹正象征了镰刀头羊的行为和闪光的精神。
17.【解析】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作用的理解。本文的景物描写分别在第①段,第③④段中,第①段的景物描写渲染一种寂静、萧瑟冷清的气氛,为蝴蝶的出场做铺垫。第③段中“枯黄的草”,第④段描写夏日里的景物,都渲染一种冷清的氛围,衬托蝴蝶的坚强等品质。
答案:①渲染寂静、冷清的气氛。②为下文蝴蝶的出场做铺垫。③衬托出蝴蝶舞姿的优雅、绰约和孤独舞者的坚强。
18.【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信息的提取能力。阅读第②③段,紧扣题干要求,寻找描写这只蝴蝶外形、心态、行动三个方面的语句总结作答。
答案:洁白、美丽、可爱等(外形);内心有热切的渴望,孜孜以求,永不懈怠(心态);孤独地舞动着(行动)。
19.【解析】本题考查散文的语言。分析画线句子“舞姿里有忧伤的美丽”,联系上下文来看,孤独的舞者的舞姿是最美丽的。“忧伤”是因为“没有灯光,没有音乐,没有观众,没有掌声”。所以,用“忧伤”修饰“美丽”是恰当的。
答案:恰当。因为“美丽”指孤独的舞者轻盈、优雅的舞姿;“忧伤”指孤独的舞者旋舞过程中的孤独,无人欣赏与喝彩。(或:恰当。因为文中说“所有的绝望,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痛楚都融进这绰约的舞姿里”。)
20.【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解答此题,要联系孤独的舞者内心有热切的渴望,孜孜以求,永不懈怠的特点,从作者对孤独的舞者的赞美和激励人们学习这种精神的角度回答。
答案:通过对孤独的舞者的赞美,提醒、启迪、鼓舞、激励人们只要孜孜以求、永不懈怠就能实现人生美好的理想。
21.【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的表现手法。首先要了解表现手法的种类: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动静结合、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等。文章借一只蝴蝶在孤独中旋舞表达情感,属于托物抒情,另外,文章运用一些景物描写衬托这只蝴蝶的形象。
答案(示例):①托物抒情。文章借枯黄的草地上的一只蝴蝶在孤独中旋舞,舞出忧伤的美丽,优雅的欢乐,表现对在寂寞里苦苦追求的人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②衬托手法。用秋天的寂静、清冷,衬托出孤独的舞者的坚强。(另外可以答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作者用精细的笔墨描写秋天寂静清冷的环境和洁白的蝴蝶回旋飞舞的场景,用抒情的语言赞美其用优美的舞姿征服世界精神,用议论句揭示其牺牲精神和坚强的品格。还可以答对比,人生舞台上“孤独的舞者”与“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淹没在茫茫人海”的人对比。)
22.【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别具特色的半命题作文,因为除了题目,命题者还为考生提供了“提示性语言”,这在审题时要充分利用。分析提示语可以发现,“美丽”喻指“特长、亮点、才华”,因此,拟题前,一定要先找到自己特有的长处、优点,做到写作角度新颖;题目可以补充某项特长,如“唱歌”“跳舞”“十字绣”等,但这些题目不易写出新意;也可以补充某一品质,如“宽容”“大气”“拼搏”“自信”等,通过叙事,写出为自己骄傲、自豪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