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教学实录
一初感一份情意
师:今天我们学凹的一篇散文《一颗小桃树》。跟前几篇文章一样,这也是一篇托物言志类的散文。大家预习过了,说说如果跟前面我们学过的文章相比,这篇文章的哪方面最能深深打动你?
生:小桃树是陪伴他很久的,与作者有着深厚的情感。
生:我也这么认为,这篇的“物”与“我”有着紧密联系,感情很深。
师:没错,这小小的一棵桃树寄托着作者的深情厚谊。
师:标题中哪个字能读出这份情意。
生:“小”。
师:嗯?
生:“小”,很亲切,平时我们都说“小可爱”,“小傻瓜”,就充满着喜爱。这里包含着作者的爱怜之情。
师:“爱怜”?言外之意这个“小”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生:它身形微小,弱小。
生:而且非常渺小,没出息。
生:它长得也比较丑,猥琐,委屈。
师:我也来补一刀,起初奶奶说它?
生:没出息;野的。
师:这棵小桃树真是“小”,虽“小”却寄予着作者的喜爱之情。所以他怎么称呼他的小桃树?
生:“我的小桃树”。
师:它出现了几次?快速找到相关语句。
屏显:(朗读)
我常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始终没有写就一个字来。
我深深闭了柴门,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
却从来不想到我的小桃树。它却默默地长上来了。
我的桃树却使我每天能看见它。
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
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可我的小桃树,一棵“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
我的小桃树千百次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
师:在所有格“我的”用语中,你读到了哪些?
生:八九次写到“我的小桃树”,表明我与它有着紧密不分的感情。
师:能谈谈,这里有哪些情感吗?
生:有同情、忧心,有惊喜,有骄傲自豪,也有懊丧。
师:非常丰富的感情啊,选择一句,读出该有语气情感,好吗?
生读。
师:这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引得我如此牵肠挂肚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二认识我的小桃树
(一)给“我的小桃树”画画人生轨迹图
师:为了充分认识这棵小桃树,我们给它画画成长轨迹图吧。要求在“小桃树”的每个人生阶段概括出它面临的环境遭遇、样子形态、主人的感受等。
生活动。
师:老师注意到每个人的画法不一,但不管哪种表达,我们都要弄清楚它的成长有哪几个阶段?有没有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示不同的生长阶段。
生:一开始是“好多年前的秋天”,它还是种子。之后是发芽,“那个春天的早晨”;然后是那一年的春天,它继续长着。“我渐渐长大”,它也长高长大了;“如今”,他开花了,经受着风雨的考验。
师:思路非常清晰。我们一起来听听它的生命历程故事吧。
生:当它还是种子的时候,被埋在院子的角落里。种子蓄着“我”的梦。后来,它居然抽出了嫩绿的芽,只是……一整个春天,它默默长上了,但长得很委屈。奶奶说它没出息,爷爷只服侍自己的花,忽视了它,而“我”却执意种下它,每天看它。
生:后来我去上学,把它忘却,但它还在长着,枝条有院墙高了,还被猪拱过。但奶奶常常护着它,给它浇水。如今,它很弱小地开花了,非常单薄,在风雨中飘摇,花瓣都落了。我却不忍看,非常忧伤。突然看到它在这么大的风雨中,仍然有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我”安慰极了,感激又感动。
师:从这张成长导图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生:奶奶的情感变化。由一开始说它“没出息”,到后来护着他。
师:你知道为什么有这个变化吗?
生:因为“我”不在的日子,他就是孙子啊。“我”不在的日子,是奶奶一直为我守护儿时的梦。
师:哦!“我的小桃树”里隐藏着奶奶的爱。
生:我发现“我的小桃树”一路成长非常艰难。
生:不管小桃树怎样,“我”都始终喜爱它,为它牵肠挂肚。
师:说得真好!如果看导图的二级标题,你还发现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是?
生:时间顺序,用倒叙的手法,先说“如今”风雨飘摇的小桃树,再回忆之前的成长经历。
(二)赏桃树之“小”
师:就这么一棵微小、弱小、渺小,长得“猥琐”、丑陋、“委屈”、“没出息”的小桃树却寄托着作者的深情。我们先一起关注这些描写它“小”的语句,用词语推敲法进行赏读。
屏显:
用语言推敲法(推敲匠心词、句式、标点、修辞等),赏读桃树之“小”。(关注桃树描写句)
生:第2节,我选择匠心词角度,枝条“慌乱”“落了”“陷在”用了拟人动作,表现了风雨中小桃树的凄惨。
生:补充,“纤纤”一读,就能感知作者对弱小的小桃树的怜爱。
师:很到位。体察作者的情感,读一下吧。
生:匠心词角度,第8节,“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枝条”的“撑”,使出全身的力量,说明小桃树非常单薄。
师:这个解读我很喜欢啊。
生:我来分享第4节 ,弯头、紧抱、舒开、断,这些动词说明小桃树的的叶子非常薄弱,脆弱,令人同情。
生:我从句式上补充,这里多是短句,短而有力地强调了小桃树的可怜形态。
师:是的,这样的句子还体现在哪段?
生:13节,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写出小桃树的风雨中的坚韧,同时从短句看,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特意的分开,很能让我联想到风雨中的花瓣下落,变成秃枝的画面,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师:我把掌声送给你!也希望能听听你的深情朗读。
生读。
生:我想分享第九节一句。一对反复出现的“太”字句和它的感叹号,我觉得小桃树单薄得令人心疼。
师:嗯,所以它比喻成?拟人成?
生:薄纸、患重病的少女。
生:这里的“苍白白”、“苦涩涩”以及刚才的第四节里的“瘦瘦的,黄黄的”都是用叠词的方式来表达小桃树在风雨中的悲惨。
屏显重点句:
1.纤纤的生灵,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2.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下去。
3.有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
4.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的深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落,变得赤裸的了,黒枯的了。
三品“我”的深情
师:我们来发现一下,作者的这份独特情感,体现在哪些微词上?
(一)“转折”遇见爱
师:我们一起聚焦4、5、6节,春天发芽长大阶段的独特用词。
生:奶奶说这种桃树没出息,“我”却不大相信,执着地相信。这个“却”与“执着”表达了自己的偏爱,及对桃树与梦想的坚定。
师:啊,是啊,背后的情感也分析非常具体到位。
生:第5节,却从来不想到我的小桃树。它却默默地长上来了。两个“却”,都表达了表达了“我”的惊喜之情。
师:发现了吗?我们似乎发现文段中有不少“转折”词,我们是不是可以命名为“转折”遇见爱,“转角”遇见爱?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我们还可以把目光聚焦在谁的身上?
生齐:“竟”。
师:我们用“我发现 (句)中的 (字)是一份 (情感、心理)”来说话。
生: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中的“竟”是一份惊喜与敬佩。
生: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儿中长的。这里的“却”是一份得意与信赖。
师:读得好,说的更好,母不嫌子丑。
屏显:
(1)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
(2)这种桃树儿是没出息的……我却不大相信,执着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哩。
(3)爷爷便每天一早喊我们从屋里一盆一盆端出来,一晚又一盆一盆端进去;却从来不想到我的小桃树。它却默默地长上来了。
(4)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儿中长的。
师:在小桃树的8、9生长阶段与当前的开花阶段,是否也发现了这份独特?
屏显:
(1)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
(2)他们曾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
师:用你的声音,朗读出你的发现吧!
生读。
屏显:
(1)如今,它开了花了,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2)那花儿开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树儿,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
师:真好,“转角遇到爱”是没错了,老师听出了怜惜,听出了惊喜与骄傲之情。
(二)“称呼、语气”遇见爱
1. 称呼变奏
师:显然我已把小桃树当做了一位独特的朋友。对这位朋友的情感,哪些细节用词也能让我们感受到?
生:最后一节,称呼上。
师:怎么说?
生:这里直接称小桃树“你”了,抒情更亲切,更直接。
师:称呼变化了,用了好多的“你”直接对话了。你用对话小桃树的方式读读看?
生读。
师:什么感受?
生:情感很浓烈,很亲密。好像书信的感觉。
师:“你”的频繁出现,是情到深处,如洪水泛滥在心间的强烈撞击。
屏显:
我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了,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的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是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
2. 语气添设
同样是上面语段,值得关注的还有?
生:语气词“吗”。
师:你觉得我们能删去这些语气词吗?读读试试?
生读。
生:很别扭,有些就变成怀疑的口吻。如“你会开?”就变成质疑对方的能力了。有了语气词“吗”,很亲切,是关心询问,尊重对方的意味。
师:啊,是的。一起齐读吧。
生读。
生:用抒情的话表达了对小桃树的赞美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同样的亲切也在第8节的抒情语句里。
屏显:
啊,小桃树,我怎么将你遗在这里,而身漂异乡,又漠漠忘却了呢?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生:有了“呢”,有一种怜惜怜爱的感觉。
师:越来越会读了。
(三)“小”背后的深情
师:刚有同学说小桃树因有奶奶的爱,而有不一样的意味。还有其他吗?
生:它蓄着我儿时的梦。
生:从阅读提示了解到他和作者的经历有关。第7节提到他从小山村来到城里上学,认识到自身的渺小。
屏显:
1.“我”之“小”
我出生在一个22口人的大家庭里,自幼便没有得到什么宠爱。长大体质差,在家里干活不行,遭大人唾骂;在校上体育,争不到篮球,所以便孤独了,欢喜躲开人,到一个幽静的地方坐。愈是躲人,愈不被人重视,愈要躲人,恶性循环,如此而已。
——贾平凹
生:我认识到当时的“我”感觉到自己非常微小和渺小,跟小桃树一样。
屏显:
贾平凹的读书生涯是在一个破庙里开始的,初中二年级时遭遇了“文化大革命”,父亲被关进牛棚,这个十四岁的少年内心充满恐慌。成年后步入社会也遭受到了挫折。
师: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感受?
生:他就像小桃树一样,自卑、瘦弱、渺小、饱受风雨的摧残。
屏显:
散文创作中所体现的作家身世感是散文艺术价值的重要方面,读者就是要通过散文看到真情实感的具体体现。
师:此时此刻,我们明白小桃树俨然就是自己啊。当看到饱受风雨璀璨的小桃树上,是这样的时候……“我”收到了怎样意义的震撼?
屏显:
我突然看见那树儿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生读。
生: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努力生长。
生:千难万阻也抵挡不了我的绽放。
生:它就是一个孤勇者,“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以最卑微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
(掌声)
师:真好,掌声代表了你的绝妙领悟。
屏显:
我的小桃树,
蓄着我儿时的梦,
储着我奶奶的爱,
印着我同样的成长经历,
他,
他在风雨中的欲绽花苞,
给予了我生命的启迪与智慧。
2.我之“小”
师:同学们,好的散文留出作者的人生真味,同时也会让读者思考自己的生活思考。老师在想,现实生活中,同学们是否有小桃树般“小”的影子呢?你是如何应对的呢?
生:有,我周围的同学做数学时都会解,我就思考很久也不会,很气人,很难过。
生:我也差不多,我同桌上课有时打瞌睡,做小动作,而我很认真听课,科学就是不会,而他每次都考得比我好。
师:希望你俩不要轻易否定自己,我们的意义绝不仅限于此。
生:我觉得自己有点胖,不好看,所以带着口罩。
师:我欣慰的是你能把这内心的隐忧表达出来了,这是一个战胜自我的很好的突破口,敢于面对自己,是战胜“小”的前提哦,躲避解决不了问题。
师:伙伴们,看来我们都是“小桃树”啊,在他风雨摧残中的表现中,我希望大家和文中的“我”一样,领略到不懈追求的可贵。下面一段话送给大家吧。
屏显: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们也是一棵棵“小桃树”,
“小”存在每个人身上。
“院墙角落”也罢,
“猥琐委屈”也罢,
“风雨袭击”也罢,
只要内心“撑着”,
“拱”出向上向好的力,
我们也能抽芽,
也能生长,
也能开花结果。
人生就是不断克服“小”的过程,
任何时候记住自己的理想,
坚持自己的梦想,
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
我们才能强大。
师:真心愿大家走出自己的“小”,人生的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