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 3.在临摹中感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 3.在临摹中感受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6-05 23:2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在临摹中感受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临摹是学习绘画的捷径之一,对大师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摹仿,有益于人物画的学习。教材从临摹名画入手,旨在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绘画的多种语言,直接与大师交流、实践,发展学生的个体,凸显学生个性。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通过本课的学习,发展了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了学生的思想及情感。
1.教学路径
看:临摹不只是为了模仿,而是一种学习方式,是通过体验他人作品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会观察、激发我们自己的表现力。临摹有很多种形式,加入自我的理解和表现之后,就从学习行为变成了一种创作行为。
学:临摹是为了学习观察方法、技法、风格。临摹中的变体画,是一种艺术的实验,探索空间很大,可以是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想要准确地表现人物身体比例,最好记住: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腿四、足一头。
实践: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尝试临摹一幅名画,可以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一种元素进行改变,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
创新:选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角度,与大师对话,改变原画的构图、造型、色调、角度等。尝试运用大师的语言,完成一幅新的绘画作品。
2.课时建议
本课共设计三课时,本节课为第三课时,第一课时以人物肖像的知识点,讲授全身人物比例,通过分析大师作品,巩固人物比例关系。学生分层临摹名画,学习大师的技法、风格、造型等,注重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使每位学生体验到绘画成功的乐趣,产生对绘画学习的终生兴趣。
二、教学内容
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通过与大师作品进行对话,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意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变体画”的探索——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
教学难点: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3. 教学准备
名画图片、牛皮纸、画笔、颜料、教学课件
4. 教学内容要点
临摹教学方法作为传统教学方法,早在文艺复兴时代的初期便已使用,流传至今。临摹是通过深入研究,找到大师的别样之处,更好地理解、领悟、掌握原作。在卢浮宫及其他许多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
大师对临摹的解读:德拉克罗瓦说过:“临摹可以使有成就者轻易地获得成功!”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目的是“学”而不是“像”,不在于临摹得“真”而在于理解得“透”。
临摹是一种思索,临摹是一种比较,临摹是一种记忆。
注意观察一些画家的个人风格,都能看到前辈大师的影子,这就是他们在继承前辈的大师的基础之上又有了自己的“独创性”,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
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
变体画就是把一幅原有的作品改变作画的方法,改变作画的工具,改变一点画面的内容,所画出的新作品就是变体画。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采用分析讨论、演示讲解、临摹实践等不同方法,在临摹中感受名画的魅力。运用作品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大师作品的风格,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临摹体验,让学生学会观察、反思,激发自己的表现能力;通过展示交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创作行为,肯定更多的自我表现,建立绘画信心。
四、教学评价建议
举办班级临摹画展。学生小组展示各自的临摹作品,通过对话大师,感受大师的情感表达,让临摹行为成功升华为创作行为,体验艺术的“独创性”。教师应该从感受、运用、创新等角度,点评学生学习全程。
五、教学设计(共三课时)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牛皮纸、画笔
学具:名画图片、牛皮纸、画笔、颜料等
第一课时 在临摹中学习
1.导入
回顾:
复习人物肖像画中的肖像比例关系,巩固三庭五眼。还有谁知道关于人体比例的一些知识吗?
揭示课题:在临摹中感受
2.新授
分析讨论:
当我们所画的人物看起来不太满意时,可能是人物头部与整个身体相比不和谐。想要准确的表现人物身体比例,绘画中常常以头作为长度单位,仔细分析P13人体比例图表,你会发现哪些规律?
小组运用图片,讨论探究头与身体的比例关系,并请同学做模特,验证探究的结果。
交流小结
a小组:成人的比例分析,15岁7个半成人头高;10岁7个成人头高;
b小组:儿童的比例分析,5岁6个成人头高;3岁5个成人头高……
c小组:请班级同学做模特,验证人物的比例。请班级最高、最矮、中等的进行验证,巩固人物比例关系。
讨论验证
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
分析画家德加的《作品练功房》,做垂直线,画出人物动态的重心,以头为单位,寻找比例关系,验证运动中人物的比例变化。
教师示范:
教师在牛皮纸上示范德加的《系鞋带的舞女》(素描),让学生掌握临摹人物全身画的基本过程:
(1)线条造型,构图要适中,把握人物比例,抓住重心线和动态线;
(2)用炭笔铺上明暗调子,根据光线需要不断调整;
(3)用白色粉笔结合个人风格增加画面对比度,增强质感。
学生实践:
(1) 以德加的《舞女》系列为例临摹范作。
(2) 要求:临摹过程中注重学习观察人体比例关系,掌握简单的速写技巧。
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互评及教师点评。同学交流临摹的得失,巩固知识要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创作意识
第二课时 在临摹中对话—变体画
(一)导入
教师出示米勒和凡 高的同名作品《第一步》,通过考学生眼力的方法提出问题:这两幅作品,你知道分别出自哪两位画家之手?这两幅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教师:我们平时学画都有过临摹,大师也不例外。法国画家德加多次去意大利临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卢浮宫及其他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让我们沿着前辈大师的影子,再次去感受他们临摹的人物画……
揭示课题:在临摹中对话—变体画
(二)新授
1. 教师:我们要临摹大师的作品,首先要学习他们的观察人物的方法。当我们所画的人物看起来不太满意时,可能是人物头部与整个身体相比不和谐。我们一起来寻找法国画家德加笔下的舞女的身体比例。
学生:估计6-7个头部的高度。
教师:亚洲人的身体通常是七个半头部的高度。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七、坐五、蹲三半;头一、肩二、身三头;臂三、腿四、足一头。立姿手臂下垂时,指尖位置在大腿二分一处。
2. 教师:那么运动中人的身体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找到她的重心线和动态线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溜冰者”的重心线及动态线。
3. 探究分析——我们临摹大师的作品也是为了学习技法或风格。
(1)对比分析《播种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播种者形象?你找到两位大师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教师小结:《播种者》穿着大木靴,腰挂种子袋,一面右手撒种子,一面重复地一步步向前走。两个贴近土地的画家,米勒用一种雕塑般的单纯而简练的形象让作品充满了生活内涵;凡高多次以“播种者”为主题作画,可见凡 高对米勒的敬仰终生未改。(从表现方法、风格等方面分析两件作品)
(2)出示凡 高另外几幅《播种者》作品,考考学生的想象力:凡 高临摹米勒的作品只是在复制、模仿吗?为什么?进一步探究,揭示“变体画”概念。
变体画:画家对同一画题,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方式加以处理,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有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工具的改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变和内容上的一点改变。
4. 分组作业
根据《播种者》等作品进行一幅变体画临摹练习。
基本要求:改变构图,保留大师作品中的其他元素,进行临摹。
5. 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互评及教师点评。同学交流临摹的体会,是对课程的回顾,回顾交流中加深了对绘画过程的理解,巩固知识要点,加强学生的学习创作意识。
第三课时 在临摹中对话—像艺术家一样思考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范画
学生:纸、各类画笔、颜料等
旧知回顾:
1.人体生长比例变化及准确把握动态(主动态线与辅动态线)人物的技巧
2.变体画的理解
探讨交流
讨论一:怎样才能完成变体画?
1.教师出示范画《奔跑的女人》、《奔跑》(我的对话)
2.学生欣赏并讨论
3.教师小结: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是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变。
讨论二:你在临摹的过程中,你是如何与画家进行对话的?通过临摹画家的作品,除了学习观察方法和简单的绘画表达技巧外,你是否有新的感悟和思考呢?
分析《酣睡的收割者全家》的不同版本。(多媒体出示)
1.米勒:其作品中则呈现了一种安谧祥和的生命感受,作品以农村生活为原貌进行创作,注意了农民劳作后休息时的具体细节,使作品充满生活内涵,具有一种精神构思与乡村品质。
2.凡 高:一生都对米勒崇拜备至。米勒对大地耕耘者纯朴的颂歌,唱彻了
凡 高整个艺术生涯。阳光里的大自然,朴素的风景,长满庄稼的田地,灿烂的野花,村舍,以及身边寻常和勤苦的百姓们。1890年1月,凡 高在圣雷米复制《午休》,男子和妇女的睡姿反映甜蜜的梦想,牛和马远距离地享受安静、温暖的中午时间。画家巧妙地运用身体语言传达出画里人物的心情,突显意图。
3.毕加索:画中的人物,都十分壮硕健康,充满自然的力与美,原始而奔放。
在严谨的造型中,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宏伟磅礴的气氛。
教师小结:由此看来,我们临摹大师作品可以抽取一种元素进行改变,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让临摹学习变成创作行为。
欣赏感悟
艺术家都具有各自的绘画风格,经过自我表现,其画笔下的人物都重新有了新的生命!验证大师笔下人物的比例变化,为什么出现这样的视觉效果?
从大师名作开始,打开我们的眼界与心智。通过自省,成为一个观察者,临摹大师的作品,阅读大师的思想,而不是仅仅复制大师的风格,对古典大师的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模仿,跟随大师,用新的方法看事物,并给予自己充足的时间,让自己在临摹中得以发展。
学生作业
1.作业内容:
根据所给作品进行一幅变体画练习。
2.基本要求:
改变构图,保留大师作品中的其他元素,进行临摹。
3.个性要求:
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任何一种元素进行改变,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
作品展评
1. 将全班学生作品进行展览(你们的对话)。
2. 师生互相交流各自“对话”心得。
教师寄语:向大师学习,理解他们的思想,而不是仅仅复制他们的风格。让他们来教你如何用新方法看事物,看到真实事物之美;让他们教你如何冲破陈规旧俗,开创新的境界。
我想向所有美术学生,特别是对初学绘画的学生,提几条建议。
首先,不要害怕学习画写实画。获得绘画的技巧,甚至所有艺术的基本技巧,从来也不会阻止创造力的涌现。毕加索,一个能够像天使一样绘画的人,就是这个事实的最好例证,而且艺术史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绘画技巧绝对不会阻碍你的创作,相反还会对创作有所帮助。
其次,清楚地知道为什么学习更好地绘画很重要。绘画能够使你按艺术家看事物的那种立体和顿悟的方式观察事物,无论你选择用何种风格来表达你独特的观察。你的绘画目的应该是体验事物的真相,即看得更清楚,更深刻。没错,你还可以使自己的艺术感受更加敏锐,不仅仅在绘画方面,还可以在冥想时、阅读时、旅行时,绘画能够使你的视觉更敏锐。
最后,每天坚持绘画。随身携带一本写生簿,它将提醒你经常进行绘画。把任何事物画下来,一个烟灰缸、被咬了一半的苹果、一条嫩枝。在某种程度上,艺术就像运动:如果你不练习,视觉形象感很快就会放松和变形。你每天进行写生画的目的不是创造完整的画作,就像慢跑的目的不是为了到哪儿去一样。你必须在不过分关心练习的成果的情况下,锻炼你的视觉。在你进行每日的绘画练习时,期望的目标应该是更深入地观察事物。
一些艺术大师们对于临摹的钟爱和认识,使临摹成为学习绘画创作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早在1666年,法国驻罗马艺术学院就设有专门的临摹课程,并让学生们承担起临摹意大利名家名作的任务,可见,西方对于临摹也是非常重视的。
古代没有发达的技术,没有现代这样方便的条件,要将作品流传给后人,人们想看作品,但原作只有一幅,不可能让更多的人欣赏作品。所以临摹也是一种传播的方式,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作品,让好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机会更大,成为借鉴和继承优秀传统的主要途径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