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 7.重复的魔力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美术 7.重复的魔力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6-05 23:2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复的魔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有《物品上的画廊》已经学习的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有重复基础。
《重复的魔力》一课,选自江苏少儿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第十四册第7课,属“设计·应用”领域。本节是“设计·应用”的第一节,她体现了平面构成独特的设计语言和造型理念,极大地拓展了现代艺术的审美领域。另一方面,重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比比皆是,重复构成也是平面构成中最简易和最常见的一种构成。在学生设计时会有困难,教师采取示范讲解引导等形式,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启发,这部分练习,看似单调,其实是一个细心耐心的问题。
本课分2课时,此教学设计为第1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评析、欣赏、感受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感,提高审美能力。
技能目标:学习和掌握重复构成的设计方法,能自己设计制作有趣的重复构成作品。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与体验,让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重复图形的美感,开拓艺术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善于表现的能力,体会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了解重复构成的特点和组成要素,感受重复的形式美感,掌握基本形构成重复的构成方法。
难点——重复构成的骨式以及挖掘并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谷物若干、重复构成范作、彩笔、白纸、剪刀、水粉等
2.学生准备——彩色卡纸、剪刀胶水、圆规、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演示剪纸飞机,请学生仔细观察。
2.教师提问:
(1)刚才的剪纸在形式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重复)
(2)这些重复的现象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印象深刻)
通过观察,学生切身感受到了重复现象给人产生很强的强烈冲击力,教师顺势揭示课题——重复的魔力。
【设计意图】通过剪纸飞机,让学生感受重复带给我们的强烈震撼力和冲击力,让学生在对重复有一个直观深刻的感受,激发了学习兴趣,把传统的艺术融入课堂,为本节课做好铺垫。
二、感受认知
1、赏重复——自然界中的重复现象。(课件展示)
2、说重复——请学生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重复的现象。
3、思重复——这里的重复是否还是自然现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从自然界——生活这样的一个关系为线索,使学生对重复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并随着内容逐层展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提高了审美能力,让学生领悟到生活与艺术血脉相连、美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同时,也充分感受到了重复构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探究归纳
1.教师出示重复构成的作品,请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重复构成由哪些要素组成?重复构成的两个组成要素——基本形和骨格
2.展示重复构成范作若干张,请学生找出其中的基本形和骨格,加深学生对基本形和骨格的理解。
3.小试牛刀,游戏探索:拿出课前准备的谷物(豆子、玉米),以两人一组的形式(互学),请学生在卡纸上摆放。请学生分析思考:相同的基本形,为何会摆出不同的重复构成?
学生分析回答后教师总结:相同的基本形,可以通过变化它的方向和骨格排列等来获取不同式样和风格的重复构成。
4.介绍重复构成的表现手法:
分别出示用手绘方法、剪贴方法、剪纸方法制作的重复构成作品,让学生感受并分析不同制作材料和方法所产生的不同视觉效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非常重要,首先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分析,使学生对组成要素有了形象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再通过作品分析、游戏等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不仅动手动脑其乐无穷,又发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思维,更加深了学生对两个要素的进一步理解,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掌握了本课的学习难点。
四、创作体验
利用课前收集的谷物材料、彩卡、剪纸等让学生以小组形式(群学),设计制作重复构成作品一件,手法不限。
教师巡回辅导,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新颖的设计,对制作有困难的学生予以及时的辅导和帮助。
【设计意图】本环节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设计的过程,分组合作是我们美术教学中常见的学生活动方式,既可以通过合理分工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同时又培养了他们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让他们的设想能够以较快较好的方式来实现,也轻松圆满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五、评价交流
1.学生自评: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到前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作品的构思和手法特点。
2.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互评,让他们相互学习、相互讨论,可按以下评议标准进行:(是否突出了重复构成的特点、构思是否合理、是否易于识别并能使人产生深刻印象等方面)
3.教师适当点评归纳,并评选出最佳作品创意、最佳色彩搭配、最佳制作工艺等奖项。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的作品展示是要让学生感受创作带来的成就感,培养自我展示的勇气和能力,通过学生互评,提高学生的辨析及评价能力,教师最后给予适当点评,并根据作品的特色给予鼓励,是要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美术课的兴趣,同时也是要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以后的设计制作中能做得更好。
六、延伸拓展
1、多媒体播放建国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击缶》的视频资料。畅谈感受:整齐之美、节奏之美、秩序之美等。
2、课件展示波普艺术代表作品《玛丽莲双年画》,以此说明现代设计与现代绘画血脉相连的关系。
教师总结:这是一种动态的重复美,这种美不仅带给我们威武壮观、震撼人心的气势,更带给我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动态的重复还有很多,如:太阳每天的东升西落,四季的交替,我们每天做操时整齐划一的动作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另外,在重复构成的基础上还有更多更有趣的构成形式,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认识。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等动态的重复现象是要让学生增强视觉感受,重复的形式多种多样,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所做的练习是有限的,要将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课堂有效地延伸到生活中,真正发挥美育的积极作用。
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做到了引导者的身份,积极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教师设定的各个活动内容,自己去寻找、发现、创造,真正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采用了独学、互学、群学的方法,而且创作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在作业评价方面,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并且抓住学生每一个闪光的地方,对他们进行适时的鼓励,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和自豪感。
此外,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资源,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录像内容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在学后交流合作,思维被拓展,创意被激发,情感被升华,创作了一幅幅造型好、创意妙的作品,我相信美一定会从你们手中产生。
2017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