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04 18:4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目录
思维导图
02
课程标准
01
课前预习
03
精巧点拨
04
同步训练
05
素养提升
06
课程标准
位置与分布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2. 联系与差异
(1)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 环境与发展
(1)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2)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思维导图
课前预习
一、文明的摇篮
填图:在图6-3-1中适当位置分别
填注太行山脉、乌鞘岭、秦岭。
2. ________(图6-3-2)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请简述这种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窑洞
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且比较干燥,容易开挖,因此适宜开凿冬暖夏凉的窑洞。
二、风吹来的黄土
3.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堆积区,海拔在1 000~2 000米。关于黄土高原黄土的来源,“___________”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4. _____________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_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其中,________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黄土
风成说
流水侵蚀
沟壑纵横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5.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表6-3-1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黄土土质________,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长期的___________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地表________,缺乏植被保护 _______、________等活动破坏地表
_______季降水集中,且多_________
疏松
过垦过牧
裸露
修路
采矿

暴雨
四、水土保持
6.人们在黄土高原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方面已经摸索出许多成功经验。一方面,采取____________等生物措施与建________、修____________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____________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_________、_________,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__________等。
植树种草
梯田
挡土坝
合理安排
还林
还草
数量
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知识点①:文明的摇篮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读图6-3-3,完成1~2题。
1. 下列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和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乌鞘岭以东
B. 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C. 主要包括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南部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D. 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
B
2. 图中山脉②(   )
是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以北地区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C. 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D. 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D
3. 下列省级行政中心位于黄土高原的是(   )
A. 太原 B. 西宁
C. 西安 D. 呼和浩特
A
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据此读黄土高原剪纸作品(图6-3-4),完成4~5题。
4. 剪纸中的传统民居是(   )
A. 骑楼 B. 窑洞
C. 四合院 D. 竹楼
5. 这种民居反映了当地突出的地理环境是(   )
温带大陆性气候,长冬无夏
B. 黄土层深厚,具有直立性
C. 当地植被稀疏,缺少木材
D. 地处西北地区,降水稀少
B
B
知识点②:风吹来的黄土
6. 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这反映出(   )
流水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B. 风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C. 流水的方向是自东南向西北
D. 风向是自东南向西北
B
图6-3-5是某游客在黄土高原拍摄的一幅景观照片,读图并完成7~8题。
7. 照片中的地表景观是(   )
黄土塬
B. 黄土墚
C. 黄土峁
D. 山地
B
8. 此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
A. 风力侵蚀而成 B. 风力沉积而成
C. 流水侵蚀而成 D. 流水沉积而成
9. 黄土高原上,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是(   )
A. 黄土塬 B. 黄土墚
C. 黄土峁 D. 黄土川
C
D
知识点③:严重的水土流失
图6-3-6黄土高原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治理黄土高原,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据此读图6-3-6,完成10~12题。
10. 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   )
A. 地面崎岖,峰岭众多 B. 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C. 地势平坦,一望无际 D. 河网密布,湖泊星罗
11. 目前,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
A. 酸雨污染 B. 土地荒漠化
C. 水资源污染 D. 水土流失
B
D
12. 造成上述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有(   )
①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②陡坡耕种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植被破坏严重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D
知识点④:水土保持
13. 要让黄土高原的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   )
增加草地放牧的牧畜数量
B. 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
C. 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
D. 加大化肥施用量,提高粮食产量
C
14.(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图6-3-7中,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采取的治理措施,错误的是(   )

B. ②
C. ③
D. ④
D
15.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关键是(   )
全部退耕 B. 禁止放牧
C. 南水北调 D. 生态建设
D
二、综合题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延安市春季多吹西北风,20世纪末的延安沟壑纵横,黄沙弥漫,由于人口、牲口、灶口的刚性需求,“开一片荒地脱一层皮,下一场大雨流一回泥”,水土流失面积占其总面积的77.8%。1999年以来,延安市率先在全国开展退耕还林工程,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植被覆盖率大大上升,年入黄河泥沙则明显下降,年降雨量由300多毫米增加到500毫米以上。
材料二 黄土高原示意图(图6-3-8)和延安市月平均降水量图(图6-3-9)。
(1)延安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是____________,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
(2)延安市的降水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明延安市过去黄沙弥漫的季节及原因。
陕西省
黄土高原
降水集中在6—8月,且季节变化大
春季。大风天气多,降水少,黄土土质疏松,地表植被稀疏,易起风沙。
(4)分析延安市过去“开一片荒地脱一层皮,下一场大雨流一回泥”的人为原因。
过垦过牧,砍伐树木作为薪柴,导致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遇到大雨时,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大量表土被水冲刷。
(5)说明延安市“绿色革命”对当地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
进入黄河的泥沙减少,降水量增多,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素养提升
地坑院(图6-3-10),也称“天井院”,是窑洞的一种,其建造技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地坑院是向下深挖土层而建的,多分布在平坦的黄土塬面上。地坑院窑洞内冬暖夏凉,院心往往会栽种一株树冠高出地表的高大落叶乔木。
推测地坑院院心栽种高大落叶乔木的主要作用。
树冠露出可防外人跌落,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高大落叶乔木有利于地坑院夏季遮阴纳凉,冬季落叶则可让阳光进入,有利于地坑院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