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二) 《水浒传》跟踪课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名著导读(二) 《水浒传》跟踪课件(共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04 21:5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二单元
名著阅读跟踪
《水浒传》之作品主题
目录
名著导读
01
跟踪训练
02
名著导读
在《水浒传》的主题研究中,目前还存在着不少争议,主要的观点有四种:
1. 深刻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官逼民反”“乱自上作”。作品展示了北宋末年奸臣当道、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作品具体刻画了以高俅、蔡京、童贯为首的封建官僚,他们贪赃枉法、互相勾结、 无恶不作,但这些贪官的总后台就是徽宗皇帝,昏君佞臣组成的统治集团压迫人民,激起人民反抗的怒火。“官逼民反”“乱自上作”——这是起义的根本原因。
2. 歌颂农民起义英雄。一百零八位好汉个个都是勇武智慧、顶天立地的英雄,他们反抗黑暗的封建统治,对抗腐败的官府,劫富济贫,除暴安良,“替天行道,保境安民”。
3. 揭示农民起义失败的必然原因之一——“招安”。“招安”是起义失败的直接原因,也体现了农民起义领袖思想上的局限性——宋江、卢俊义等人具有浓厚的“忠君”思想,他们又是梁山义军的主要领导,影响和左右着义军的发展趋势。如:宋江上梁山后,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 梁山泊上高悬“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他们起义的原因是博取功名,封妻荫子。故“招安”是其必然选择,失败是起义的必然结局。
4. 严重的忠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进步意义。
跟踪训练
一、名著阅读
江见晁盖死了,比似丧考妣一般,哭得发昏。众头领扶策宋江出来主事。吴用、公孙胜劝道:“哥哥且省烦恼。生死人之分定,何故痛伤。且请理会大事。”宋江哭罢,便教把香汤沐浴了尸首,装殓衣服巾帻,停在聚义厅上。众头领都来举哀祭祀。一面合造内棺外椁,选了吉时盛放,在正厅上建起灵帏,中间设个神主,上写道:“梁山泊主天王晁公神主”。山寨中头领,自宋公明以下,都带重孝;小头目并众小喽啰,亦带孝头巾。把那枝誓箭,就供养在灵前。寨内扬起长幡,请附近寺院僧众上山做功德,追荐晁天王。宋江每日领众举哀,无心管理山寨事务。
林冲与公孙胜、吴用并众头领商议,立宋公明为梁山泊主,诸人拱听
号令。次日清晨,香花灯烛,林冲为首,与众等请出保义宋公明,在聚义厅上坐定。吴用、林冲开话道:“哥哥听禀:治国一日不可无君,于家不可一日无主。今日山寨晁头领是归天去了,山寨中事业,岂可无主?四海万里疆宇之内,皆闻哥哥大名,来日吉日良辰,请哥哥为山寨之主,诸人拱听号令。”宋江道:“却乃不可忘了晁天王遗言。临死时嘱道:‘如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便立为梁山泊主。’此话众头领皆知,亦不可忘了。又不曾报得仇,雪得恨,如何便居得此位?”吴学究又劝道:“晁天王虽是如此说,今日又未曾捉得那人,山寨中岂可一日无主?若哥哥不坐时,谁敢当此位?寨中人马如何管领?然虽遗言如此,哥哥权且尊临此位坐一坐,待日后别有计较。”宋江道:“军师言之极当。今日小可权当此位,待日后报仇雪恨已了,拿住史文恭的,不拘何人,须当此位。”黑旋风李逵在侧边叫道:“哥哥休
说做梁山泊主,便做了大宋皇帝却不好!”宋江喝道:“这黑厮又来胡说!再休如此乱言,先割了你这厮舌头!”李逵道:“我又不教哥哥做社长,请哥哥做皇帝,倒要割了我舌头!”吴学究道:“这厮不识尊卑的人,兄长不要和他一般见识。且请哥哥主张大事。”
宋江焚香已罢,权居主位,坐了第一把椅子。上首军师吴用,下首公孙胜;左一带林冲为头,右一带呼延灼居长。众人参拜了,两边坐下。宋江乃言道:“小可今日权居此位,全赖众兄弟扶助,同心合意,同气相从,共为股肱,一同替天行道。如今山寨人马数多,非比往日,可请众兄弟分做六寨驻扎。聚义厅今改为忠义堂。前后左右立四个旱寨。后山两个小寨。前山三座关隘。山下一个水寨,两滩两个小寨。今日各请弟兄分投去管……”
(节选自《水浒传》
1. 黑旋风李逵在侧边叫道:“哥哥休说做梁山泊主,便做了大宋皇帝却不好!”宋江听了李逵这句话后严厉斥责他,结合原著分析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逵的反抗之心处处体现,而这正是宋江所不希望的,宋江的内心深处盼望招安,从而体现自己的忠义,所以对李逵的这番反论严加斥责,同时,也为后面毒死李逵埋下伏笔。
【解析】考查宋江的性格特征,主要是他的忠君思想。
2. 宋江坐了梁山第一把交椅,便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说说你的看法。(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义”的意思是为了替天行道而举行大义,“忠义”则指具有忠心和义气的人。二者前为草寇,后则有了忠君之意。江湖之义改为忠君之义,为后来的招安埋下伏笔,表现出宋江打算接受招安、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
【解析】从“聚义厅”和“忠义堂”这两个词的字面意思分析,挖掘人物内心世界。
3.“宋江见晁盖死了,比似丧考妣一般,哭得发昏”,众人推荐他做寨主时,他又再三推脱,分析原因。(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江对山寨之位觊觎已久,现在即将如愿以偿,所以装出样子,增加自己的威信,也表现了宋江善于玩弄权术的特点。
二、名著探究
《水浒传》最后一回写道:宋江喝了朝廷御赐的毒酒,自知被奸人陷害,将不久于人世,虽然自己“死不争”,但担心兄弟李逵在自己死后闹事,“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于是唤李逵来,在给他的酒里面“下了慢药”。请阅读下面与此事有关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
李逵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从人置备棺椁盛贮,不负其言,扶柩而往。
1.《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的最后结局大都悲惨,原因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选择了接受招安,为朝廷效力,但最终反被杀害。
【解析】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受到“忠君”思想影响,想要报效朝廷,光耀门楣,实现自身价值,但缺乏长远眼光和政治头脑,上梁山也是因为受逼迫,要讨生活。梁山势力短期内迅速壮大,朝廷多次围剿无果,也是因为处于强烈的防御求生阶段。朝廷的招安只不过是强行围剿无果之后的怀柔围剿策略,这就注定了他们失败的悲剧命运。
2. 毛主席曾评价《水浒传》:这些英雄好汉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也有人说水泊梁山的英雄豪杰并不是真正的农民起义,你是如何理解的,谈谈你的观点。(原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同意这一观点。①这些好汉大多因吃了官司或逃避官司而被逼上梁山,但始终没有放弃“忠君”的理想愿望,想要报效朝廷,光耀门楣,实现自身价值;②在几次与朝廷的对抗斗争中取胜,也只是出于防御求生,并非要推翻朝廷,因此最后他们接受招安,反又被朝廷所杀。从结局上看,不以推翻朝廷为目的斗争都不会彻底取得胜利,失败是必然的。
【解析】从小说的很多细节,比如上梁山的原因,宋江的忠君思想,比如在第八十五回,当吴用论说宋朝君昏臣奸,众兄弟难有出头之日,投降辽国也未尝不是一条时,宋江说: “军师差矣! 若从大辽,此事切不可提。纵使宋朝负我,我忠心不负宋朝。……若背正顺逆,天不容恕! 吾辈当尽忠报国,死而后已。”这些细节反映出梁山泊好汉聚义和要推翻当朝政权的农民起义有本质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