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16 我的叔叔于勒
目录
名师导学
01
名师导练
02
课外技法专练
03
名师导学
一、一课一法
体会小说的叙事技巧:这篇小说是短篇小说叙事的典范。通过“我”的视角来讲述故事,有利于拉开适当的距离,为小说的思想主题的展开留下空间。同时,这样写也有利于安排情节的曲折变化,避免多余的解释说明。
二、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填空,理清文脉)
我
的
叔
叔
于
勒
开端:盼于勒
家里生活①________,母亲内心②________
家人衣着③________,父亲的话④_____________
拮据
痛苦
整齐
永不变更
发展:赞于勒
插叙往事,于勒挥霍家产时父母的态度是⑤__________
引用书信,于勒经商发财时父母的态度是⑥__________
惧怕憎恨
奉为福星
高潮:遇于勒
⑦_______描写揭开于勒事实上穷困潦倒的真相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明父母的深恶痛绝
外貌
语言、动作、神态
结局:躲于勒
景物描写衬托家人⑨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回航改船躲避于勒
失望、沮丧
基础训练
知识思维导图
名师导练
(1)我母亲对我们的jié jū( )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2)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zhàn qiáo( )上去散步。
(3)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zāo tà( )钱。
(4)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yǔ rì jù zēng( )。
(5)对于叔叔回国这桩shí ná jiǔ wěn( )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bié shù( )。
拮据
栈桥
糟蹋
与日俱增
十拿九稳
别墅
(6)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zhèng zhòng qí shì( )地带着两个女儿和nǚ xu( )向那个衣服lán lǚ( )的年老水手走去。
(7)我也duān xiɑng( )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的活儿。
(8)父亲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gōng wéi( ),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事情。
(9)听说他在那边kuò chuò ( )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10)我父亲脸色早已shà bái( ),两眼呆直。
郑重其事
女婿
褴褛
端详
恭维
阔绰
煞白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自从父亲失业之后,我们的生活愈加拮据。
B. 也颇有那种虚假的傲气,总愿意掩饰自己的贫穷,假装阔绰。
C.《财富》杂志说,近30年来新成立的科技公司的总资产已经接近一万亿美元,而这个资产总量还在一天天地与日俱增。
D. 人群中挤攘了一下,一个梳着童花头的男孩子跑过来,郑重其事地把一块钱放进了捐款箱。
C
【解析】“与日俱增”指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与前文“一天天”语义重复。
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
域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删去“不再”)
B. 与《舌尖上的中国3》第一集的原画面相对比,该片涉嫌抄袭的
镜头不少于十多处。(删去“多”)
C. 3月30日,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县领导出席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
动员大会。(把“其他县领导”改为“县其他领导”)
D. 福州市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精神,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把
“加快”改为“加强”)
D
【解析】成分残缺,应在“经济区”后面加上“的建设”。
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海底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海洋生物是这个神奇世界的缔造者,人们只有不断地探索才能走进这个神秘莫测的世界。比如一只海星模样的动物挥舞着五条长长的手臂游过来,它看上去没有头也没有眼睛,但事实上每条手臂都遍布着“眼睛”,全身就是一只巨大的复眼。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说,他们在研究一种被称为“海蛇尾”的动物时,偶然发现它身体表面由碳酸钙构成的骨板是由许多极为细小的凸透镜构成的。这些微小透镜就组成了一只可以看到四面八方的复眼,与昆虫的复眼相似,对它躲避天敌非常有用。所以说,美丽的海洋生物是神秘的,是令人无比迷恋的,我们在认识它们的同时,同样应该留心它们身上蕴藏的秘密。
(1)请用简明的文字概述“海蛇尾”的特点和功能,不超过3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内容,以“海洋生物”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表遍布的细小凸透镜,组成了一只巨大的复眼,有利于其躲避天敌。
大自然造就了神奇美丽的海洋生物,它们就像藏在深海中的宝藏,蕴藏着无穷的财富,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追寻。
原创新题
5. 学校开展“中国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 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①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
②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更喜欢第①条。理解: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的朋友是否贤德(贤能)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理由:它告诫我们对朋友要甄别筛选,谨慎交往。
示例二:更喜欢第②条。理解: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理由:它告诫我们做事应早做准备,避免被动。
【解析】本题为观点表述题,二者可任选其一。首先要理解原句的意思,再紧扣“中国好家规”的主题,谈它的好处。
课内精读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
他回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____________(A. 怀疑B. 犹豫C. 诧异D. 激动)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 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____________(A. 升B. 跳C. 现D. 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C
D
6. 结合语境,给文中的空缺处选填恰当的词语。(2分)
7. 作者在写菲利普夫妇和“我”时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反映了他们什么性格特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选文倒数第2段中,环境描写的句子有何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写菲利普夫妇时综合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他们虚伪、自私、贪婪、冷酷的拜金相。作者写“我”时综合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细腻地再现了一个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纯真善良的少年形象。
烘托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人物刚上船时的欢乐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
9. “我”在文中起何作用?(5分)【体会小说叙事的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画线的句子远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何异同?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表现了“我”什么心理?(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我”是本文的叙事线索,文章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组织材料。②“我”又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有同情心、有正义感的人。“我”是菲利普夫妇丑恶灵魂的见证人,同时“我”的行为的纯真又衬托出菲利普夫妇行为的丑陋。③“我”起寄托作者感情和希望的作用。
从字面的人物关系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亲的弟弟”,意思一样。但是从排列顺序分析,最后重复“我的叔叔”,并在“叔叔”前加一个“亲”字,反映了“我”对处于贫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及不满。这是一句饱含讥讽意味的心里话。
课外技法专练
——体会小说的叙事技巧
提 琴(10分)
保·琼斯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
“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人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了五千元。把它拿去卖了,卡尔。”“哦,迈克!”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父亲说道。“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
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一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我告诉他确实有。“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母亲确实是这样。不过她不再忧
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这位老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
“是的。”我简短地回答道。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琴呢?”她问道,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父亲显得很忧虑,直到我摇摇头。“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爸爸?”“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有删改)
1. 小说围绕“提琴”重点写了哪几个主要的情节?做简要概括。(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舅舅忍痛让父亲卖琴救急;②父亲卖琴;③舅舅把琴作为财产传给“我”;④母亲珍爱琴不舍得卖掉它;⑤“我”卖琴。
【解析】此题考查小说故事情节梳理,紧扣“提琴”这一线索,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梳理。
2. 小说用第一人称“我”来写,试从结构、内容和主旨等方面谈谈这样写的好处。(3分)【体会小说的叙事技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通过“我”推动情节的发展,并使得父亲的形象更为饱满,主旨更为鲜明。用第一人称叙述,更能给人真实的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3. 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复杂心理?(4分)
①“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父亲显得很忧虑,直到我摇摇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得知“我”上大学有勤工俭学的方案后的安慰,并为母亲要卖小提琴给“我”上学感到不安,因为他知道琴是假的,并不能卖多少钱。
父亲知道母亲很看重琴,不希望让母亲知道琴是假;担忧“我”知道了琴是假的后,跟母亲说出来,使她失望难过而为前景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