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三单元
10* 唐雎不辱使命
目录
名师导学
01
名师导练
02
名师导学
一、一课一法
体会课文中刻画人物的手法:
1. 以对话刻画人物性格。
(1)用对话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清晰。
(2)用对话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的委婉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口风锐利,义正词严;秦王的骄横无理等形象,无不跃然纸上。
2. 作者充分调动对比、衬托等手法刻画人物。
(1)对比:秦王一倨一恭,形成对比,更有力地揭示了秦王既骄横又虚伪的形象。
(2)衬托:①以安陵君婉拒秦王时“弗敢易”的委婉来衬托唐雎“否,非若是也”的沉着明朗,据理力争;②以秦王的外强中干、色厉内荏来衬托唐雎的不畏强权、有勇有谋。
二、内容梳理(用原文语句填空,理清文脉)
起因
易地被婉拒——秦王“①_________”(神态描写)
不说
“唐雎使于秦”
发展
秦王质问恐吓:“轻寡人与”(语言描写)
唐雎坚决捍卫:“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语言描写)
高潮
秦王“②________”(神态描写),以天子之怒威吓
唐雎不惧,以“③_________”(语言描写)针锋相对
怫然怒
布衣之怒
结局
唐雎:“挺剑而起”(动作描写)
秦王:“④__________________”(神态、动作描写)
色挠,长跪而谢之
唐
雎
不
辱
使
命
名师导练
一、字词解释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唐雎不辱使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陵君其许寡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王加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大易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广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辱没、辜负。
表示祈使语气。
施与恩惠。
交换。
增广、扩充。
哪里只是。
(7)秦王怫然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非士之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休祲降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秦王色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长跪而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寡人谕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指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愤怒的样子。
吉凶的征兆。
碰,撞。
面露胆怯之色。
道歉。
明白,懂得。
只,仅仅。
2.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秦王不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不错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仓鹰击于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长跪而谢之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说”同“悦”,高兴。
感谢。
“仓”同“苍”,青色。
道歉。
“错”同“措”,施行,置办。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多义词。
(1)徒
(2)惠
只,仅仅。
恩惠。
裸露。
免冠徒跣 ________________
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
大加王惠 ________________
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
同“慧”,聪明。
(3)若
像。
非若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
若士必怒 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
5. 文言词汇选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岸势犬牙差互
B. 秦王怫然怒/颓然乎其间
C.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D. 亦免冠徒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
5. (1)【解析】A. 一定,表示祈使语气/代词;B. ……的样子;C. 派/假使;D. 帽子,名词/戴帽子,动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大易小,甚善/陈康肃公善射
B. 亦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
C. 天下缟素/可以弹素琴
D. 秦王色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
(2)【解析】A. 好/擅长;B. 裸露/只,仅仅;C. 白色,指丧服/不加装饰的;D. 脸色。
二、 句子翻译
1.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来交换安陵,安陵君你可要答应我啊!
大王施与恩惠,用大的土地交换小的,很好;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3. 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况且秦国使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哪里只是这区区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呢?
5.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子发怒,数百万人横尸在地,鲜血流淌数千里。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7.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胆识有才能的人,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他们三个)加上我,将变成四个人了。
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三、内容理解
1. 内容理解默写。
(1)文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的面孔,表现其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秦王炫耀武力,并假惺惺表明自己尊重安陵君,事实上是为了恐吓唐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以君为长者
安陵君其许寡人
且秦灭韩亡魏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故不错意也
(3)唐雎用反问句激怒秦王,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国土完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勇敢机智地跟秦王的“天子之怒”进行针锋相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岂直五百里哉
虽千里不敢易也
若士必怒
伏尸二人
流血五步
天下缟素
今日是也
2. 内容理解简答。
(1)唐雎以“布衣之怒”回击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对。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①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
你最好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②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由此可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由此可看出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3. 综合分析选择。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B. 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高潮部分。
C. 文章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D. 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3. (1)【解析】唐雎断然拒绝“易地”是故事的发展部分。
B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王极力描绘由天子之怒引致“伏尸百万”的可怕场景,目的是用武力来恫吓唐雎。
B. 唐雎用专诸、聂政、要离这些勇士因怒行刺的故事,表明要效法他们跟秦王拼命。
C. 文中唐雎“挺剑而起”要与秦王拼命这一情节,是为了表达作者颂扬正义的思想感情。
D. 无论秦王是真屈服还是假屈服,“长跪而谢”都表明唐雎在这场较量中取得了胜利。
(2)【解析】唐雎“挺剑而起”与秦王拼命的情节主要是表现唐雎不畏强权的形象特点。
C
对比阅读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①。”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②盆缻③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④。于是秦王不怿⑤,为一击缻。相如顾召⑥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选自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注释】①瑟:古乐器名。②奉:敬献。③缻(fǒu):瓦制的打击乐器。④靡:后退,避开。⑤怿(yì):高兴。⑥顾召:回过头来嘱咐。
参考译文:【乙】秦王饮到酒兴正浓时,说:“我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奏瑟一曲。”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上前来记录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说:“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秦地土乐,请允许我(给秦王)奉上瓦缻,来相互为乐。”秦王发怒,不答应。这时蔺相如向前进献瓦缻,并跪下请秦王演奏。秦王不肯击缻,蔺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如果我自杀,脖颈里的血可以溅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从们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睁圆双眼大声斥骂他们,侍从们都吓得倒退。因此秦王很不高兴,但也只好敲了一下缻。相如回头来招呼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
4.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
(1)以头抢地尔 _______________
(2)休祲降于天 _______________
(3)秦御史前书曰 ________________
(4)不许 ________________
碰,撞。
吉祥。
上前(走上前)。
答应。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聂政之刺韩傀也/皆布衣之士也
B. 以头抢地尔/策之不以其道
C. 臣未尝闻也/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D. 非士之怒也/管夷吾举于士
C
5. 【解析】A.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B. 用/按照;C. 助词,表示判断;D. 有胆识有才能的人/狱官。
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我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奏瑟一曲。
7. 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左 右 欲 刃 相 如 相 如 张 目 叱 之 左 右 皆 靡。
/
/
8. 下列对两则选文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甲文中“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中的“乎”字,表责问语气,表现唐雎大义凛然,不惧强暴,据理力争,质问秦王。
B. 唐雎告诫秦王,像专诸、聂政、要离这样的庸夫,一旦发怒,便会造成秦王难以承受的后果。
C. 甲、乙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使臣形象,唐雎、蔺相如二人的共同点是勇敢、机智、善辩、爱国。
D. 乙文蔺相如借“五步之内以颈血溅大王”之势,逼秦王就范,“为一击缻”,相如勇智,令人印象深刻。
B
8. 【解析】专诸、聂政、要离,皆布衣之士,而非庸夫。
9. 甲、乙两文在刻画唐雎、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形象时,所采用的描写方法有何异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点: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不同点:乙文有侧面(间接)描写,甲文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