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13年春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赣州市2013年春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5-07 16:5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江西省赣州市2013年春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改编人:廖佛有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 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2分)
1.选出下列选项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幼稚(zhì) 鲲鹏(kūn) 吞噬(shì) 媲美(bì)
B.挑衅(xìn) 迷惘(wǎnɡ) 滑稽(jī) 苔藓(tái)
C.雾蔼(ái) 迁徒(xǐ) 蹼鹬(yù) 颈雉(zhì)
D.惩罚(chénɡ) 秤砣(tuó) 哂笑(xǐ) 诺言(nuò)
2.下列句子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2分)
A.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
B.我虽然没有对旅鼠进行过专门研究,所知道的这些只不过是一知半解,但我总觉得,过去的事实似乎表明,看来用通常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是难以解开旅鼠之谜的。
C.无论是神秘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D.它们逢山过山,遇水涉水,前仰后合,沿着一条笔直的路线奋勇前进。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都要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全体同学专门开会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C.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4.把下面的句子合理排序,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正确的排序是( )(2分)
①它既有历史时代的局限
②有的甚至可以成为建设现代精神文明的思想胚芽
③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④也有可供继承的因素
⑤有其愚昧和保守的成分
A.③①④⑤② B.⑤④②①③ C.③①⑤④② D.③①⑤④②
5.选出正确的一项,使改写句子的后缀和前面的句子形成对偶。( )(2分)
原句: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水塘中闪闪的碧波,就像锦缎一般。
改句: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
A.水塘中闪闪碧波,如锦如缎。B.水塘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C.水塘中闪闪碧波,如锦似缎。D.水塘中碧波闪闪, 如锦似缎.。
6.为下面这则新闻概括主要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中新网昆明1月28日电(王艳龙 刘云) 28日,在云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刚当选的云南省省长李纪恒表示,将躬身做官,挺腰做人,把全部的智慧和心血汗水贡献给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
李纪恒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他把“躬身做官,挺腰做人”和“言必信,行必果”写进他的一本书里,作为为官从政的座右铭。20多年来,他初衷未改,历久愈坚,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管住自己,管住亲属,管住身边的工作人员。
A.李纪恒把全部的智慧和心血汗水贡献给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
B.李纪恒管住自己,管住亲属,管住身边的工作人员。
C.李纪恒躬身做官,挺腰做人。
D.李纪恒表示做一个廉洁、守法的好官。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7---8题。(4分)
感遇·其一(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韵译】泽兰逢春茂盛芳馨,桂花遇秋皎洁清新。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7.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B、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媚,求人知之品质。
C、诗歌前四句写兰桂,不写人。
D、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8、这首诗写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0分)
徐大理有功①,每见武后②将杀人,必据法廷争。尝与后反复,辞色愈厉,后大怒,令拽出斩之,犹回顾曰:“臣身虽死,法终不可改。”至市临刑得免,除名为庶人。如是再三,终不挫折。朝廷倚赖,至今犹怀之。其子预选,有司③皆曰:“徐公之子,岂可拘以常调者乎?”
【注释】①大理:古代的高级法官。有功:人名。 ②武后:即武则天。
③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
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臣 身 虽 死,法 终 不 可 改
A. 臣身/虽死,法终/不可改 B. 臣身/虽死, /法终不可改
C. 臣/身虽死,法/终不可改 D. 臣/身虽死,法终/不可改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臣身虽死( ) ②如是再三(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臣身虽死,法终不可改”。(2分)
12.你认为徐有功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3.“其子预选,有司皆曰:‘徐公之子,岂可拘以常调者乎?’”你是怎么看这件事的?(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写下列句子的空缺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天街小雨润如酥,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2)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3)明月高楼休独倚, ,
。《苏幕遮》范仲淹
(4)身在最高层,浮云飘游在脚下,不能遮蔽自己望远之目;心在最高层,琐屑纷杂的俗事不能遮蔽自己的思想。请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两句“ , ”来形容这一境界。
(5)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达了只要心存深厚情谊,即使人远在天涯,也像近在眼前的名句是:__ , 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16分)
            撒哈拉的变迁
①“撒哈拉”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荒漠”。人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最早提及“撒哈拉”这个词大约是在公元前430年。当时的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在文献里第一次把“撒哈拉”描述成一片人烟稀少的大沙漠,今天的情形与2000多年前没多大改变:沙海茫茫,无路可寻; 。
②然而“撒哈拉”并不是希罗多德笔下所描述的那样,自古就是不毛之地,这一点从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可以得到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发达的畜牧业。
③这片一度丰腴的沃土,而今为何面目全非呢 据科学家考察研究,这首先缘于“季风雨”的变化。大约在史前期的后期,季风雨从非洲西部及中部把水分带到撒哈拉。公元前1万年左右,撒哈拉草原越来越潮湿;公元前3500年左右,湖泊面积也越来越大。可是,从这以后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却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降下的雨水本已减少,又很快被太阳蒸发,水分难以积存,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撒哈拉大草原就在这种湿润期和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逐渐演变成为大沙漠。
④当然,撒哈拉的变化也无不与非洲最早的刀耕火种、乱伐森林、践踏植被有着密切的关系。就这样经过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里的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脚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为沙漠。
⑤撒哈拉的变化给人类留下了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
15、第①段末尾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炎热的气候,行人很少。B.气候炎热,谁还去问津呢
C.气候奇热,人迹罕至。D.奇热的气候,少人问津。
16、从全文看,撒哈拉沙漠形成的过程是:(3分)
( )—( )—( )——一(沙漠)
17.第④段中“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一句话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仔细阅读文章,逐条分析撒哈拉草原变为沙漠的原因。(5分)
18.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19.结合本文,阅读下面材料,请你就如何防止土地沙漠化,以及保护坏境的等问题提出几点解决的措施。(3分)
随着全球自然环境的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敦煌水资源日益短缺,地下水资源急剧下降,“绿色屏障”逐渐萎缩,土地沙化和盐渍化不断加重,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威胁着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的存续。经敦煌市科技局和中科院寒旱所协商,在敦煌设立国家级戈壁荒漠生态与环境科技研究站,其目的是为了监测敦煌及周边地区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探索风沙(尘)灾害对工农业、文物古迹等的危害程度及成灾机制,开展荒漠地区风沙(尘)防治技术对策的研究及新型防沙材料的引进与研制。
建议: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3题。(14分)
在海上“种植”石油
  ①海洋科学家预言,21世纪人类将从海洋上的“海藻园”取得石油。
  ②海藻是大海里随处可见的海洋植物,出于它具有含油量高的特点,科学家都在积极进行海藻精炼成类似汽油、柴油等液体燃料用于发电的开发研究。美国能源专家曾利用生长在美国西海岸的巨型海藻,成功地研制成优质“柴油”。据实验结果,海藻中脂类含量可达67%,每平方米海面平均每天可采收50克海藻。加拿大科学家也对海上“种植”石油进行了成功的试验。他们将一些特殊的细菌放在生长很快的藻类上,经化学方法处理后就生长出了“石油”。这和在漫长的地质过程中细菌分解生物体中的有机质,最后把有机质加工成石油的过程基本相同。
  ③英国科学家独辟蹊径,早在十几年前就已进地海藻直接发电的技术研究,最近研制出一套功率为25千瓦的海藻发电系统投入发电。研究人员将海藻经干燥后碾磨成直径约50微米的细小颗粒,再将小颗粒加压到300千帕,变成类似传统燃料的“雾状剂”,最后送到一个标准的双燃料发电机组中,于是电力便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送出来,通向千家万户。
  ④目前,国外科学家正在海洋上建立“海藻园”新能源基地,采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人工种植栽培,形成海藻规模生长,以满足发电站的燃料需求。据专家计算,用一块56平方公里的“海藻园”种植海藻发电,可满足英国的供电需求。试验表明海藻发电的成本比核发电便宜得多,与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相比发电成本大抵相当。而海藻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通过光合作用再循环用于海藻生长,因此不会向空中释放可使气温升高的温室气体,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据称海洋藻类中储备的有机物十分惊人,等于陆地植物的4-5倍。不言而喻,在21世纪的植物能源中,海藻发电将大有可为,前景诱人。
20.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 )(3分)
A.21世纪人类从海洋上的“海藻园”取得石油。
B.海藻精炼成类似汽油、柴油等液体燃料用于发电。
C.我国科学家正在海洋上建立“海藻园”新能源基地,采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人工种植栽培,形成海藻规模生长,以满足发电站的燃料需求。
D.试验表明海藻发电的成本比核发电便宜得多,与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相比发电成本大抵相当。
21.第④自然段中提到海藻发电的主要优点有哪些?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4分)
22.作者列举的美国能源专家、加拿大科学家和英国科学家,进行将海藻精炼成类似汽油、柴油等液体燃料用于发电的开发研究的事例是否重复?为什么?(4分)
                                                                                                                
          
23.“试验表明海藻发电的成本比核发电便宜得多,与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相比发电成本大抵相当。”句中“多”、“大抵”两个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4.综合性学习。(6分)
“环保”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显现,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善待环境,人类的家园会更美好,生活会更幸福;漠视环境,人类将会受到无情的报复。某班同学举行了题为“我的环保行动”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实地观察。留心观察学校周边的农村或社区环境,了解当地环境污染的状况,并把令你感受最深的情景,用简洁、精练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
镜头一:
镜头二:
活动二:献计献策。请为解决当地环境保护问题献出你的锦囊妙计。(不少于两条) (2分)
我的计策一:
我的计策二:
活动三:环保行动环境保护是我们每一位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你打算为保护当地的环境做点什么呢 请把你的想法写出来然后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2分)
我的环保行动:
25.写作。(50分)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风有雨,有泪水,有欢笑,有同学的误解,也有老师的教育,有失败的痛苦,也有成功的喜悦……请你以“ 伴随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会昌县2013年春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1、B 2、D 3、A 4、D 5、B 6、C
7、B 8、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 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9.C 10. ①即使 ②代词,这样。
11.我身体虽然(即使)死了,但法令是不能改变的。
12.徐有功是一个坚持法度、不畏强权的封建官员。
13.这件事做得不妥,应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徐大功的儿子不应该享受特权。
14、略 15、C
16、绿茵时代或青葱草原 稀树草原 干旷草原
17、(1)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降雨量和蒸发量的比例失调,降雨量少与蒸发量多的趋势不可改变;
(2)撒哈拉成为沙漠的原因是:a.自然原因。由于季风雨的变化使撒哈拉大草原在湿润期与干旱期的反复更迭中,最后处于长期干旱而形成沙漠。B.人为原因。人类对撒哈拉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加速了撒哈拉大草原的沙漠化。
18、总结全文,引发读者的深思。
19、至少3点合理建议。
20、D
21、①成本低 ②有利于保护环境;列数字 作比较 举例子(写其中两种即可)
22、不重复。这三个事从不同侧面说明从海藻中取得石油的可能(能答出一个侧面即可)
23、不能去掉。“多”表示数量大,说明海藻发电比核能发电更便宜的程度。“大抵”是大概之意。表示利用海藻发电与用煤炭、石油、天然气发电成本大致相同,去掉就不准确了
24、(1)、示例:镜头一:学校旁边的池塘到处散满垃圾,杂草丛生,原本清澈见底的池塘水变得污浊不堪;镜头二:学校旁边的菜场,到处是废弃的塑料袋与垃圾,连空气里也弥漫着各种“怪味”。(2)计策一:多植树造林,还大地一片绿色生机。计策二:建立垃圾处理中心,垃圾集中存放,集中处理。计策三: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环保意识,自觉保护公共环境。(3)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办法可行,且叙述清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