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13年春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
改编人:廖佛有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绮户(qǐ) 容臭(xiù) 烨然(yè) 横柯上蔽(kē)
B媵人(yìnɡ) 经纶(lún) 缊袍(wēn) 衔觞赋诗(tānɡ)
C箪瓢(dān) 鸢飞(yuàn) 骈死(pián) 短褐穿结(jié))
D急湍(tuān) 皲裂(jūn) 折戟(ɡē) 尽粟一石(shí)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A.泠泠作响 鸢飞戾天 箪瓢屡空 衍觞赋诗
B.不敢俞约 挨其欣悦 沉舟则畔 拆戟沉沙
C.正襟危坐 诚皇诚恐 翻来复去 抑扬顿挫
D.盛气凌人 黯然失色 深恶痛疾 不可名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学生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之后老师感觉到望峰息心。
B.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C.我和大家一起来到北京奥运村的鸟巢参观时,见到那琼楼玉宇的建筑后,使我感觉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的骄傲呀。
D.上自习课时,同学们在教室里乱哄哄的,突然听到班主任叱咄后,都吓得不敢再说话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长乐的特大暴雨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也牵动了政府的特别关注和关心。
B.由于他长期住在城市里 , 再加上父母的溺爱 , 养成了爱虚荣、怕艰苦 。
C.为了避免清明祭扫出现交通拥堵,政府号召市民错峰出行以缓解交通压力。
D.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的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语言连贯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一个存在于细胞内的病毒只需要在25分钟内便可以变成200个背后病毒
②病毒是一种完全寄生的,没有任何代谢机制的微生物,它们只有在活细胞中才能生存与繁殖
③可见,病毒借用其他物体繁殖自身的本领是一般生物所无法比拟的
④而且它们的繁殖速度也是惊人的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信息,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趁着天黑前,我们赶到了九江长江大桥,此时江面的风裹着一阵阵寒意,陈瑜正在离水面20多米高的桥梁上来回摸索前进,他在对18盏航标灯逐一进行检修,这是他每天的工作。
李园霖告诉记者,按九江航运局标志灯管理规定,主航道的18盏标志灯,若有一盏熄灭就得封航。
暗夜的江上,明亮的航标灯是船舶的眼睛,指引着过往船舶的航程,而这里就是陈瑜守候15年的“舞台”。夏天,桥上钢板温度高达五六十摄氏度,维护保养时,手上被烫起血泡是经常的事;冬天,遇上狂风大浪,江水剧烈的晃动让人看着眼花恶心,可他抢修航标灯时,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我很喜欢这项工作,每当我处理好应急事件后,心情就特别好!” 说这话的时候,陈瑜双眼闪动着快乐的光芒。
A.陈瑜守护航标灯十五年无悔。 B.航标灯,过往船舶的眼睛。
C.暗夜访谈岗位英雄李园霖。 D.敬业陈瑜暗夜抢修航标灯。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一)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共4分。
秋夜山居
(唐)施肩吾
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①织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注释】①素机:织布机。②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
7.诗歌首句点明了时令属“秋”的一个词是( )(2分)
A.雁 B.去雁 C.雁声 D.绝
8.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是( )(2分)
A.这是一首思乡诗。
B.第二句用的是比喻的修辞。
C.“新雪”指下的第一场雪。
D.最后一句“衔”字把空中一轮明月被松梢遮掩的情形,描绘的活灵活现。
(二)读下面短文,完成9—13题,共10分。
黄庭坚传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①文为优,教授②北京国子监,留守③文彦博④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⑤,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注释】①第:应试。 ②教授:古代官职名。 ③留守:古代官职名。
④文彦博:人名。 ⑤颁盐:征收分摊盐筴。
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举 四 京 学 官 第 文 为 优
A. 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 B. 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
C. 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 D. 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舅李常过其家( ) (2)而民安之( )
11.写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的大意。(2分)
12.用文中的话说说黄庭坚名声开始大起来的原因。(2分)
13.文段表现了黄庭坚哪些特点?(3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已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
(2)中秋佳节,几个朋友相聚小酌。此时,月上中天,清冷的光辉洒向大地。家在外地的小李禁不住触景生情,说道“此时此刻,我想起了古人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也只能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感了。”
(3)《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突出表现了水流的湍急,《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柳先生传》的“赞”语中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读下面选文,完成15—20题,共16分。
希望是一只美丽的风车 古保祥
①有位哲人说过:生命原本是一个不断受伤又复原的过程。因此,每想起往事,我的心中总会充满莫名的感慨,许多回忆像微笑一样,带着一份阳光般的温暖和感伤,让人难以忘怀。
②18岁那年,我没能冲上那座梦想了几千个日日夜夜的独木桥,望着桥上那些意气风发的同窗好友,我的心剧烈地疼痛着。
③有一个星期,我始终活在高考失利的阴影下,索性关了门,谢绝所有的人,包括我的父母亲,一个人躲在自己的小屋里暗自垂泪。那时候,我觉得上天对我太不公平了,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冲过了最后的防线,而比他们优秀的我却跌倒在战场上 一向自信的我,从来没有受过如此沉重的打击,难道命运是如此捉弄人,注定我终究走不出这生我养我却囿人视线的村落
④一天下午,父亲可能怕我闷坏了,要我去外面走走,我很不情愿地答应了。这么多天来,父亲从来没有责备过我,也没有像母亲那样苦口婆心地劝我。他只是一个劲儿地抽烟,一根接一根。
⑤我们走在林边的小路上,父亲不说一句话,刹那间,我注意到父亲似乎苍老了许多。路边,一群小孩子拿着风车,这种纸做的迎风转动的玩意儿是我小时候经常玩的玩具。由于没有风,我看见他们一个个哭丧着脸。父亲走到他们面前,问:“你们为什么不玩风车 ”“没有风,风车不会转。”一个小孩稚嫩的声音。“我告诉你们,如果想要风车转动起来,你们不能在这儿等风,风是不会说来就来的,你们必须跑动起来,你跑得越快,风车就转动得越快……”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同时回过头看了我一眼。那几个孩子举着风车跑了起来,而那风车,由于受了外力的影响,越来越快,并伴着孩子的欢声笑语渐行渐远。
⑥我忽然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用一个极其平常的道理告诉我:我不该这样沉沦下去。整日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下,只会裹足不前。我需要勇敢地跑起来,启动生命的风车,让它转动起来,这样,我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⑦原来,希望本身就是一只美丽的风车,而如果想让风车转动起来,必须依靠风。但风不是时时刻刻都有的,它就像人生的机遇,稍纵即逝。在没有风的情况下,要让风车转动起来,惟一的办法就是跑起来,跑得越快,你就越能接近成功的彼岸。
⑧从那天起,我从迷惘中苏醒过来,重新拾起书本,走上了自考的道路。两年后,我拿到了自考的大专毕业证,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⑨现在,我在舒适整洁的办公室里,想起父亲的话仍会感慨万千:要想让风车转起来,你自己必须先跑起来,你跑得越快,风车就会转得越快!
(选自《经典美文》,有改动)
15.作者开篇引用哲人的话总领全文,结合全文看,“受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复原”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文中反映“我”从“受伤”到“复原”这一过程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很不情愿→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分)
17.读②③④段,想一想:父亲为什么“只是一个劲儿地抽烟,一根接一根” (2分)
答:
18.在父亲良苦用心的开导下,“我”明白了什么 ( 2分)
答:
19.文中多次出现“要想让风车转起来,你自己必须先跑起来,你跑得越快,风车就会转得越快”这句话,请说说这句话的深刻含义。(2分)
答:
20.“生命原本是—个不断受伤又不断复原的过程”,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4分)
答:
(二)读下面短文,完成21-25题。(14分)
人体的色彩科学
①色彩具有令人惊讶的特征之一是:它具有“重量”。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实验:将同样重量的两份东西分装于两个盒子,再将一个盒子用白纸包封,另一个用红纸包封,然后用手掂量掂量,你一定会觉得 。
②戴尔教授在14年前首先发现色彩有“重量”。他经过多种复杂的实验后得出结论,各种颜色在人的大脑中都代表一定“重量”。他还将颜色按“重量”从大到小排列成如下顺序:红、蓝、绿、橙、黄、白。
③色彩学还告诉我们,颜色不仅具有“重量”,而且还有“味道”。这是因为我们不仅能用眼睛看清颜色,而且还能用其他器官分辨它们。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某一具体波长的能,我们的神经末梢,即感觉器官可以接收到这种能。正是由于这种原因,许多盲人也能分辨颜色。
④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认为,人的皮肤吸收其喜爱的颜色,而拒绝其讨厌的颜色。例如,室内的颜色就左右着人体的状态。如果在一间没有窗户、壁纸及家具都是红色的房间度过两个小时,就会感觉像过了4个小时;而在全蓝色的房间则会感到仅过了1个小时。而且,人的体温也会因室内的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从红色房间移到蓝色房间,人的体温就会 。
⑤更为奇异的是,专家们发现:颜色可促进人体分泌荷尔蒙,而分泌荷尔蒙的多寡,能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情绪。如黄、橙、红等色有使人振奋提神的作用,能提高和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促使进入兴奋状态;而蓝色、紫色、绿色等则有使人平心静气的特殊效用。因此前者能使工作环境产生活跃的气氛,刺激和增进生产活力;而后者则能使人镇定、平和,有利于完成各种复杂精细的工作。
21.专家们发现颜色具有什么特性?(2分)
22.联系上下文,给第①④段空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2分)
23.第③段中加线的前后两个分句能否互换?为什么?(3分)
24.第④段中加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内容?(3分)
25.在举重比赛中,为了使举重运动员发挥更好的水平,你认为比赛场地的地毯应是什么颜色的?杠铃应是什么颜色?这样有什么好处?(4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6.综合性学习。(6分)
为配合班级拟开展的“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古诗中有成语,请你指出下列诗句中的成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 )
(2)风花雪月是古诗中永恒的主题,请你各写一句(或一联)吟风和咏月的诗句。
吟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__
咏月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_
(3)歌曲《烟花三月》中有歌词“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等到那孤帆远影碧空尽,才知道思念总比那西湖瘦”,歌曲《涛声依旧》中有歌词“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显然,这两首歌词各是依据一首唐诗而创作的,请你写出这两首唐诗的作者和题目。
《烟花三月》依据________的《_______ _》而创作;
《涛声依旧》依据________的《_______ _》而创作。
27.写作(50分)
在两年的初中学习生活中,美丽就如路边的野花,在淅沥沥的春雨中摇曳,在轰隆隆的夏雷中绽放,在哗啦啦的秋叶中顽强盛开,在白皑皑的冬雪中傲立枝头。用心体味你的学习生活,在惊喜中你会发现——美丽就在生活的路上,美丽就在身旁……
请以“收藏生活的美丽”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
要求: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⑵不少于600字;⑶书写工整、规范、美观;⑷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会昌县2013年春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1.A 2.D 3.A 4.C 5.B 6.A
二、(一)7.B 8.C
(二)9. A 10.过:访问 安:安居乐业
11.小时非常聪明,书读几遍就能背诵出来。
12.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妙绝当世,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
13.聪明、善于写文章、善待百姓。
(三)14.(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三、(一)15.受伤指 “高考失利”或“高考失败、高考落第”(1分) 复原指 “通过自学取得了大专毕业证书”或“从迷惘中苏醒过来,重新拾起书本,走上了自考的道路。”(1分)
16. “剧烈地疼痛”或“疼痛”→ “暗自垂泪”或“垂泪”→很不情愿→“忽然明白”或“明白”→ “从迷惘中苏醒”或“苏醒” “苏醒过来” (每个1分,共4分)
17. 我的的高考失利也沉重地打击了父亲(1分)我的迷惘沉沦更让父亲心痛(1分)父亲正苦思如何让我振作起来(1分)
18. “我”明白了:不能这样沉沦下去,要启动生命的风车,让它转动起来,这样才能接近成功的彼岸。(意思相近即可)
19. 人生要获成功,必须依靠奋斗,你越努力奋斗,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分.(意思相近即可)
20. ①生命免不了受伤;②要正确面对受伤;③坚信受伤一定会复原;④受伤是生命中常有的,受伤让我们成熟.不断受伤、复原的过程就是生命的过程,生命因这样的过程而更加美丽。
(二)21.有“重量”有“味道”能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情绪。
22.(1)用红纸包封的盒子重一些。(2)下降。
23.不能,因为前半句承接上句,后半句引起下句,互换后会使前后文衔接不顺畅。
24.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直接说明人的皮肤吸收其喜爱的颜色,而拒绝其厌恶的颜色。25.地毯为红色,因为它可以振奋提神,促使运动员进入兴奋状态;杠铃宜为白色,因为这种颜色给人的感觉很轻,有利于运动员减轻心理压力,发挥更好的水平。
四、26.(1)悲欢离合 青梅竹马
(2)示例: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张继《枫桥夜泊》
27.按中考要求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