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九章 第2节 液体的压强 课时 第( )课时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液体内部压强公式,能用公式说明一些物理现象2.通过观察简易压强计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3.能用液体压强公式解释帕斯卡实验,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橡皮膜玻璃管液柱平衡实验,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替代的思想,了解它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推导,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逻辑性强、科学严密的特点2.通过帕斯卡实验的学习,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 液体压强产生原因,液体压强公式的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矿泉水瓶、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水槽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提问引入课题进行新课 提问:什么叫压强?只要有压力就能产生压强,这句话对吗?思考:静止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支承它的桌面有压力,因而对桌面有压强,杯中的水对杯底也有压强吗?液体压强的特点演示:把矿泉水瓶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问:说明了什么?(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学生阅读课本33页“想想做做”,回顾家中水池装水和不装水时拔橡皮塞时的用力情况,说明:装水时拔橡皮塞时费力,是因为水对橡皮塞有压强。 讨论:液体为什么会对容器底部产生压强呢?(液体受重力) 演示:把装水矿泉水瓶用钉子在侧壁不同高低的位置扎孔,引导学生观察水喷出的情况,问:水从侧壁喷出说明了什么?(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在低处的孔和在高处的孔水喷出的情况相同吗?5.举例:喷泉中的水柱能向上喷出,说明:液体向上有压强。 6.讨论:为什么液体向各个方向都能产生压强?(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7.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1)提出问题: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 (2)介绍液体压强计,演示:用手按压薄膜,U型管两侧液面产生高度差,增大压力,液面高度差增大,说明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薄膜所受压强的大小。 (3)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4页有关内容,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4)指导学生按如下步骤完成实验: ①把探头放进容器中的水中,观察U型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②保持探头在水中同一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观察U型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③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观察U型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④换用密度不同的液体(酒精),保持深度相同,观察U型管液面高度差的变化情况。总结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深度增加,压强增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 提问:通过实验可知,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密度有关,如何知道某一位置压强的大小? 指导学生:既然同一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那么只需要算出某一位置液体竖直向下的压强就可以了。启发学生在教材提示的前提下采用物理模型的方法,在教材图中截取一段“液柱”利用压强定义公式结合质量、密度、重力公式推导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提问:公式中的字母各表示什么物理量?国际单位是什么? 说明:(1)从公式p=ρgh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只与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受力面积无关。 (2)深度是指液体某处到液体的自由面的竖直高度。 (3)p=ρgh只适用于求液体的压强。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5页相关内容,讨论以下问题:(1)潜水员在较深的海水中工作,为什么要穿抗压潜水服? (2)潜水器为什么要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作? (3)大坝的横截面为什么均为上窄,下宽,呈梯形状? (4)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为什么我们没有见过活带鱼 师生共同分析解答课本第31页例题。 (三)连通器出示连通器,让学生观察连通器的特点,认识什么是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窗口叫做连通器。 演示:在连通器内装水,观察水不流动时水面的情况,总结:连通器里装的相同的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提问:为什么会有上述现象?(利用U型管演示连通器原理,利用“液片”分析) 问题:生活中有很多连通器,同学们能不能举出一些例子?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6页“想想议议”,了解实际的连通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7页“科学世界”,利用动画播放轮船通过船闸的过程。 学生回答聆听、思考参与实验、观察、思考阅读、总结讨论、回答参与实验、观察、思考、交流、回答聆听、观察阅读、设计实验方案、参与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归纳总结推导液体压强公式学生回答讨论、交流,利用液体压强公式分析回答分析解答观察、思考、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