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小毛虫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昆、怜”等16个生字;正确描写8个生字。
正确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并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能边读边思,展开想象,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任何时候都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正确读文,识记、书写生字。
能借助提示,讲述小毛虫的经历,并懂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悲观失望,要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事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引入课题
1.神奇的大自然把这两种外貌完全不同的昆虫紧紧联系在一起,小毛虫变蝴蝶,这是多么不可思议啊!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小毛虫变蝴蝶的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
1.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纠正读音。 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生字。
3.小老师领读词语。注意多音字“尽”。
4.齐读词语。(大家都能把字音读准,而且声音清晰洪亮,点赞!)过渡:词语跑到课文中,你还认识他们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小毛虫怎样变成蝴蝶的吧?
(三)学习课文
1.研读1、2自然段,体会理解:可怜/笨拙
(1)快速读1、2自然段,边读边找出描写小毛虫的句子?
(2)交流反馈:预设1:出示句子: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读句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小毛虫?为什么?(可怜,不会唱、不会跑、不会飞) 别的昆虫: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悟昆虫们的快乐,发现这与小毛虫的可怜形成强烈的对比。 指导朗读。你能读出它的可怜吗?师生合作读第1自然段。 预设2:出示句子: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从这里我们看出这还是一条怎样的小毛虫?(板书:笨拙)从哪里可以看出小毛虫“笨拙”? 理解“挪动”的意思(动作表演)。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了一点点”“周游了整个世界”理解“笨拙”,进一步体会小毛虫的“可怜”)指导朗读,比如通过声音大小改变,加动作。
(3)讲故事。老师示范讲小毛虫的故事。
(4)总结方法:想象,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有感情。过渡:小毛虫这么笨拙,这么可怜,但它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2.研读第3、7自然段
(1)默读第3、4自然段。
(2)讨论交流。 想:(出示)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小毛虫眼前最要紧的是学会抽丝纺织,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屋。 做:(出示)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
(3)现在,你觉得这是一条怎么样的小毛虫? (让学生感知小毛虫的坚强,体验它不悲观失望,不羡慕和尽心竭力做好自己工作的心情)
(4)这时,一个温暖的声音出现了——(出示句子)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思考:这是怎样的规律?小毛虫耐心等待会有怎样的结果?
3.自齐读第7自然段。
(1)出示句子: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
(2)想想小毛虫之前的样子和现在的样子对比,思考:小毛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过渡:到这里,小毛虫变蝴蝶的故事讲完了,现在你能完整地讲讲这个故事了吗?
(四)根据图片及相关词句,让学生展开想象,借助提示说一说小毛虫是怎样变成蝴蝶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
小组合作。2.讲故事展示。3.学完了这篇课文,老师也很感动,也想来讲讲这个故事,好吗?过渡:小毛虫之所以能变蝴蝶,是因为小毛虫懂得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并耐心等待。孩子们,我们现在也有一件自己该做的事情,就是——写字。
指导写字
出示会写字,观察生字结构、字形、笔画、格式。
教师指导难点字。 整:“束”的捺画要改为点,撇画要舒展,与“攵”的捺画相呼应。“正”字写在田字格中居下居中的位置。
生练写生字,评价展示。
总结:孩子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条小毛虫,只要我们懂得——(齐读)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只要我们懂得——(齐读)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只要我们懂得——(齐读)要耐心等待。我们的梦想就会冲破困难的茧屋,生出翅膀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