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祖先的摇篮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
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展示数张宝宝在摇篮中熟睡、玩耍的图片。让学生认识摇篮感受摇篮:摇篮是帮助宝宝睡觉和玩耍的工具,它是舒服的、有趣的、温暖的。
2、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另一个摇篮——《祖先的摇篮》。(板书课题) 出示课件:课题相关图片。引入新授课文。
(二)学习字词
1、展示学生预习情况:利用多媒体出示学生发至微信群的阅读和书写生字的图片。
2、检查效果:
(1)让学生以排小火车的形式读大屏幕上加拼音的字词。
(2)字词去拼音,学生齐读。
(3)讲解字词中的重点生字“祖”:注意左右结构,书写左窄右宽;左边偏旁“礻”部是一点,右边的“且”字最后一横最长,而且要写在点的下边;字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做到“上留天,下留地,两边留墙壁”。这样写出的字,即正确又美观。
(4)学生自主书写练习,老师给予指导帮助。
(5)在诗歌中练习上下理解词语意思。例如:一望无际:一眼看不到边,无边无际。苍苍茫茫:辽阔遥远而望不到边的样子。
(三)、自由朗读诗歌,学习理解课文。
1、抛出问题:问“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学生答:“祖先的摇篮”是原始森林。向学生展示原始森林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出原始森林的样子:大、浓绿、一望无际、遮住蓝天、苍苍茫茫。感受原始森林的美丽。让学生体会对原始森林的喜爱之情。
2、让学生带着喜爱之情诵读“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1)加强对比喻修辞手法的认识。找出把谁比作谁。(2)学生开动思维,仿照原句填空:那是的摇篮。
3、跟随作者猜想祖先在美丽的原始森林中做些什么?
(1)理解“我想”这个词,明白2、3小节中作者猜测的情感。找同学反复朗读,充分读出不确定的疑问语气。
(2)引导找出2、3两小结诗歌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摘野果掏鹊蛋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词语的特点:动词+名词。并锻炼学生模仿能力,列举类似的表示动作词语。例如:荡秋千、打雪仗
(3)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祖先们还会在原始森林中做哪些有趣的事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
(4)让学生体会祖先在森林中做有趣的事情过快乐的生活。把体会到的幸福自由快乐的情感带入诗歌,利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起立一人诵读;让学生两人一组合作诵读;让男生女生分组诵读,各一小节。让学生们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那原始森林的乐趣、自由、快乐。
(5)配乐朗诵前3小节。老师诵读,学生闭上眼睛跟随诵读回忆。再一次让学生回忆原始森林的美丽和快乐。感受体会回忆的美好。虽然回忆的情景很遥远但是却能深深的认识到“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就是祖先的摇篮。”
(四)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启发学生:珍惜原始森林的美丽与快乐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回答:爱护环境,保护森林、爱护大自然。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五)拓展阅读:他们的家静静的河边,像冰淇淋的小壳,是鸭子的家。是蜗牛的家。昏黄的灯光下,到远处拜访朋友,鸭子也会做梦?他不用离开家。是鱼虾的家。是白云的家。清澈的水底下,飞到西,飞到东,他们也会睡觉?他都在自己的家。
让学生自由朗读,并观察两首诗歌的共同点。1、都是诗歌,都非常优美。2、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3、都有猜想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学生充分在课堂理解学习本节课后,在课下也要加强阅读,培养热爱读书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