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Ⅲ湘教版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课时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Ⅲ湘教版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课时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5-07 18:4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100分 时间3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2012·肇庆模拟)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等市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香港和澳门。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平原面积广阔,为我国三大平原之一
C.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
D.河流纵横交织,但河流流量较小,不利于发展航运
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处亚热带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地理位置优势明显;这里平原广阔,水热丰沛,河流纵横交错。
答案:C
2.珠江三角洲地区优先于其他地区吸引外资的特定国内背景是 (  )
A.良好的区位条件
B.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C.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D.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解析: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实现的。
答案:C
3.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特征是 (  )
①以旅游业为主 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以出口加工业为主 ④以金融、服务业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轻工业和出口加工业为主。
答案:B
(2012·海淀模拟)下图为“广州市不同年份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读图回答4~5题。
4.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
B.2001年前城市人口增加主要源于当地农村人口的转化
C.2001年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
D.广州未来的城市化速度将不断加快
5.近年来引起广州城市化水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国家户籍政策的调整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解析:第4题,从图上可以看出,广州市的城市人口逐年增加,而农村人口在1983~2001年数量变化不大,之后迅速减少,故A项错误;受我国人口政策影响,在2001年之前,内地人口大量涌向珠江三角洲等东南沿海,造成广州市城市人口迅速膨胀,故B项错误;2001年以后,该地区农村人口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城市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移动加快,故C项正确;2007年,广州市农村人口数量比原来小得多,其城市化速度将变慢,故D项错误。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广州市城市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而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可能会导致逆城市化现象的产生。
答案:4.C 5.B
珠江三角洲地区要推进城市规划一体化,努力构建世界级城市群,据此并结合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完成6~7题。
6.与图中①②③对应的工业区是 (  )
A.美国硅谷、辽中南工业区、英国中部
B.班加罗尔、浙江温州、珠江三角洲
C.日本九州岛、意大利的中部、德国鲁尔区
D.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7.珠江三角洲工业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
①政策和区位优势完全丧失 ②交通发展缓慢,不能满足运输需要 ③工人的工资水平提高 ④能源短缺,能源价格上涨 ⑤产业升级投入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解析:第6题,图中①为高新技术产业,②为中小企业集聚的新兴工业,③为传统工业。辽中南工业区为传统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并不是建立在资源和能源基础上的传统工业区;长江三角洲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业区,既有浙江的乡镇企业,也有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第7题,珠江三角洲工业成本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劳动力价格上涨,原料、能源价格上涨,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进行产业升级需大量成本。
答案:6.C 7.D
(2012·潍坊高二期中)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8~9题。
8.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 (  )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B.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C.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D.森林、矿产资源→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解析:图中阴影地区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其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工业化从而带动了城市化。
答案:B
9.黄河三角洲与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  )
A.资源 B.交通
C.政策 D.技术
解析:黄河三角洲地区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如石油等,但长三角地区却缺乏,因此该题选择A项。
答案:A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和活力的地区之一,区域内城市与城市紧密相连,小城镇星罗棋布。据此回答10~11题。
10.在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中,建设项目“处处开花,点点结果”,这种情况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 (  )
A.重复建设,造成资金、财力、人力的巨大浪费
B.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整体发展
C.有利于发展各市区的区位优势
D.能节约用地,缓解土地资源的紧张状况
11.珠江三角洲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城中村”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B.是城市规模过大引起的
C.是城市规划和管理不够引起的
D.是城市重要的功能区之一
解析:第10题,城市建设项目“处处开花,点点结果”属于重复建设,不仅会占用耕地,而且还会造成资金、财力、人力的巨大浪费。第11题,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城中村”现象是城市规划和管理不够引起的,是制约城市进一步发展的隐患。
答案:10.A 11.C
12.目前,深圳市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忧虑。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
A.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C.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解析: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提高土地价格,在现实中均不可取,排除A、D,深圳市应努力发展第三产业,排除C。
答案:B
二、综合题(共40分)
13.北海、钦州、防城港是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题。(20分)
资料1:北海、钦州、防城港位置示意图。
资料2:北海、钦州、防城港2000~2004年三次产业产值表。
单位:亿元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北海 第一产业 19.78 16.42 18.07 17.54 19.93
第二产业 12.37 20.00 21.81 25.96 33.90
第三产业 13.22 37.33 42.37 40.81 47.05
钦州 第一产业 32.75 33.94 35.38 34.28 33.09
第二产业 9.50 12.00 13.88 13.30 18.87
第三产业 21.20 23.30 25.90 28.80 33.80
防城港 第一产业 11.96 11.87 11.77 11.13 11.80
第二产业 9.91 11.91 14.30 16.70 23.24
第三产业 15.45 10.04 19.12 20.89 23.19
材料3:北海、钦州和防城港城市化水平图。
材料4:2005年六省(市、区)GDP各占全国比例图。
(1)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海运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关于三城市2000~2004年的三次产业产值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__(单选题,填选项字母)。(2分)
A.北海市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B.防城港市第二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C.钦州市第三产业产值逐年上升
D.第三产业产值上升最快的是北海市
(3)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与三城市的城市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多选题,填选项字母)。(3分)
A.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是北海
B.2005年广西GDP小于重庆
C.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防城港
D.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钦州
E.2005年西南五省(市、区)GDP之和小于广东
(4)分析北海、钦州和防城港三港口发展中遇到的共同问题。(6分)
(5)提出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群的发展对策。(5分)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跨度大,综合性较强,认真分析图文资料,从中获取正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第(1)题,与提供的资料关联性不强,根据所学知识,从运量、运价上作出比较即可。第(2)题,从资料2中获得解题信息。第(3)题,分析资料3、4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4)题,结合所给资料可以看出,三个港口相距较近,竞争较为激烈,其城市本身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高,而且港口腹地的发展水平也较低,制约着港口的发展。第(5)题,从基础设施、交流协作、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运输量大;②运输价格(成本)低
(2)A
(3)ADE
(4)遇到的共同问题: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港口腹地发展水平较低);②周边港口多,竞争激烈;③城市化水平较低,工业化水平不高。
(5)发展对策:①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②提高港口管理水平;③加强港口之间的交流协作;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⑤加强区域经济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4.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并回答问题。(20分)
(1)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4分)
(2)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城市群。(城市填图中代码,省市填简称)(4分)
a.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以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并加强与香港、________两个特区的协调,打造一个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b.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核心,地跨________三省市,龙头城市上海市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该城市群目前的特大城市有________,不久这里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
(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4分)
(4)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4分)
(5)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4分)
解析:本题以珠三角与长三角经济发展示意图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了两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及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可从位置、地形、交通、劳动力等方面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共同或不同因素。随着两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耕地、能源紧张以及生态破坏成为它们共同面临的问题。
答案:(1)①两区同处在河流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②三角洲地形平坦,水网密布,降水充沛,土壤比较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③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
(2)a.A G F b.⑤ ⑥ ⑧ 沪、苏、浙 ①③⑤⑥⑧
(3)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靠近东南亚,毗邻香港、澳门,地理位置优越;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低廉;是著名侨乡之一;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有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4)基础建设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土地资源紧张,农业基础明显削弱;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环境质量下降;工业的迅速增长,导致能源紧张。
(5)积极发展核电,建设了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加快“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