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常见的传染病及其病因。
2、说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3、举例说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能力目标
1、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2、提高分析能力并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传染病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生活的态度。
2、培养正确对待病人以及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情感,并激发起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列举常见的传染病。
2、说明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图片及资料
学生收集传染病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联系新闻事件,导入新课
出示新闻事件:近日,盐城各大网站上均出现了这样的消息:盐城第三小学多名学生感染诺如病毒,学校紧急停课7天!
师:学校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措施?
生:因为感染诺如病毒会传染。
师:对,因为它是传染病。你知道什么是传染病吗?传染病又是如何流行的呢?有哪些办法能预防并控制其流行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学习和探讨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一)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活动一:常见的传染病
1、说出自己或亲人曾经患过的疾病。
2、按照“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区分。
类别 传染病 非传染病
再判断:根据疾病是否传染,判断下列疾病的种类。
流行性感冒、龋齿、肺结核、贫血、近视眼、沙眼、高血压、狂犬病、癌症、禽流感、糖尿病、艾滋病
传染病:
非传染病:
(二) 传染病的概念
师:你们知道传染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吗?
生1:病毒
生2:细菌
师:除了病毒和细菌,还有哪些也会引起传染病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图片展示:
病毒:流感病毒、狂犬病毒、艾滋病毒等。
细菌:破伤风杆菌 、结核杆菌
真菌:引起脚气、灰指甲
寄生虫:血吸虫、蛔虫
总结: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都有可能引起传染病。
引导学生思考:能引起传染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统称为什么?
学生自学:病原体
师生共同总结传染病的概念:
由病原体大量生殖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举例分析:
人和人之间相互传播——流感、艾滋病等
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禽流感、狂犬病等
(三) 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
引导思考:传染病为什么会流行呢?
情景再现:小明患了流感,过几天他的同桌小丽也患了流感。
活动二:自主学习 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
结合情景再现,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传染病的传播必须具备哪些基本环节?
学生分析:
小明——传染源,小丽——易感人群,空气——传播途径
资料再分析:一位患甲型肝炎的同学通过与其他同学共同取食,可能将甲型肝炎病毒传播给其他同学。
学生分析:
患甲型肝炎的同学——传染源,其他同学——易感人群,共同取食——传播途径
过渡:大家都传染病的基本环节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各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
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生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或动物。
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只有患病的人或动物才是传染源?
强调:病原体携带者也是传染源。
2、传播途径
2.1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健康人体所经过的途径。
学生看图判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2.2传染病的类型 (根据传播途径分类)
呼吸道传染病——空气传播
消化道传染病——食物、水
血液传染病——血液
体表传染病——接触
2.3图片展示并介绍不同类型的传染病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感冒、麻疹、肺结核、百日咳、腮腺炎等
消化道传染病——甲肝、细菌性痢疾、蛔虫病、蛲虫病等
血液传染病——乙肝、疟疾、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体表传染病——破伤风、狂犬病、沙眼、淋病、血吸虫病等
3、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能力而容易感染的自然人群。
举例:老人、小孩、孕妇等
(四) 传染病的预防
过渡:了解了传染病的基本环节,那么我们该如何预防传染病呢?
活动三:自主学习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学生结合教材88页,自学传染病的预防
学生总结: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
如何控制传染源?
如何切断传播途径?
如何保护易感人群?
学生交流:
隔离—控制传染源;通风、戴口罩等——切断传播途径
锻炼身体、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学以致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传染病?
学生分析: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过渡:艾滋病已成为21世纪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传染病之一。你对艾滋病了解吗?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又有哪些预防措施?
(五) 关注艾滋病
简介知识: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9月我国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共计65.4万例,累计死亡20.1万例。与此同时,约有三分之一的感染者和病人尚未被发现。
活动四:讨论 表25-3 2011年我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学生4人一组,阅读我国艾滋病状况的材料。
2、根据资料,提出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建议。
传播途径 比例
性传播 63.9﹪
静脉注射吸毒传播 28.4﹪
有偿采供血、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传播 6.6﹪
母婴传播 1.1﹪
总计 100﹪
学生总结:
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性行为、血液、母婴
学生经过讨论,提出预防艾滋病的方法和建议:
生1: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生2:到正规的医院接受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
生3:不到非正规的医院、诊所打针、拔牙或接受手术;
生4:不与别人共用牙刷、剃须刀;
教师补充:
不到消毒不严密的理发店理发或美容;
洁身自爱,不搞卖淫嫖娼;
进一步交流:与艾滋病人正常接触会感染吗?
总结并达成共识:
与艾滋病人握手、拥抱、共用学习用具和电话等都不会感染艾滋病。
进一步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对待艾滋病患者?
情感教育:对于艾滋病感染者,我们不应该歧视,应给予他们温暖和关爱,并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
结束语:“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传染病的常识,也知道了在我们的身边生存着各种各样的病原体,为了能更好的生活和学习,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生活的态度,从小事做起,注意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不给任何病原体以可趁之机!”
三、课堂回顾
1、传染病概念:病原体
2、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
① 传染源;② 传播途径——传染病类型; ③ 易感人群
3、预防措施
① 控制传染源 ② 切断传播途径 ③保护易感人群
4、关注艾滋病
四、自我评价
1、判断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环节:
人食用了被蛔虫卵污染的瓜果蔬菜后可能患蛔虫病,其中被蛔虫卵污染的瓜果蔬菜属于传染病传播的哪一环节?(传播途径)
2、判断下列各种做法属于传染病预防的哪一措施
隔离、治疗SARS病人;洗手;接种疫苗;戴口罩;消毒;锻炼身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