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学 科 数学 设计者 审核者 授课时间
课 题 数据的频数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频数、频率等概念,会对一组数据进行统计,列出相应 的频数分布表,并制作频数直方图。 2.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探究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更好的了 解现实生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重点】 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掌握制作频数分布表的步骤,熟练制作频数分布表、频数直方图。 【难点】 合适分组,如何确定分点。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出示问题: 师:我们学习了用统计图和统计表描述数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统计图吗 生: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师:你还记得各统计图的特点吗 生1: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生2: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地反映事物变化的情况. 生3: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二、新课: 师:出示图片,带领同学了解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渗透同学们环保意识.并引出课本上的问题1. 师:大屏幕出示问题1.请同学们完成表格. 生:两人一组完成表格. 师:(1)说说这30天的空气质量,根据国家公布的级别,良好级别各占多大比率? (2)该校学生估计该地今年(按365天计算)空气质量达到优级别的天数约是110天,你知道他们是怎样估计出这个结论的? 生1:空气质量优和良的共21天,所以天气质量较好. 生2:用365乘以空气质量优占30天的百分比可以得出大约是110天. 师:问题1启示我们:面对大量的数据,要想从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常常先要选择好合适的统计表,把相差不大的数据放在一起,进行适当的分组,然后统计出落在各个小组内数据的个数。这样,便能反映出这批数据的分布规律。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具体的例子,学习这种分析数据的分布方法。 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健康状况. 出示图片,导出课本问题2. 师:大屏幕出示问题2 师:为了了解这批数据反映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对它分析。 师:计算极差。极差=这批数据最大值-最小 值。请同学们计算这组数据的极差. 生:极差=62-15=47 师:2、确定组距和组数。组距指的是每个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数= 师:确定组距时一般应遵循以下两点分析: 1、每个小组的组距相等。 2、数据总数小于100时,应分为5---12组。 3、确定分点。由最小值15开始依次加上组距即可分为:15—23,23---31,31---39,39---47,47---55,55---63这6组。请同学观察这批数据,这样分组会出现什么问题? 师 :这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呢 生:可以在确定好的分点的基础上多取一位小数,并使其稍小于原来的分点。 师:4、列频数分布表。出示频数分布表,要求同学两人一组完成频数分布表。 师:给出频数、频率的概念。 师:5、画频数直方图。在黑板上和一起制作频数直方图。 三、例题赏析 师:大屏幕出示问题。 师:提出问题:(1)身高在161.5以上的学生有多少?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 (2)估计我校八年级400名学生中身高在161.5以上的约有多少人? 生1:身高在161.5以上的学生有:8+2+1=11,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 生2: 八年级学生身高在161.5以上的学生有: 四、巩固练习: ①对某班40名学生数学成绩进行统计,80~90分小组的频率是20%,则成绩在80~90这个分数段的人数是_____人 ②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是125,最小值是34,若确定组距是14,则组数是_____ ③将50个数据分成3组,第一组频率是0.2,第三组频率是0.5,则第二组频率是____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课的探索,你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 生1:. 学会使用统计表、统计图使数据一目了然。 生2 :我知道了什么是频数、频率。 生3:我学会了制作频数分布表和频数直方图。 师:很好,大家说的很全面我们还要注意以下3点: (1)组数要合适。 (2)分点数据要多取一位。 (3)频数、频率要分清。 教后修改
作业设计 1、课堂作业:p112习题20.1第一题。2、课后作业:同步练习p88—p89。
板书设计 复习 四、练习 频数分布表制作步骤的探究 五、课堂小结 三、例题
教学反思 由生活中同学们所熟悉的问题入手,引导同学在面对大量数据时,如何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从而让同学认识到数据整理的重要性,进一步引出数据整理的另一种方法---频数分布表与频数直方图。在对制作频数分布表步骤的探索中,应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组距与组数更合理,如何确定分点能够避免同一个数据落在不同的组内。在这方面我觉得引导的还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