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第二单元
单元主题阅读
单元主题——小说阅读
阅读概览
思想主题:所选篇目都围绕本单元“人物画廊”的主题,作品风格各异,写法不同,塑造了各类人物形象,一个是农村的校长,一个是天津卫有绝活的手艺人,一个则是新上任的年轻局长。构成了一幅各具情态的人物画廊。
篇 名 阅读指引
《拱桥》 题目“拱桥”别具深意,作品塑造了一个“宽厚、踏实、温热,对教育有奉献精神、对学生无限关爱”的校长形象,感人至深。
《刷子李》 小说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设置悬念和衬托的手法增强文章情节的起伏,可读性加强。
《新官上任》 小说写新官微服履新所遭遇的人和事,令人啼笑皆非的同时让文章的主旨更为深刻,引人深思。
(一)拱桥(17分)
老臣
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
听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虾,还有课本上的赵州桥。
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那时,他已在村庄东边一座老旧的石屋里,当了许多年的校长。其实,校长、老师也就是他一个人。
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胡茬子布满两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总是硬扎扎的。哪位男生犯了纪律,他从不打手板,而是低沉着嗓音说:“把手伸出来吧,手背儿。”他的大手便把你的小手抓牢,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儿,来回蹭那么几下,让你觉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痒痛。因此,我们对他宽宽的下巴充满畏惧。
我那时读三年级,很捣蛋的,有次挨了扎,便对同班的二青说:“校长的下巴要是脚后跟儿多好,咱就不怕他了。”脚后跟儿同校长的下巴比起来,的确有本质的不同,光溜溜的,没有钢针一样的胡茬,手背拂上去很平展的。二青听了,先是嘎嘎笑了两声,然后就当了叛徒,把我出卖给校长。校长便把我找去,用浑浊的老眼定定地望着我,说道:“你真的怕我的下巴?”
我望着他宽阔的脸,敬畏地点点头。
他用手掌刮刮下巴,发出“嚓嚓”的响,说:“怕就别捣乱了,小子。”
除了用下巴刮手背儿,他对我们很好,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
山里人家,稀稀落落的,校舍三面倚山,一面临沟。我和其他十来个学生,上学放学是要过沟的。那条四五丈宽的沟,冬天干涸,
雨天却气势汹汹,浊流滚滚。沟上没有桥,水虽仅齐校长的膝盖,但对十来岁的孩子可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了。
我攀“拱桥”只一次,是在怨校长下巴不是脚后跟儿不久。
洪水把我们隔在这岸,校长便从那岸过来,在水中蹚来蹚去。没人能替他,一个学校三个年级一个老师,校长是最年长的,我和二青则是第二、第三年长的。我是不好意思让他背的,一是觉着有关脚后跟儿的比喻对不起他,二是觉着自己大了不能让人背,尤其是让一个老人背。八个同学给背过对岸,只剩下我了,再没办法去躲。校长已垂着弯背,哗啦哗啦蹚水过来了。他浑身透湿,喘气的声音像是在拉风箱。
“来吧。”他蹲下来,袒给我一面弓形的脊背。
“不!”我拒绝,说:“我敢过。”但这是吹牛,水浑浑的,浪头一个撵着一个,看着都让人晕眩,何况那水要淹没我的肚脐眼儿呢?
“来吧,孩子。”他又说。拱形的脊背一动不动,静等我伏在上面。
我急得要哭了,我该怎么办呢?
“别不好意思,爷爷背孙子嘛。该上课了,快来。咱爷儿俩得赶紧过去,同学们在等呢。”他不容拒绝地说道。
我闭上眼睛,趴上了那座“拱桥”。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迈下水去。浪声灌满双耳,我却趴得紧紧的,与那面脊背紧紧箍在一起。
临上岸时,校长趔趄一下,但我并没有掉下拱桥,因他宽大的手紧紧扳着我。“这不过来了吗?”他说。是的,过来了,我从桥上滑下,落在坚实的大地上,站着。
校长却没有站着,而是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苦笑着脸,说:“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他的模样,真像一座坍塌的拱桥。
喘吁了一会儿,他站起来,我们拥着他走向老旧的教室。二青靠近我,说:“校长背你过河,不是走的,是爬。”“爬”用来说人是贬义,我讨厌他说校长“爬”,便狠踹了他一脚。
那年秋天,我转学了,校长也走了,他实在再也教不动书了。小学校便黄了数年,直到盖起希望小学。已当了乡长的二青说:“盖座拱桥吧!”于是,通往学校的沟上就有了座石桥……
许多年过去,我过的桥比小时走的路还多,但我忘不了那座拱桥。那座宽厚、踏实、温热的血肉拱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
(有删改)
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写出“拱桥”在文中蕴含的三层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拱桥”的三层含义:①校长年老,脊背弯曲,形如拱桥。②校长背学生过河,仿佛一座血肉拱桥。③校长教书育人,是孩子成长的桥梁。
【解析】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可以从原文以下语句来概括,“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比如,下雨天,他的弯背就成了座真的拱桥”,还要注意文中隐藏的含义:校长教书育人,是孩子成长的桥梁。
2. 文章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写校长的“老”,试举两例简要说明。
(4分)【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肖像(外貌)描写。“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用满脸皱纹直接描绘校长的老态。②语言描写。“老了,老了,我背你们爹妈时,可不是这副模样”用他自己大不如前的感叹突出他的年老力衰。③动作描写。“趔趄”“瘫坐”“爬”等背学生过河时的动作,十分吃力勉强,突出了校长的年老力衰。
3. 从叙事安排角度来看,文章画线句子中“爬”这个动作,是否显得突兀?为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突兀。因为前有伏笔,如“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或:“瘫坐在地,大张着缺牙的嘴倒气”)。
【解析】文章的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时为了文章情节的需要,可在文章的前面有一些必要的暗示,所以在读文章的时候,要仔细阅读。“身体被浮载起来,晃晃悠悠”,说明“爬”的动作符合当时的情形。
4.这座“拱桥”具有怎样的特点?如何理解这座桥“让我一生都走不到头”?(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座“拱桥”有“宽厚、踏实、温热”的特点。②校长对教育的奉献精神、对学生的关爱,让“我”永难忘怀、终身受益。
【解析】文章结尾往往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还有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天津卫的人,全是硬碰硬。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待着。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自来唱大戏的,都讲究闯天津码头。天津人迷戏也懂戏,眼刁耳尖,褒贬分明。戏唱得好,下边叫好捧场,像见到皇上,不少名角便打天津唱红唱紫、大红大紫;可要是稀松平常,要哪没哪,戏唱砸了,下边一准起哄喝倒彩,弄不好茶碗扔上去,茶叶沫子沾满戏袍和胡须上。天下看戏,哪儿也没天津倒好叫得厉害。您别说不好,这一来也就练出不少能人来。各行各业,全有几个本领齐天的活神仙。刻砖刘、泥人张、风筝魏、机器王、刷子李等等。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擅长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
(二)刷子李(17分)
冯骥才
刷子李是河北大街一家营造厂的师傅。专干粉刷一行,别的不干。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任嘛甭放,单坐着,就赛升天一般美。最叫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别不信!他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倘若没这本事,他不早饿成干儿了 这等传说,你说神不神!
这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楼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楼房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
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 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 那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
(有删改)
1. 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总领全文,通过写天津的世俗民风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最。②为刷子李的出场做铺垫。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 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品析语言】
(1)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父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搜索”的意思是仔细寻找,写出了曹小三对刷子李高超技术的惊奇、佩服以及对证明刷子李刷墙绝活是否属实的期待。
(2)但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扫一眼”写出曹小三发现师傅身上有一个白点,对师傅手艺高超的质疑,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为下文“刷子李”最后掲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起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3.文章的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用对比、烘托的手法,通过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拥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3. 文章的主人公是刷子李,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采用对比、烘托的手法,通过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拥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解析】本文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曹小三目的只有一个,即通过他来对比烘托刷子李的超凡技艺。同时,从他眼里观察刷子李的“艺高胆大”,增强了事件的可信度,使小说的真实性更加突出。
4.刷子李是个怎样的人?试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通过写刷子李刷墙时只穿黑衣黑裤,如果身上有白点就不收钱等写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②对徒弟细微的内心活动体察入微,体现了他心细如发的特点。③和李管事谈事时的派头十足体现了刷子李的大胆自信。
【解析】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他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夏冰有晨练的习惯。健壮的体魄加上他的娃娃脸,让他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小许多。一早起来,眼看窗外飘着的鹅毛大雪,他坐不住了。
夏冰因才华出众、处事果断、作风过硬,最近被提拔到城建局当一把手。本来,组织部门已跟他约好,明天就送他走马上任。但是,眼前的这场大雪,就如同在他头顶上垒起了一座雪山,随时都会崩塌。真的是悬念迭起呀!道路畅不畅通?自来水管道是否爆裂?种种想到或者没有想到的问题,就像眼前的大雪在他脑子里一片混沌……
匆匆吃完早餐,一看表还不到7点,他决定自己的履新就从今天开始。既然是履新,就得有新气象。那这第一天上班就走过
(三)新官上任(17分)
李景文
去好了,正好留心下一路的市容市貌有什么问题。一跨出楼道,他就被纷纷扬扬的大雪吞没了,行走变得身不由己。然而,户外清新而凛冽的空气使他更加激昂,银装素裏的城市其实颇有诗意,他的步伐更稳了。在途中,他看到身着橙色衣帽的环卫工人顶风冒雪在清除厚厚的积雪,心中就有一种别样的感动。
走到城建办公大楼,他花了一个多小时。值班室里,一个年轻的保安正在埋头玩手机。他便憋不住地说,注意别伤着眼睛,铲铲雪还带锻炼呢。
你是谁呀?有这么说话的?保安斜着眼睛扫了他一眼。
我是新来的……
站着说话不腰疼,门口有的是锹,那你铲呀!
夏冰听出了话中的讥讽。他搓搓手,想到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句古话,就二话不说拿了一把铁锹开始铲雪,从大楼的台阶一路铲下去,全身心投入,越干越欢,渐渐他的身后便铲出一条道来。连老天也仿佛被他的冲天干劲吓着了,雪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停了。当他欣慰地回望时,却看到保安也拿着一把锹快步朝门口走……
尚主任,您来这么早!保安一脸媚态。
好,都把雪铲了。尚主任眯缝着眼打量夏冰,这位是……
他说要跟您报到。心虚的保安说完就开溜了。
哦,是小夏。尚主任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口吻说,在机关,就是要见眼生情,能上能下。
夏冰点点头,我初来乍到,还望主任多提醒。
既然进了一个庙,就不是外人了尚主任拍拍夏冰的肩说,刚
才在路上,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话是说得哆哆嗦嗦,好像是给我们单位送空调的师傅出了车祸,在大转盘那儿吧,你就赶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人命关天呀!夏冰心里一惊,忙问,师傅伤着没有?
师傅的事,雇主是跑不脱的。尚主任撇了下嘴说,你看看空调坏掉了没有?要不要更换?商家什么时间能安装到位?
这不是本末倒置嘛!夏冰的口气有些像争辩。
俗话说,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尚主任的脸色很不好看,现在,这个美差就交给你了,空调可是给新局长换的,今天不吃饭也要安装到位!
新局长未必要吧!再说,局长室的空调是不是可以修一下,也许加点氟利昂就行了。夏冰想尽量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些,但是却越说越激动,老尚是不是这个理儿?一台空调跟人的生命比起来,可以说微不足道……
你……教训我?尚主任气急败坏地说,简直目无领导!
领导心中要有群众!夏冰微笑着说。
群众,满大街都是群众,你问得了吗?真是站着说话腰不疼。 尚主任说着头也不回地走了。
尚主任最后说的话,听上去很耳熟,但是夏冰没有工夫跟他计较,随即打车赶到出事地点。三个交警正在现场处理事故,肇事的师傅在一旁吓得不轻,原来不是送货的他受了伤,而是因雪天路滑,他开的电瓶车碰倒了一个老人……夏冰当即打120将老人送往医院。一做CT,三处骨折。很快,警方来电话说老人的亲属马上就到,夏冰迎上去,一看却是尚主任。
夏局呀,我真是老眼昏花,有眼不识泰山!尚主任双手紧握着夏冰的手直摇,我把您当成……也是今天来报到的小夏……
我哪里有你说的那么年轻!夏冰说,当然,改正了就好,你不是也赶来了?
唉,教训太深了!尚主任满脸羞愧地低下了头,被撞的,是我的老父亲……
(有删改)
1.夏冰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责任心强,工作认真负责。表现在夏冰自己一人悄悄上任,只怕大雪会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不便。②身体力行做出表率。表现在夏冰在被保安讥讽后,毫无怨言地一人去铲雪。③一身正气,关心民众。表现在夏冰在听说送空调的师傅半路出了事,首先想到的是师傅的安危。④有一颗宽容的心。表现在尚主任向他道歉,他原谅了尚主任
2.小说多次写到雪,有何作用?(4分)【环境描写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②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
③以“雪”的寒冷陪衬夏冰对待工作与群众的火热的心。
【解析】全文的事件都与雪有关:夏冰因下雪而提前上任;到单位首先去铲雪;因为下雪送空调的师傅出了事而与尚主任的处理态度不同;因为送空调的师傅在雪天撞倒的老人是尚主任的父亲而让尚主任明白了该如何去正确处理事件。所以说雪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在文中也起到交代时间的作用,并以“雪”的寒冷来陪衬出夏冰的一颗火热的心。
3.小说结尾尚主任感叹“教训太深刻了”,简要分析尚主任收到了哪些深刻教训。(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没有弄清对方的身份,就开始大摆官架子,批评了自己的上司。②处理公事时,一心只想着讨好上级,忽视民众的利益,最终受害者反是自己的父亲。
4. 本文善用对比手法,找出三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安只顾玩手机而嘲讽夏冰铲雪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与他看到尚主任便拿着铁锹准备铲雪形成对比;尚主任对夏冰“一台空调跟人的生命比起来,可以说微不足道”的观点表示愤怒,与后来发现自己弄错了夏冰的身份而主动道歉形成对比;尚主任在知晓送空调的师傅出事时,只关心空调能否如期安上,与夏冰一心关心送空调师傅的安危形成对比。表现了尚主任与保安一心巴结上级,工作不务实的作风,突出了夏冰的为人的正直与工作的认真负责,让文章的主旨更为深刻,引人深思。
【解析】对比,就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这篇文章的对比主要表现在夏冰与尚主任的工作态度,保安对夏冰与尚主任的不同态度,尚主任对夏冰的不同态度,尚主任对送空调师傅出事的处理态度上,分点概括出三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