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狮子和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狮、称、禁”等9个生字,会写“狮、鹿、塘”等12个字。正确读写“狮子、鹿角、欣赏”等词语。
2.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并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4.抓住鹿角和鹿腿的特点和作用,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并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教学难点
抓住鹿角和鹿腿的特点和作用,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激趣,揭示课题
1.请同学们先看一张图片,(出示课件)这是什么?(一头凶猛的狮子),这一张呢?(一只漂亮的鹿)它们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相机板书课题:狮子和鹿。
3.今天,我们就一起跟课题打打招呼吧!能读得再响亮些吗?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1.多形式朗读。
a.学生试读。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2.相机认读字、词,指导书写。
(1)分小组认读生字新词。全班齐读。
(2)将生字脱离词语,指名认读,全班跟读。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着重分析指导“狮、鹿、塘、赏、致、配”的写法,以及“鹿、赏”的笔顺,并在黑板田字格中示范。
a.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说自己的发现。
“狮、塘、映、欣、致、配、传、哎、叹”都是左右结构,“狮、塘、映、传、哎、叹”都是属于左窄右宽的字。“欣、致、配”属于左宽右窄的字。
“赏” 属于上下结构的字,最后一笔为点。
“鹿、匀”属于半包围结构的字。
c.学生写字。
3.检查课文整体感知情况。
a.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概括故事方法指导:人物、地点、时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b.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层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课堂练习
呈现课堂练习,与学生共同完成。
四、布置作业
推荐课外阅读——《伊索寓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默写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二、分段研读,探究解疑
1.学习第1~4自然段。
a.轻声读第1~4自然段,分小组合作交流: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写鹿在池塘边欣赏自己美丽的角,抱怨自己细长的腿。
b.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注意:第二段读出吃惊的语气。第三段读出鹿对自己角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全班齐读。
2.学习第5、6自然段。
a.就在鹿开始抱怨自己的腿时,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请各自轻声朗读第5、6自然段,看看谁来了?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尤其是第5段,语速加快,读出形势的危急。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a.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
b.齐读第6自然段。
3.学习第7自然段。
齐读,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写鹿逃生后,明白了一个道理。
三、品读感悟,学习语言表达
(一)欣赏鹿角的美丽
1.小鹿是怎么欣赏自己的呢?请你找一找课文哪些句子是写鹿欣赏自己的角?请用“ ”画出来。
明确: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这是鹿对自己角的赞美。两个“多么”表现出鹿自豪的心理。同时把角比作珊瑚,形象地写出了鹿角的美丽。
2.同学们找的特别认真,谁愿意读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3.你从哪些地方读懂了鹿的确很欣赏自己的角?
4.图文对照朗读。
师:你们看,鹿正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美丽的角呢。他越看越得意,不禁发出感叹:全班解读句子——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二)感受鹿腿的难看
1.鹿是怎么抱怨的呢?请你用“ ”画出鹿抱怨鹿腿的语句。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是对鹿的神态描写,表现了鹿对自己腿不满意。“唉,这四条腿……美丽的角呢!”是对他的语言描写,进一步表现了他对腿的看法。
2.你从哪些词语看出了鹿对腿的不满意。
(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3.请大家一起做一做小鹿噘起嘴,皱起眉头的样子吧!再一起朗诵来抱怨一下,读出鹿对腿的不满意。全班齐读。
四、课堂练习
呈现课堂练习,与学生共同完成。
板书设计:
狮子和鹿
欣赏 角 差点送命
抱怨 腿 狮口逃生
长处——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