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有几棵树教案
目标 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加几的各种方法。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重点 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重点 突破 联系灵活、有趣的数学情境,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难点 探究8加几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 突破 结合情境,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教法 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学法 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活动,探究8加几的计算方法。
课前 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一起观察相关的情境图。
学生 小棒。
过程 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年植树节,同学植了一些树,它们现在正在茁壮成长。 一起观察教材第81页的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意。
探新 1.一共有几棵树? 师:想一想,一共有几棵树,怎样解决? 生:列式8+6=14 生:6+8=14 (教师板书) 师:你是怎样得出14的? 生:数一数······ 师:有什么好的方法能很快算出结果吗? 请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小组合作,用你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借助学具想一想、算一算。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组内交流方法。 师:你一定想出了自己的好方法,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吗? 下面请小组长组织,先在组内商量计算的方法,再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 学生在组内讨论的时候,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及时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的讨论。 (全班交流成果。)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讨论的情况? 生:从8接着数9,10,11,12,13,14; 生: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 生: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 谁要补充? 他的方法怎么样?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在学生汇报时,可以让学生拿着手中的学具边演示边说,也可以直接口述。其他的同学可以补充,不明白的可以相互质疑。 2.优化算法。 一起观察教材第81页(毛毛虫)的情境图。 师:用下面的方法计算8+6,你能看懂吗?独立观察,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生:把6分成1和5,先算8+1=9,9+5=14 生:把6分成2和4,8+2=10,10+4=14师: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指导学生交流,相互评价。 3.圈一圈,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指导学生交流不同的想法。
巩固 1.摆一摆,算一算。完成教材“练一练”的第1题。 指导小组活动。 重点交流:6+8是怎样摆的?怎样想的? 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口算方法。 2.圈一圈、算一算。完成教材“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指导学生交流时,指导学生在算4+8时怎么想的? 帮助学会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3.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练一练”的第3、4题。 开火车形式交流答案。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
(2):
(3):
反思 在这节课中,学生们学得生动活泼,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自然而然地进射出来,充分体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鼓励学生学习算法多样化要在尊重学生的独立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如果从过去的教学理念出发,的确可以向学生点明哪种方法是最好的,既节约时间,又把科学的东西简单明了地教给了学生。但是,新的课程标准要求“三维”目标,除了过去我们一再强调的知识与技能外,还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浑然一体。怎样让每个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建立学习的信心,热爱数学课堂?这样的情感与态度,是应该从每一节课开始培养的。一年级,这是一个刚刚燃起思维火花的年龄。这时候,教师任何一个不恰当的眼神、手势,一句不经意的言语,都有可能化作浇灭儿童思维火花的冰水。这几种算法,在我们看来,有些确实不尽完美,但这毕竟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适合他们的方法就是最好的。
板书 有几棵树 8加几 8+6=14 6+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