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电容器的电容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word版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4 电容器的电容 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三册(word版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05 09:3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电容器的电容
【教学目标】
1.了解电容器概念及基本作用。
2.了解电容器的结构,了解常用电容器种类。
3.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跟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教学重点】
电容的概念,影响电容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电容的概念,电容器的电量与电压的关系,电容的充、放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两块相互靠近,平行放置的金属板,如果分别带上等量异种电荷,它们之间有没有电场?
两金属板间有没有电势差?
教师归纳小结
由此可见,相互靠近的两金属板构成的装置具有储存电荷的作用,或者说它可以容纳电荷,而两板所带正、负电荷越多,板间电场就越强,两板间的电势差就越大。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使两金属板带上正、负电荷呢?
将两金属极分别按到电源的正、负两板上(同时画出电路)
将“25V,4700μF”电容器(出示实物)充以16V电压,然后短路放电产生白炽的火花,并发出较大的声响。然后教师明确告诉学生“电容器可以容纳电荷”。
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学生疑惑)现在我们来学习有关电容器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
1.电容器
电容器是电气设备中的一种重要元件,在电子技术、电工技术中有很重要的应用。收音机、电视机、充电器、电风扇、日光灯等电器中有广泛的应用。
(1)电容器的构成
在两个相互靠近的导体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也叫电介质)就是一个电容器。这两个导体叫做电容器的两个极。
教师出示平行板电容器、纸介电容器(展开),介绍它们的内部结构,并指出平行板电容器是最简单的电容器,再介绍一般电容器的符号。
2.常用电容器
教师介绍常用电容器的种类:
(1)固定电容器:电容固定不变。
(2)可变电容器:两极由两组铝片组成,固定的一组铝片叫做定片;可以转动的一组铝片叫做动片;空气为电介质。(通过改变两极间的正对面积或距离来改变电容。)
3.电容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演示电容器上的参数强调电容器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电容器的击穿电压
加在电容器两极板上的电压不能超过某一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电介质将被击穿,电容器损坏,这个极限电压称为击穿电压。
(2)电容器的额定电压
电容器正常工作时两极板上的最大电压。
电容器外壳上标的就是额定电压,它比击穿电压要低。
(3)电解电容器的极性
电解电容器在使用时注意正负极,长引脚为正极。
【例题1】
某电容器上标有“1.5 μF 9 V”的字样,则( B )
A.该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不能超过1.5C
B.该电容器所加电压不能超过9 V
C.该电容器击穿电压为9 V
D.当给该电容器加4.5 V的电压时,它的电容值变为0.75 μF
4.电容器充放电
使电容器带电叫做充电,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接电池组的正极,另一个极板接电池组的负极,两个极板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上所带电量的绝对值叫做电容器所带的电量,充了电的电容器的两极板之间有电场。两板之间有电势差(电压)
使充电后的电容器失去电荷叫做放电,用一根导线把电容器的两极接通,两极上的电荷互相中和,电容器就不带电了,放了电后两极之间不再存在电场,也没有电势差。
教师讲解充、放电过程电荷移动,电场、电势差的变化。
5.电容
电容器充电后的带电量跟两极板间电势差有什么关系?(学生疑惑,思考片刻)我们用实验来分析。
分别用8V、12V、16V电源给“25V 4700μF”电容器充电,再放电,观察放电的火花与声响(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结果:
“25V 4700μF”充8V,放电产生桔红色火星,几乎无声音。
充12V,放电产生白色炽光,有声音。
充16V,放电产生更强的白炽火花,很大声音。
由此可知,电容器充电后的带电量Q,是跟它的两极间的电势差(电压)有关的。两极间电势差随所带电量的增加而增加。
用不同电容器重做上述实验,又如何?
用16V电源分别给“25V 4700μF”和“25V 1000μF”的电容器充电,再放电。
结果:
“25V 4700μF”放电产生白炽的火花放电
“25V 1000μF”放电产生桔红色的火星放电
由此可知,不同的电容器,电势差增加1V所需要增加的电量是不同的。
师生总结实验结果
同一电容器,两极间电势差随所带电量的增加而增加,对不同的电容器,电势差增加1V所需要增加的电量是不同的。
为了表示这种特征,我们把使电容器的两极间的电势差增加1V所需的电量,叫做电容器的电容。
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增加1伏所需的电量多,电容器的电容大。所需电量少,电容器的电容小。因此,电容是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这种情形相当于直筒容器容纳水的情形,以下两个不同的容器,要使水面升高1cm所需的水量不同,乙容器比甲容器所需要的水量多,说明了乙容器容纳水的本领比甲容器大。(类比法)
电容器 水容器
容纳储存电荷 容纳储存水
电荷量Q 水量V
电势差U 水位差h
电容C 横截面S
电容的符号是C,国际单位制里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
教师说明法的含义,再介绍较小的单位微法、皮法。
1μF=10-6F 1pF=10-6μF=10-12F
电容是表征电容器容纳电荷特性的物理量,它的大小是由电容器的本身结构决定的(如装水容器的装水本领由容器本身结构决定一样)电容器的电容跟两极板的正对面积、两极板的距离以及两极板间的电介质都有关系,增大两极板正对的面积,电容就增大。减少极板间距离,电容也增大。
6.平行板电容器电容
电容器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1)构成:两块平行相互绝缘金属板。
构成里可强调一下:①两极间距d;②两极正对面积S。
描述一对平行板的几何特性。
注意说明,两板所带电量应是等量异号的(前面实验已证明)。
(2)量度:,Q是某一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
(3)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
实验:先说明静电计的作用:指针偏角越大,指针与壳间电势差越大。
充电完毕后,断开极板A、B与起电机连线,Q不变,改变A、B极板间距离,可见板间距增大时,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大,板间距减小时,静电计指针偏角减小。
分析:d增大,C=,Q不变,U增大,C减小。d增大,C=,U减小,C增大。
①理论和实验精确证明:C∝
实验:改变AB两板正对面积S,可观察到S增大时,指针偏角变小;S减小时,指针偏角变大。
分析:Q不变,U减小,C=,C增大,S增大。Q不变,U增大,C=,C减小,S减小。
②理论和实验可精确证明:C∝S
实验:固定A、B位置不变,把电介质板插入,可观察到电介质板进入过程中,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小。
分析:Q不变,U变小,C=,C变大。
电介质一般指绝缘物质,无自由电荷,电荷可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当绝缘物质处于外加电场中时,这些电荷受力,其分布将发生一定的变化,在靠近正极板表面上出现负电荷,在靠近负极板表面上出现正电荷。这些电荷不是自由电荷,而是被束缚在电介质上,不能自由移动。这些束缚电荷使板间电场削弱,两板间电势差U降低,从而使静电计指针偏角减小。
③两极板间插入电介质时比不插入电介质时电容大。
给出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公式:C=,ε为介电常数,k为静电力恒量。
这里也可以用能的观点加以分析:电介质板插入过程中,由于束缚电荷与极板上电荷相互吸引力做功,电势能减少,故电势差降低。
(4)几种常用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电介质 空气 煤油 石蜡 陶瓷 玻璃 云母 水
1.0005 2 2.0~2.1 6 4~11 6~8 81
(5)平行板电容器内电场:
实验:(建议)在一块金属板上固定一些细尼龙丝,把两金属板平行正对放置,并用起电机使两板带电,可见尼龙丝几乎垂直于板,且相互平行地立起来。从细尼龙丝的分布情况,可看出板间电场的特点。
①板间电场可看作匀强电场:E=U/d
U为两板间电势差,d为两板间距。
②场源关系
E=
而C= 故E=
Q不变,板间电场强度E与板间距无关。
U不变,电容器始终与电源两极相连,E与d成反比,Q=CU,Q与d也成反比。
【例题2】
如图所示,是一个由电池、电阻R与平行板电容器组成的串联电路,在增大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的过程中( )
A.电阻R中没有电流
B.电容器的电容变小
C.电阻R中有从a流向b的电流
D.电阻R中有从b流向a的电流
补充练习讲解
1.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电场强度定义式,可知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电场力成正比
B.根据电势定义式,可知点电荷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与该点电荷的电量成反比
C.根据电容器的电容定义式,对于固定电容器它的带电荷量和两极板间电势差比值保持不变
D.根据电势差的定义式可知,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成正比,与移动电荷的电荷量q成反比
【答案】C
A.电场强度由电场本身决定,与试探电荷无关,则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电场力无关,故A错误;
B.点电荷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与零电势的选取有关,与该点的电荷的电荷量无关,故B错误;
C.电容器的电容由电容器本身决定,与极板上的电荷量和极板间电压无关,则固定电容器它的带电荷量和两极板间电势差比值保持不变,故C正确;
D.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由电场本身确定,与移动的电荷的电荷量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为某汽车上的加速度电容传感器的俯视图。金属块左、右侧分别连接电介质、轻质弹簧,弹簧与电容器固定在外框上,金属块可带动电介质相对于外框无摩擦左右移动,电容器与恒压电源连接,并串联计算机的信号采集器。当汽车向右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时,电介质相对于外框向左移动,则电容器(  )
A.电容变小 B.极板间的电压变大
C.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D.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小
【答案】C
A.因为电介质相对于外框向左移动,根据
则电容器电容变大,选项A错误;
B.电容器极板与电源连接,则两板间的电压不变,选项B错误;
CD.根据
两板电压和间距都不变,则场强不变,选项C正确,D错误。
故选C。
3.带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与静电计的连接如图所示,要使静电计的指针偏角变小,不可采用的方法有(  )
A.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
B.在两板间插入电介质
C.将极板B向上适当移动
D.将极板B向右适当移动
【答案】C
静电计指针偏角大小表示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大小,所以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小,即表示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减小。
AD.将极板B向右适当移动,即减小两极板间的距离,d减小,则由决定式
可得电容器的电容增大,两极板所带电荷量恒定,由
可知,电势差减小,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小,故AD正确;
B.在两板间插入电介质时,介电常数增大,由决定式
可得C增大,由
可知,电势差减小,静电计指针偏角变小,故B正确;
C.将极板B向上运动时,正对面积减小,由决定式
可得C减小,由
可知电势差增大,静电计的指针偏角变大,故C错误。
依题意知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C。
4.利用图甲所示电路研究电容器充放电过程,开关接1端后,电流传感器G记录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电容器电容C、极板电荷量Q、上极板电势φ、两端电压U随时间t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
B.
C. D.
【答案】B
A.电容器的电容不会因为充电而发生变化,电容的值取决于其内部性质,所以电容C不变,故A错误;
BD.开关接1端后,电容器与电源相连,开始充电,电容器上电量Q、两端电压U都会随时间增大,故B正确,D错误;
C.电容器下极板接地,所以上极板的电势φ即为电容器两端电压,随时间增大,故C错误。
故选B。
5.传感器是一种采集信息的重要器件。如图所示是一种测定压力的电容式传感器。当待测压力F作用于可动膜片电极时,可使膜片产生形变,引起电容的变化,将电容器、灵敏电流计和电源串联成闭合电路,那么(  )
①当F向上压膜片电极时,电容将增大
②当F向上压膜片电极时,电容将减小
③若电流计有示数,则压力F发生变化
④若电流计有示数,则压力F不发生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当F向上压膜片电极时,相当于减小极板间的距离,根据电容器的决定式
可知电容将增大,若电流计有示数,说明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发生变化,电源电压不变,则电容器的电容发生变化,根据
可知发生变化,则压力F发生变化,故①③正确。
故选A。
6.如图所示,D是一只理想二极管,电流只能从a流向b,而不能从b流向a。平行板电容器的A、B两极板间有一带电油滴,电荷量为q(q电荷量很小不会影响两板间电场的分布),带电油滴在P点处于静止状态。以Q表示电容器储存的电荷量,U表示两极板间电压,表示P点的电势,表示带电油滴在P点的电势能。若保持极板A不动,将极板B稍向下平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Q减小 B.U减小
C.减小 D.减小
【答案】D
保持极板A不动,将极板B稍向下平移,板间距离增大,根据电容的决定式
得知,电容减小;若电容器的电压不变时,则电容器所带电量将要减小,由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电荷不能流回电源,所以电容器的电量保持不变;由于电容减小,由电容的定义式
可知两极板间电压变大;根据
可得
可知板间电场场强不变,P点与B板间电势差
可知保持增大,根据
可知P点的电势增大,根据平衡条件可知带电油滴带负电,根据
可知电荷在P点电势能减小,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直流电源、理想二极管(正向通电时可以理解为短路,反向通电时可理解为断路)连接,电源正极接地。初始电容器不带电,闭合开关,电路稳定后,一带电油滴位于电容器中的P点且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极板上移,带电油滴向下运动 B.上极板上移,P点电势升高
C.上极板下移,带电油滴向下运动 D.上极板下移,P点电势升高
【答案】D
AB.将上极板向上移动,d变大,由可知,C变小。又由知电容器与电源连接U不变,则Q要减小,电容器要放电。由于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电容器不能放电。由
可知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油滴所受电场力不变,油滴静止不动,故A错误。上极板电势为零,P点到上极板的距离增大,根据U=Ed可知P与上极板间的电势差的绝对值增大,而电场中的电势都为负,所以P点电势减小,故B错误;
CD.若上极板下移,则d变小,C变大,两极板间的电压U等于电源电动势不变,则Q要增大,电容器要充电,二极管导通。由电场强度变大,电场力变大,电场力大于重力,油滴所受合力向上,油滴向上运动,故C错误。P点到下极板的距离不变,根据U=Ed可知P与下极板间的电势差的绝对值增大,总电压一定,则P与上极板的电势差减小,而电场中的电势都为负,所以P点电势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8.根据,某同学认为,电容器的电容与电容器的电荷量成正比,与两极板间的电压成反比。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见详解
这种说法不正确;是比值定义法,电容是电容器自身的性质,与电容器的带电量以及两板间的电压无关。
9.如图所示,已知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d=4mm,充电后两极板电势差为120V。A板带正电,若它的电容为3μF,且P到A板距离为1mm。(已知电子的带电量为-e)求:
(1)电容器的电荷量;
(2)一个电子在P点具有的电势能;
(3)一个电子从B板出发到A板获得的动能。
【答案】(1)3.6×10-4C;(2)-90eV;(3)120eV
(1)由Q=UC得
Q=120×3×10-6C=3.6×10-4C
(2)根据题意
Ep=-eφP=-edPB=-90eV
(3)因为电子从B板出发到A板的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所以由动能定理得
Ek-0=-eUBA
解得
Ek=120eV
10.如图所示是一个平行板电容器,其电容为C,带电荷量为Q,上极板带正电,两极板间距为d.现将一个检验电荷+q由两极板间的A点移动到B点,A、B两点间的距离为s,连线AB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60°,求:
(1)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和方向;
(2)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
【答案】(1),方向竖直向下 (2)
(1)由平行板电容器的知识得知:
在匀强电场中:
由①②得
场强方向由正电荷指向负电荷,则方向为竖直向下
(2)当+q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为:W=Eqscos60°
联立可得:
11.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A、B间为一匀强电场,A、B相距6cm,CD为电场中的两点(其中C点在金属板上),且CD=4cm,CD连线和场强方向成60°角。已知电子从D点移到C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为3.2×10-17J,电子电荷量e=1.6×10-19C,求:
(1)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
(2)若B板接地,D点电势为多少
(3)将一质子从极板B移到D点时,其电势能变化多少
【答案】(1) ,方向由B板指向A板;(2);(3)电势能减少6.4×10-17J
(1)由题,电场力做正功
方向由B板指向A板。
(2) B板与D点电势差
(3)质子由B板移到D点时电场力做功
即电势能减少。
6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