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第22课 陈涉世家 导学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第22课 陈涉世家 导学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8 10:1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六单元
22* 陈涉世家
目录
名师导学
01
名师导练
02
名师导学
一、一课一法
体会课文的写法特色:
1. 把握陈胜、吴广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性格,理解陈胜、吴广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文中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把握陈胜吴广的人物形象。感受其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理解他们在抗秦起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体会司马迁对人物的评价。
2. 分析文章在组织材料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选材有详有略,材料的组织清晰而紧凑。从全篇看,详写的是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仅用一句话带过。其次,作者善于运用生动简练的语言,通过富有个性特征的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二、内容梳理(用原文语句填空,理清文脉)


世家
谋划起义
原因
策略:
舆论
直接原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天下苦秦久矣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发动起义
鱼腹藏书
“④____________”
并杀两尉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号召力之大)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篝火狐鸣


召令徒属
为坛而盟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力之大)
知识思维导图
名师导练
一、字词解释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辍耕之垄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怅恨久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屯大泽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楚人怜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念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哀怜,怜悯。
去、往。
惆怅,极端不满。
考虑、思索。
停驻。
(6) 间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忿恚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民欲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皆下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比至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恼怒。这里是“使……恼怒”的意思。
私下。
愿望。
攻下,攻克。
等到。
2.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发闾左適戍渔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天下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卜者知其指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固以怪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军身被坚执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適”同“谪”,贬谪。
“唱”同“倡”,倡导、发起。
“以”同“已”,已经。
“被”同“披”,穿。
“指”同“旨”,用意。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今亡亦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
(3)卒中往往语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逃走。
死亡。
私下。
中间。
到处。
经常。
(4)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分之六七。
十六或十七。
集会议事。
指管理财务的人员。
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多义词。
(1)次
(2)行
(3)会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___________________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___________________
编次。
军队驻扎。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___________________
行收兵 ___________________
在征发之列。
行军。
会天大雨 ___________________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_______________
适逢,恰巧遇到。
集会。
(4)等
(5)数
(6)书
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等遇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样。
辈,表示人的多数或列举未尽。
扶苏以数谏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卒数万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屡次。
几。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鱼腹中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
字条。
(7)号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________________
号为张楚 ________________
命令。
宣称。
5. 文言词汇选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为屯长/吴广为都尉
B. 死即举大名耳/名之者谁
C. 从民欲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D. 比至陈/色愈恭,礼愈至
A
5.(1)【解析】A. 担任;B. 名号/命名;C. 愿望/想要;D. 到达/周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曰
B. 扶苏以数谏故/皆以美于徐公
C. 数有功/夹岸数百步
D. 或以为死/而或长烟一空
A
(2)【解析】A. 谋划,商量;B. 因为/认为;C. 屡次/几;D. 有的人/有时。
二、句子翻译
1.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士兵们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情),都指指点点,对陈胜有所注意。
吴广故意屡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使(将尉)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5.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使能免于斩刑,但是戍守边塞的人十分之六七都会死。
况且壮士不死便罢了,要死就该成就尊崇的名号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筑台并(在台上)起誓,用两尉的头作祭品。
8. 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官、乡绅都说:“将军您穿着铠甲,拿着武器(亲自作战),讨伐不义的暴君,消灭残暴的秦朝,重建楚国的江山,按照功劳应当称王。”
三、内容理解
1. 内容理解默写。
(1)起义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表明陈涉具有远大理想抱负的一句名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会天大雨
道不通
失期
法皆斩
度已失期
天下苦秦久矣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宣战,表现其强烈反抗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映陈涉揭竿起义后,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郡县苦秦吏者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皆刑其长吏
杀之以应陈涉。
2. 内容理解简答。
(1)陈涉为起义做了怎样的舆论准备,效果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说一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舆论准备:①鱼腹藏书。②篝火狐鸣。
效果:巩固了陈涉的地位,坚定了众人起义的信心。
①抓住时机,把握人心动向。②故意使自己受辱(或使用激将法),激怒众人。③果断动手,机智勇敢。
(3)从分析当时形势、所提策略口号以及为起义做舆论准备中,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陈胜抓住秦朝的政治危机和楚国人民的反抗意愿来分析形势,体现了他敏锐的洞察力。②陈胜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表现了他卓越的才干和胆识。③“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的舆论准备表现了陈胜的足智多谋和领导才干。
3. 综合分析选择。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陈胜、吴广在密谋起义之时曾找人算卦,表现了他们出身农民,迷信而缺乏远见的局限性。
B. 文章对吴广虽然刻画简略,但从谋划起义、诱杀将尉等事迹中,表现了他非凡的机智勇敢和反抗精神。
C. 课文中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说明陈胜充分把握了人心动向,为起义成功奠定了基础。
D. 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如“收而攻蕲”“皆下之”“行收兵” 中“收”“攻”“皆下”等词语生动表现了起义军势如破竹,胜利进军的情形。
A
3. (1)【解析】算卦并非迷信,而是为了树立威信,体现了他们的足智多谋。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多以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如陈胜与佣耕者的对话表现了陈胜的远大抱负,与吴广的对话表现了他们组织起义的谋略才智,而对戍卒的讲话,又生动表现了他敢于反抗和斗争的领袖形象。
B. 陈胜、吴广“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的目的是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戍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表现了他们的足智多谋。
C. 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杀。
D. 文章结尾句“杀之以应陈涉”进一步反映了起义影响、号召力之大,也与上文“宜多应者”前后照应,说明了陈胜的分析完全正确,体现了他洞察时局的能力。
C
(2)【解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即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对比阅读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选自《陈涉世家》)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 ”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 :‘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①,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上:君王。
﹏﹏﹏﹏﹏﹏﹏﹏﹏﹏﹏﹏﹏﹏﹏﹏﹏﹏﹏﹏﹏﹏﹏﹏﹏﹏﹏﹏
参考译文:【乙】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管仲回答)说:“(君王)应把天当作最宝贵的。”(于是)齐桓公仰起头望着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广阔无边的天,给人民当君主的人要把百姓当作天。(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百姓亲附君主,(社会)就可安宁;百姓辅助君主,(国家)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君主,(统治)就很危险;百姓背弃君主,(政权)就要灭亡。《诗》中说:‘如果做人不善良,一方百姓都会怨恨他。’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而最后不灭亡的政权,是从来就没有过的。”
4.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度已失期/关山度若飞
B. 上使外将兵/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 今或闻无罪/而或长烟一空
D. 不遂亡者/国恒亡
D
4. 【解析】 A. 推测,估计/越过;B. 统领/将军;C. 有人/有时;D. 灭亡。
5. 下列各项中“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
A. 君人者以百姓为天。
B.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以中有足乐者。
D.皆以美于徐公。
C
5. 【解析】 例句中的“以”表原因,意为“因为”。A. 介词,把;B. 介词,凭借;C. 连词,表原因,因为;D. 动词,认为。
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的?”
7. 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百 姓 与 之 则 安 辅 之 则 强 非 之 则 危 背 之 则 亡。
8. 甲文中陈胜以“天下苦秦久矣”揭示起义的根本原因,正是乙文管仲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则选文都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选文中陈胜、管仲共同的性格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
/
/
民怨其上
语言
拥有敏锐的洞察力
9. 下列对两则选文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甲文中陈胜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目的是表达对二人的思念,推翻统治,为他们报仇。
B. 乙文通过齐桓公与管仲的对话,表现管仲的民本思想。人民是国家的基石,只有巩固基石,国家才能安宁。
C. 甲文中“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D. 乙文中“君人者以百姓为天”一句是文章的关键句,表现了管仲的民本思想。
A
9. 【解析】陈胜只是借扶苏、项燕的名义起义,“为天下唱”,并非怀念、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