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作图,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2、在作图中进一步理解虚像和实像的含义。
3、掌握物体与像移动规律及像大小的变化。
4、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对科学的未知欲,有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2、虚像和实像的区别。
教学难点:
1、物体与像移动规律及在物体移动过程中像大小变化。
2、灵活运用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是在上一节学习完透镜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它是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的理论基础。教科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用探究的方法深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本节的学习,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而且要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强化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
本节内容共分两课时进行授课,录制的本节课内容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安排由学生完成实验,教师在第二课时教给学生用作图的方法,再次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研究,归纳总结,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凸透镜成像的一般规律,这节课我们通过作图的方法继续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二、明确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作图,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2.在作图中进一步理解虚像和实像的含义。
3.掌握物体与像移动规律及像大小的变化。
4.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两生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新知学习
(一)复习旧知
置疑:如何利用凸透镜上的特殊光线找到点光源A1的像A1 呢?
(出示主光轴上的点A)
引导学生回答:
1、平行主光轴的光线要经过焦点。
2、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改变。
两次折射后,折射光线相交的点就是A1
教师演示。
再次出示点光源B1置疑:如何利用凸透镜上的特殊光线找到点光源B1的像B1 呢?
(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作图方法)
讲解:把点光源A1 B1连结起来,就组成物体A1 B1,再把所画出来的像点A1 B1 连结起来,就是A1 B1的像。
置疑:
(二)作图探究
明确任务:
上节课在实验中,我们知道物体在凸透镜前有五个特殊的位置,即u>2f;u=2f;2f>u>f;u=f;u(给小组划分任务。)
小组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
每小组指派一生利用展台进行汇报,鼓励其他上组进行纠错置疑。
在汇报过程中,教师置疑:为什么是实像?为什么是虚像?
引导学生得出,实像是实际光线汇聚而成,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
(四)教师把所有位置的动图在学生展示完毕后,引导学生观察PPT上的物体与像的位置关系,置疑:“通过物体移动方向与像的移动方向及像的大小变化你发现了怎样的规律? ”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结论:物体靠近透镜,物距u变小,像远离透镜,像距v变大,像变大;
物体远离透镜,物距u变大,像靠近透镜,像距v变小,像变小。
四、课堂小结
你得到哪些有趣的物理知识?
五、知识反馈
出示学习目标,问:这些目标完成了吗?如果没有请指出来。
六、练习
练习一
请根据蜡烛、凸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判断出u、v的范围及成像特点。
练习二: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五个位置,其中蜡烛放在 处所得的实像最小,放在 处得到的实像比烛焰大,放在 处能看到放大的虚像,放在 处得到等大的实像。
练习三:
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主光轴方向平放一根粗细均匀的棒AB,如图所示,则形成的像A'B' ( )
A、比实物短,且B'端比A'粗。 B、比实物短,且A'端比B'粗。
C、比实物长,且B'端比A'粗。 D、比实物长,且A'端比B'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