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与黄鹂鸟》音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蜗牛与黄鹂鸟》湖南文艺出版社音乐第八课中的第四首歌曲,这是一首流行于台湾的叙事性民歌,歌曲以一个叙述者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时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却在一旁讥笑它的情景。歌曲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音乐形象天真纯朴富有生活气息。歌词结合紧密,大多一字一音,与口语相近,质朴自然。
二、学情分析:
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四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喜欢表现,老师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条件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进取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能够用轻松、活泼的情绪,自然、有弹性的声音演唱《蜗牛与黄鹂鸟》;
3.知识与技能目标:指导学生相互合作,能够主动参与演唱活动中的即兴表演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识读乐谱,学习切分节奏。
四、教学重难点:
能用不同的演唱风格演唱歌曲
正确掌握切分节奏: X X X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1)(柯尔文手势)
1 2 3 4 5 - 1 1 7 6 5 -
我们 来唱 歌 dodo sila sol
1 2 3 4 5 - 4 4 3 2 1 -
张开 小嘴 巴 fafa mire do
同学们好,非常高兴再次见到你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跟随歌曲《 do re mi》进行律动练习,注意!仔细聆听音乐,轻声演唱。
师:我们班的孩子真是太棒了,老师要给你们一个大大的赞,但是,(1)今天老师给赞的方式请你们看好了
你能想到用什么节奏为老师伴奏吗?
老师再演示一遍,如果有同学想到的话,请你轻声的为老师伴奏
那黑板上的这三个节奏型,你们觉得哪一个最适合刚刚的舞蹈,一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跟随老师的动作,加上节奏,一起来试一试,请男同学加上沙锤用节奏的方式,为女同学伴奏,)
那在第三条的奏型中哪一个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
有谁知道它的名字叫什么?
好,那我们现在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切分节奏。
切分节奏:X X X(强弱规律有什么不同?它的时值是几拍?)
4、找出这两条节奏型之间的关联?
2/4 X X X丨X XX 丨 X X丨X- 丨丨
2/4 XXX XXX 丨XX X 丨 XXX XXX 丨 XX X丨丨
小结:节奏型是一样的,但是时值不一样。
第二条节奏型的时值是第一条节奏型的一半
5、学习新课:
一、初步感知:现在,我们一起来聆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在聆听的过程中,找一找有没有我们刚刚学习的切分节奏,请你轻轻的拍出来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活泼、欢快的,
三、再次聆听音乐,仔细聆听歌曲中出现了哪两个音乐形象?
蜗牛、黄鹂鸟
蜗牛的音乐形象是怎样的,黄鹂鸟呢?
那你想扮演蜗牛还是黄鹂鸟呢?
请你们跟随音乐,用你们喜欢的音乐形象进行律动。
学唱歌曲
一、(1)跟随老师的琴声,旋律接龙
(2)在演唱的第一个音中加入柯尔文手势
(3)男女生旋律接龙,女同学先来
(分别请一位男同学扮演蜗牛,女同学扮演黄鹂鸟,请你们将歌曲中两个角色之间的对话朗读出来,其余的同学朗读第一二句歌词)
(4)加入歌词,完整演唱
6、拓展
一、现在,请看大屏幕,出现了两条节奏型,
(1)男同学用沙锤的方式将第一条节奏型表达出来吗?
(2)女同学能用三角铁的方式将第二条节奏型表达出来吗?
(3)请你们跟随音乐,综合表演。
师:刚才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这种演唱形式叫什么?
轮唱:轮唱是由两个、三个、或四个声部演唱同一个旋律,但不是同时开始的齐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个小节出现,形成连续不断的模仿效果。
二、
第一组的同学为一声部,第二组的同学为二声部,跟随音乐,一起来试一试。
九、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欢快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你能从蜗牛和黄鹂鸟身上分别学到一些什么?
(我们要学习蜗牛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懂得了不能像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以自己的长处取笑别人的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