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4.1.3 三角形的中线与角平分线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4.1.3 三角形的中线与角平分线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05 13:5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1认识三角形
第3课时 三角形的中线与角平分线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画、折等实践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过程,认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
2.会画出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通过画图、折纸了解三角形的三条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会交于一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画、折等实践操作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及创新精神.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和自主探究意识,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对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有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
【教学难点】
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的应用.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用铅笔可以支起一张均匀的三角形卡片,你知道怎样确定这个点的位置吗?
【教学说明】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1:三角形的中线
如图,△ABC中,有一条红色线段,一端点在顶点A处,另一端点从点B沿着BC边移动到点C,观察移动过程中形成的无数条线段(AD、AE、AF、AG……)中,有没有特殊位置的线段?你认为有哪些特殊位置?
[生甲]我观察到,有一条线段的端点是BC的中点.
[生乙]在这些线段中,有一条线段平分∠BAC,即是∠BAC的平分线.
[生丙]还有一条线段垂直边BC.
[师]很好,同学们通过观察,找到了具有特殊位置的线段,这三条线段是三角形的重要线段,它们分别是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我们先来认识三角形的中线.
1.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如图,点E是BC的中点,线段AE是△ABC的中线
2.由定义可知:如果AE是△ABC的中线,那么有:BE=EC=BC.
3.在一个三角形中,有几条中线呢?它们的位置关系又如何呢?同学们来画一画,议一议.
(1)在纸上画一个锐角三角形,并画出它的所有中线,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中线有几条,它们也有同样的位置关系吗?折一折,画一画,并与同伴交流.
【归纳结论】
一个三角形的中线共有三条,它们存在于三角形的内部,并且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我们把这一点叫做重心.
用铅笔支起一张均匀的三角形卡片,这个支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探究2: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如图,
AD是∠BAC的角平分线.
由定义可知:如果AD是∠BAC的角平分线,那么有:∠BAD=∠DAC=∠BAC.
2.接下来,大家拿出准备好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纸片各一个,来动手做一做.
(1)你能分别画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这三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吗?
(2)你能用折纸的办法得到它们吗
(3)在每个三角形中,这三条角平分线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同学们画得,折得很好,这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的外部,还是内部呢?
【归纳结论】
三角形一共有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它们相交于一点.
【教学说明】 使学生通过画、折等实践操作活动理解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和交点情况,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的规律,体现了知识的获得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自己探索得到的.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 C )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D.不确定
2.如图,△ABC中,AD是角平分线,BE是中线,指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
解:相等的线段有:AE=CE;
相等的角有:∠BAD=∠DAC.
3.如图,∠ACE=∠BCE.BD=CD,指出图中三角形的特殊线段.
解:CE是△ABC的角平分线.
AD是△ABC的中线.
ED是△EBC的中线.
CF是△ACD的角平分线.
4.如图,△ABC中,I是内角平分线AD、BE、CF的交点,问:
(1)∠BIC与∠A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
(2)∠CIA与∠B呢?∠AIB与∠C呢?说明理由.
解:(1)∠BIC=90°+∠A
因为BE平分∠ABC,所以由角平分线定义可得∠IBC=∠ABC.
同理可以得:∠ICD=∠ACB.
所以∠IBC+∠ICD=(∠ABC+∠ACB)
又因为∠A+∠B+∠C=180°
所以:∠ABC+∠ACB=180°-∠A
因此可得∠IBC+∠ICD=(180°-∠A)
又因为∠BIC=180°-(∠IBC+∠ICD)
所以∠BIC=180°-(180°-∠A)=90°+∠A.
同样的道理可得(2),即:
∠CIA=90°+∠B,∠AIB=90°+∠C.
【教学说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发挥其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小结,交流在本节学习中的体会、收获,交流学习过程中体验与感受,以及可能存在的困惑,师生合作共同完成课堂小结.
五、教学板书
1. 布置作业:教材“习题4.3”中第1、2、3题
2. 完成对应习题.
课堂上通过同学们在折纸、画图等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丰富学生对此内容的体验和理解,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从而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层层设问,启发诱导,设计适当的铺垫,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努力来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体验如何探究,而不是替代他们思考,并鼓励探究多种不同问题,使探究过程活跃起来,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得到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