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空间
教学目标
1. 了解透视的基本规律和法则。
2. 能运用透视描绘场景的体积和空间。
3. 深入理解透视在绘画表现中的意义,并在透视法则的基础上强化艺术表现。
学情分析
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表现校园环境、表现风景。该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关于透视知识的学习,这既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也是学习的难点。让学生通过对自己最熟悉的校园环境的观察,学习理解透视知识和构图技巧,既能让学生对教学活动产生亲切感、更容易激发学习热情,也是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引导他们关注建筑结构的透视,培养热爱自己的家园、校园的情感。课件设计中精选典型图片,知识讲解层层递进,将专业的透视知识从生活的角度来阐述和表现。具体的方法是将教师的写生示范转换成课件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经验,提高绘画能力和表现技巧。作业方式以临摹形式进行,结合写生观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透视的基本规律与法则。
教学难点
透视在艺术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透视的基本规律和法则。
2. 能运用透视描绘场景的体积和空间。
3. 深入理解透视在绘画表现中的意义,并在透视法则的基础上强化艺术表现。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透视的基本规律与法则。
教学难点透视在艺术作品中的艺术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城市照片、纸张等。
学具牛皮纸、油性笔、油画棒等。
四、教学过程
1. 欣赏导课
(1)媒体呈现南京城市视频,学生欣赏、讨论照片中不同视角带来的视觉感受。
(2)画面定格南京中山陵神道照片一张。教师提问请认真欣赏这张照片,用一句话描述一下你对这张照片的视觉感受。学生思考、讨论,进入课题。
2. 分析理解
(1)媒体继续定格幽深小巷照片,学生再次欣赏。教师提问思考是什么视觉元素让你感觉到这种深远感的呢学生继续讨论,寻找规律。
(2)在学生寻找规律的活动中引出透视原理,并运用录像的形式加深理解透视的规律。
(3)在了解了透视中的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规律后,将其运用在绘画中,画面中的景物就会产生体积感和空间感。媒体呈现幽深小巷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了解。
(4)呈现运用不同工具材料,如夸大、强化视觉感的幽深小巷绘画作品多幅,引导学生讨论、比较,深入分析艺术作品的表现力问题。
3. 拓展思考
(1)媒体呈现广场照片一张,教师提问假如给你们这样一个场景,你们会如何表现
(2)小组讨论,相互探讨各自的表现方法。
(3)教师总结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大大丰富画面的纵深感和层次感,大气透视和空间透视则为我们营造景物的气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4)媒体呈现多幅具有各种透视感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加深理解。
4. 作业要求
根据所学透视知识,使用牛皮纸、黑色油性笔、油画棒,运用淡彩的方式表现一幅具有强烈透视感的幽深小巷作品。
5. 展示评价
全班同学作品展示,师生共同欣赏评价作品是否具有了小巷景物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作品是否具有了较强的艺术表现力。
6. 课后拓展
通过今天所学,在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这种艺术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身边的各种景观,相信你的视野会有所改变,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感受。
课后反思
透视现象容易观察但是却难以表现,如何让学生产生兴趣与好奇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件的精心设计和教师示范作品的引导,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寻找发现,体会“艺术就在身边”的道理。在方法讲解上注意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地展现知识,将复杂的问题用通俗易懂方式呈现。考虑到课时的因素,将绘画示范过程以课件图片形式展现。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能把握物体透视的大体特征,但对一些细节把握不够准确,可能是这一环节目标设计过高。用最简单的方法去体验透视美,形成对透视知识的积累。从总体表现来看,学生的学习是扎实有效的,对透视的理解也是有一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