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高中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试题
考试范围: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全册、必修三第一章;时限75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量“421型”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妇+1个孩子),2021年政府出台了“三孩政策”。下列有关“三孩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别比例失衡不会影响我国人口数量B.可提高我国人口出生率,加快人口老龄化趋势
C.可改变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 D.可降低我国人口死亡率
2.生物学家研究自然保护区的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人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捕杀,则调查值偏低
B.该野兔种群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
C.野兔种群数量在a~d之间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
D.a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b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3.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B.研究种群“S”型增长曲线在渔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K可获得最大的增长速率
C.在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研究过程中,注意标记物要不易脱落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
4.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现仅分布于我国青海湖周边的草原上。1994年,我国普氏原羚的数量不足30只。由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普氏原羚数量持续上升。据报道,2018年时其数量已达2793只,但它们面临的威胁依然存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分布区的普氏原羚种群处于隔离状态,这对该物种的延续是相当不利的
B.调查普氏原羚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逐个计数,也可以采用布设红外触发相机的方法
C.造成普氏原羚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掠夺式利用
D.虽然环境条件会发生变化,但是普氏原羚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波动
5.已知某种狼迁入新的环境后种群增长曲线为“S”形.在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年份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该狼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记的60只、标记的20只,估算该狼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
A.15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6.下图中的A曲线表示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图中的B曲线可能代表的是( )
A.该种鹰的天敌种群数量的变化 B.群落中生产者数量的变化C.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数量的变化 D.与鹰有互利关系的一个种群数量的变化
7.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有差别。为了调查群落中物种数的多少,通常采用最小面积的方法来统计。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某群落中所有植物种类的最小样方面积。如图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及落叶林中样方面积与物种数的关系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从图中可以看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大,其最小面积越大B.统计热带雨林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用标记重捕法
C.样方面积太小,不能完全反映群落的物种数,所以样方面积越大越好
D.随着样方面积不断加大,样方内物种数越来越多
8.下列有关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沙丘、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9.近缘种动物常因利用相同的食物资源而竞争。为研究亲缘关系较远的啮齿动物和蚂蚁之间是否也存在竞争关系,研究者调查了5种啮齿动物与7种蚂蚁采食的种子,统计各种大小不同的种子所占的比例(如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应选择有共同活动区域的啮齿动物和蚂蚁B.啮齿动物与蚂蚁采食的种子大小有所重叠
C.啮齿动物与蚂蚁之间一定不存在竞争关系D.无法判断啮齿动物与蚂蚁间存在捕食关系
10.立体农业是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下列关于立体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果树林下种植草菇形成群落的水平结构,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的能力
B.果树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与食物种类和栖息空间有关
C.果树林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条件下,各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相同的
D.果树林中环境条件充裕,各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都会呈现“J”型
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光合作用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因素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
12.下列关于T2噬菌体、农杆菌和酵母菌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有核糖体 B.都有蛋白质、磷脂和DNA
C.在生态系统中都是消费者 D.都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
13.细菌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正确的( )
A.有少数种类的细菌属于生产者,但没有作为消费者的细菌
B.一些细菌不能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细菌和无机环境之间也有信息传递
D.细菌不参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14.杜甫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中“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绘了百姓人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日照时间的长短决定植物的开花期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B.可以使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蝴蝶的种群密度
C.黄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物理信息也可来自于非生物环境
D.为防止果树遭受鸟害,用音响设备模拟天敌声音驱赶鸟属于机械防治
15.生态缸属于人工微型生态系统,可用于观察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成分要齐全且要注意比例 B.生态缸的采光应用较强的散射光
C.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而且一般是封闭的
D.显著增加缸内各营养级生物的数量提高该生态缸的稳定性
16.如图表示正常生态系统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2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低
B.在受到干扰后,曲线偏离正常范围越晚和幅度越小,说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C.在受到干扰之前,曲线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是由于恢复力稳定性作用的结果
D.S3所代表的面积越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17.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B.酸雨能伤害水生生物、陆地植物、农作物和各种树木
C.引起水体污染的物质很多,水体污染是不可避免的
D.实行退耕还林的举措可减缓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18.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人类的生存空间都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增长、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压力,并引发了诸多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人均生态足迹小B.生活方式不同会导致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C.臭氧层破坏不是导致雾霾、酸雨频发的主要原因D.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稳态造成威胁
19.舌尖上的中国——传统泡菜的制作:新鲜的蔬菜经过清洁、整理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的地方。下列与此过程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加入“陈泡菜水”的目的是增加乳酸菌菌种的量
B.制作泡菜时应先加入蔬菜和香辛料,再加入煮沸冷却后的盐水
C.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有机物的干重和种类减少
D.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量的食盐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过程
20.如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③用接种环在平板上划线时注意不能将培养基划破
B.①②③步骡操作时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C.步骤③到④的过程中,每次接种前后都需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
D.步骤①倒平板操作时,倒好后应立即将其倒过来放置
神农架高中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试题(答题卡)
考试范围: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全册、必修三第一章;时限75分钟;满分:100分;
命题人:罗雯 审题人:龚永柱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60分)
26.使用日益广泛的手机,在方便人们通讯联络的同时也成为细菌等病原体传播的途径。为了解手机上细菌的情况,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取附着在手机上细菌进行取样培养后,对菌液进行系列梯度稀释的目的是_______。如图操作后可以用于计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计的结果往往比实际值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有多种形态,说明附着在手机细菌有____ 种。若要使菌落能在A平板上生长,下列培养基组分中最合理的是_____(选填 “甲、乙、丙”)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培养基编号 培养基组分
甲 蔗糖、NaC1、琼脂、水
乙 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水
丙 蛋白胨、NaCl、蔗糖、水
(3)初筛后将平板B的菌落通过“影印”方法接种到C培养基上培养,使C培养基对应位置上出现相同菌落。然后用伊红-美蓝染液对C进行染色,根据染色后D中出现的结果,可判断平板B中______ ( 选填图中数字)是大肠杆菌的菌落。
(4)某同学采用平板划线法进一步纯化大肠杆菌,接种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第一划线区不间断长满菌落,第二划线区上几乎无菌落,产生此情况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
(5)纯培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海绵城市”是一种城市生态工程模式,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如图为“海绵城市”模式图。
(1)建设“海绵城市”的一个通常做法是做到雨水回收利用,城市蓄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生植被辅助净化,这些植物的引种需遵循___________原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了___________原理。
(2)城市中的垃圾经过降解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成分)。根据生态工程方面的内容请你列举出一种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实例说明生态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下列有关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有了生态工程,就可以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路子B.我国生态工程还存在一些不足
C.要解决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需要生态工程发挥作用D.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E.未来生态工程发展前景广阔
28.鄱阳湖候鸟保护区由湖池、蚌湖等9个湖泊及周同湖滩湿地组成,湿地兼有水、陆特征,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和宝贵的自然资源价值。近年来,外来入侵植物如裸柱菊、野胡萝卜、野老鹳草、空心莲子草等对鄱阳湖湿地危害较为严重,截止到2020年6月,我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成为全球遭受外来人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1)湖池、蚌湖群落的__________是区别不同湖泊群落的重要特征。
(2)外来入侵野老鹳草极易快速繁殖而成为群落的优势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野老鹳草入侵后迅速扩散影响了当地的植被。进而影响了鸟类的__________________,对其生存造成威胁。
(3)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29.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之一,研究人员对太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某兴趣小组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如图1。图2为鲢鱼所摄入能量的去向(图中字母表示相应能量)。图3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1、A2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有______条食物链,鲇与黄鳝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图2中,E表示______。若A表示的能量值为1.2×108kJ,乌鳢同化的能量为4.2×107kJ,则理论上该生态系统中从鲢鱼到乌鳢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
(3)图3中生产者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_________。
(4)图4中,可以直观反映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的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内部能量流动的载体是_____。
(5)该生态系统,除了图1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还应该要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30.杨梅果酒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及养生价值,下图为生产杨梅果酒的主要工艺流程。请回答:
①鲜果分选→②破碎、榨汁→③分离、澄清果汁→④糖分调整→⑤发酵→⑥过滤、澄清→⑦后发酵→⑧冷处理→⑨过滤→成品
(1)挑选的鲜果需要冲洗,冲洗的目的是___________。步骤⑤常用的菌种是___________,该菌细胞内产生酒精的具体场所为___________,该阶段应该控制的温度在___________℃;果酒制作是否成功,发酵后需用___________(试剂)鉴定。选择题答案
1-5 CCCDD 6-10 CACCB
11-15 CDCDD 16-20 ACACD
26.(1)将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进而获得单个的菌落 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上生长的一个菌落来自于样品中的一个活菌 小 当两个或多个活菌连在一起时,在培养基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
(2) 多 乙 培养基乙含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这几类营养物质,且加入了琼脂作为凝固剂,可以达到实验效果
(3)3
第一次划线后接种环灼烧后没有冷却;未从第一次划线区开始划线
在微生物学中,将接种于培养基内,在合适条件下形成的含特定种类微生物的群体称为培养物,获得纯培养物的过程就是纯培养。
27. 协调 整体 分解者 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垃圾分类处理后资源化利用等 BCDE
28、(1)物种组成 (2) 野老鹳草生活的环境中气候条件适宜,空间条件充足,缺乏天敌 食物和栖息空间 (3)基因(遗传)、物种、生态系统 就地保护
29、(1) 7 捕食和竞争
(2)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2.8%
(3)B1+C1+D1或W1-A1
(4)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有机物
(5) 分解者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0、洗去果实上的浮尘 酵母菌 细胞质基质
18℃~25℃;
酸性条件下的重铬酸钾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