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
教学 目标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施力物体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 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9=9.8N/kg 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
教学难点 理解公式:G=mg
教学准备 演示 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
教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在地球上,一切物体失去了支持,都要落向地面(地球)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如:河里的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苹果落地等到。
教学过程设计 一、重力的产生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二、重力的大小(物体的重量)——用弹簧秤来测量。 结论: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即重力跟质量成正比。它们的比值是9.8千克/牛(是一个定值). 关系式: G=mg, m为质量, g为比值(9.8牛/千克) g=9.8牛/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牛. 三、重力的方向. 表明: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是“垂直向下”),竖直向下的方向是跟水平面相垂直的。 四、重垂线:依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制成重垂线。 作用:(1)建筑(墙壁是否竖直) (2)物理天平上(检查横梁是否平衡) 五、重力的作用点叫重点 规则:几何中心。 不规则:可根据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来找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