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我的叔叔于勒
九年级语文上册
1
第一课时
1. 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 体会小说叙事的技巧,感受作者精湛的艺术功力。
3. 激发爱善憎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
学
习
目
标
3
认
识
作
者
莫泊桑,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00多篇中短篇小说,与俄国契诃夫、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4
关
于
作
品
《我的叔叔于勒》最早发表于1883年,是莫泊桑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一经问世,就受到各国读者的喜爱,但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浪荡子的警示录”
揭示了金钱社会的罪恶
道尽了小人物的辛酸
5
整
体
感
知
任务二:理清人物关系
“我”(若瑟夫)
菲利普和克拉丽丝
(菲利普夫妇)
于勒
弟弟
儿子
叔叔
其他人物
大姐、二姐
二姐的结婚对象(公务员)
船长
任务一:快速浏览课文
6
整
体
感
知
“我”的叔叔于勒在挥霍家产后被打发到了美洲,没想到发了点财,写信回来,希望“赔偿” “我们”的损失。于是,原本生活拮据的“我们”(菲利普一家)日夜盼望他归来。“我”的二姐还由此促成婚事。为了庆贺,“我们”一家人乘船去海岛旅游,不料却在船上巧遇于勒,他已经沦为穷水手,靠卖牡蛎维生。为了不让姐姐姐夫察觉,“我”帮忙付钱,带她们离开。之后“我们”改乘圣玛洛船,有意躲避于勒。
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
任务三:简要复述故事
_______
7
把
握
人
物
任务四:讨论分析,谁才是真正的主人公?
“我”(若瑟夫)
菲利普夫妇
于勒
线索人物
主人公
见证者、叙述者
盼于勒
开端(1—4)
8
梳
理
情
节
任务五:默读课文,仿照示例,完成情节梳理
赞于勒
发展(5—19)
遇于勒
高潮(20—47)
避于勒
结局(48—49)
跌宕起伏
9
故事发生的顺序:
小说叙述的顺序:
去美洲成为有钱人,写来信件,成为被期待的对象
于勒败光家产,被送去美洲
家人发现真相,避之唯恐不及
他生意失败,沦为穷水手
家人十分期待于勒
追述于勒怎样从全家的“恐怖”变成“希望”
从船长口中打听到真相,家人幻想破灭,愤怒咒骂
家人船上发现于勒
选择躲避于勒
梳
理
情
节
10
解
锁
技
巧
小说叙述的顺序:
家人十分期待于勒→追述于勒怎样从全家的“恐怖”变成“希望”
→家人在船上发现于勒→从船长口中打听到真相,家人幻想破灭,愤怒
咒骂→最终,选择躲避于勒
设置悬念
_____________
任务六:比较探究,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叙事顺序?
解
锁
技
巧
小说叙述的顺序:
家人十分期待于勒→追述于勒怎样从全家的“恐怖”变成“希望”
→家人在船上发现于勒→从船长口中打听到真相,家人幻想破灭,愤怒
咒骂→最终,选择躲避于勒
把控节奏
_________________
11
解
锁
技
巧
故事发生的顺序:
于勒败光家产,被送去美洲→去美洲成为有钱人的他,写来信件,成为被期待的对象→他生意失败,沦为穷水手→家人发现真相,避之唯恐不及
★于勒的变化:
败家子——有钱人——穷水手
12
解
锁
技
巧
小说叙述的顺序:
家人十分期待于勒→追述于勒怎样从全家的“恐怖”变成“希望”
→家人在船上发现于勒→从船长口中打听到真相,家人幻想破灭,愤怒
咒骂→最终,选择躲避于勒
★菲利普夫妇的变化:
于勒 败家子——有钱人——穷水手
菲利普夫妇 盼于勒——赞于勒——避于勒
揭示主题
13
任务七:思考探究,安排“我”作为叙述者好在哪里?
解
锁
技
巧
以“我”的视角来观察和讲述,会更便于将整个故事
复杂的情节交代清楚,同时,也更具真实感和感染力,
引发共鸣。
14
片
段
欣
赏
任务八:找出并品读菲利普夫妇遇见于勒前后变化的片段
菲利普 克拉丽丝
遇见于勒前 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开进港口来,总要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15
菲利普 克拉丽丝
遇见于勒后 发现时:突然好象不安起来,向旁边走了几步……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打探后: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神色张皇,结结巴巴……低声嘟囔着:“出大乱子了!”
听说时: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很快地说:“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确认后: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这一系列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刻画,形成鲜明对比,将菲利普夫妇丰富的内心活动和不同的性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整个故事充满讽刺。
片
段
欣
赏
16
九年级语文上册
1
我的叔叔于勒
第二课时
1. 梳理小说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 体会小说叙事的技巧,感受作者精湛的艺术功力。
3. 激发爱善憎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
习
目
标
2
盼于勒
赞于勒
遇于勒
避于勒
情
节
回
顾
3
分
析
人
物
任务一:思考回顾,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哪些?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外貌描写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
刻画人物
4
分
析
人
物
我小时候,家在勒阿弗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
刚刚够生活罢了。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
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
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
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
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
做的,买十五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其生活拮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
___
任务二:找出刻画菲利普夫妇的片段,分析人物形象
5
分
析
人
物
任务二:找出刻画菲利普夫妇的片段,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语言描写,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得漂亮的太太吃牡蛎。
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
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
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
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
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母亲有点儿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
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
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
“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贪慕虚荣
装腔作势
分
析
人
物
任务二:找出刻画菲利普夫妇的片段,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
虚荣虚伪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
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见
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父亲赶紧走去。我这次可跟着他走了,心里异常紧张。父亲
客客气气地和船长搭上话,一面恭维,一面打听有关他职业上的
事情,例如哲尔赛是否重要,有何出产,人口多少,风俗习惯怎
样,土地性质怎样,等等。后来谈到我们搭乘的这只“特快号”,
随即谈到全船的船员。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
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分
析
人
物
任务二:找出刻画菲利普夫妇的片段,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语言描写,表现
自私自利
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
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
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
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8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
析
人
物
任务二:找出刻画菲利普夫妇的片段,分析人物形象
9
通过语言描写,表现
冷酷无情
_____________
_______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
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
来吃咱们!”
…………
母亲突然很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
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现在把钱交给若瑟夫,叫
他去把牡蛎钱付清。已经够倒霉的了,要是被那个讨饭的认出
来,这船上可就热闹了。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
们!”她说完就站起来,给了我一个五法郎的银币,就走开了。
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
分
析
人
物
生活处境: 艰难拮据
性格特点:
贪慕虚荣
装腔作势
自私自利
冷酷无情
菲利普和克拉丽丝
(菲利普夫妇)
10
分
析
人
物
任务三:找出刻画于勒的片段,分析人物形象
当初年轻
行为不正
糟蹋钱
过了两年
人到中年
浪子回头
懂得知恩图报
时运不济
不再拖累亲人
于勒
11
分
析
人
物
任务三:找出刻画于勒的片段,分析人物形象
现实中的于勒
12
不争气的家伙
可怜人
菲利普夫妇口中的于勒
好心的人 有办法的人 正直的人 有良心的人
坏蛋 流氓
无赖 贼 讨饭的
发现落魄了
听说发了财
巨大反差
理
解
主
题
任务四:理解小说的深刻主题
13
这篇小说主要刻画了以菲利普夫妇为代表的嫌贫爱富、虚伪自私的小市民形象,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揭示了金钱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异化,进而批判了现实生活中“金钱至上”的价值观。
任务四:理解小说的深刻主题
14
黄金是这世界的人要顶礼膜拜的唯一力量。
没有一个讽刺作家能写尽金银珠宝底下的丑恶。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如果不能正确看待金钱,对人、对人性都是一种扭曲。我们要警惕这种“视金钱高于一切”的错误的价值观!
理
解
主
题
理
解
主
题
任务五:品读理解文中结尾有关“我”的刻画
15
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他答道:“两法郎五十生丁。”
我把五法郎的银币给了他,他找了钱。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充满同情
理
解
主
题
任务五:品读理解文中对“我”的塑造
16
菲利普夫妇
对拜金主义的批判
对人性之善的呼唤
“我”(若瑟夫)
理
解
主
题
任务六:思考续写,正确看待金钱
17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金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不一定能买到温馨;
金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不一定能买到气质;
金钱可以买到礼物,但不一定能买到友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