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识“昆、录、凡”等10个生字,掌握“似、壳”2个多音字。正确读写“昆虫、备忘录、凡是”等词语。
2.默读课文,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3.了解文中描绘的蜻蜓、花大姐、独角仙和蚂蚱的特点,体会文中描写生动的部分。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文中描绘的蜻蜓、花大姐、独角仙和蚂蚱的特点,体会文中描写生动的部分。
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昆虫备忘录,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昆虫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昆虫吗?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昆虫,它们有一些还有特殊的本领呢!现在,我们举行一个“昆虫知识”展示会,谁能把自己找到的图片或资料向大家展示一下呢?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昆虫的外形特点、所具有的本领等。
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件介绍几种昆虫的特点。
2.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你们眼中的昆虫,你知道吗,还有一个人跟你们一样,对昆虫也十分地痴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昆虫备忘录》去看看,作家汪曾祺笔下的昆虫是什么样的呢?
3.板书课题:昆虫备忘录。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汪曾祺笔下的昆虫到底有什么秘密呢?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读一读,找出来。下面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1.多形式朗读。
a.学生试读。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2.相机认读字、词,指导书写。
(1)分小组认读生字新词。全班齐读。
(2)将生字脱离词语,指名认读,全班跟读。
a.引导学生借助字源识记汉字“瞎”。
“瞎”是一个会意字。它的左边是“目”,表示眼睛;右边是“害”,表示眼睛因受伤而失明。眼睛失明的人,由于看不见东西,常常弄乱东西,所以后来“瞎”又引申为“乱、胡”,如瞎忙,瞎说。
b.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说说自己的发现。
左右结构的字:距、款、绸、膜、瞎、约
左中右结构的字:斑
上下结构:录、益
独体字:凡
3.检查课文整体感知情况。
快速默读课文,标出作者介绍了哪几种昆虫。
b.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梳理每一个小标题下的主要内容。
三、 分标题研读,探究解疑
1.学习“复眼”一部分。
a.轻声读第一段,分小组合作交流:读着这部分课文,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哪里看出来的?
b.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
“一直”表现出“我”对复眼非常感兴趣。“想必”一词说明“我”对看到的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和猜测。从这些我对复眼的关注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爱动脑筋,脑袋里充满奇思妙想的天真的孩子。
c.昆虫的复眼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再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在结构上运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作用?
总分的写法,先总写有复眼的昆虫视觉灵敏,然后用具体的事例写表现这一点。这样写的好处是条理清晰,结构简洁。
d.奇思妙想的我在看到昆虫的复眼后想,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会怎么样呢?展开想象,写一写。
是不是也像苍蝇一样,眼睛长在头上,圆圆的,大大的,非常突出?
e.全班齐读。
2.学习“花大姐”和“独角仙”两部分。
a.快速默读2、3部分,看看“花大姐”和“独角仙”各有什么特点呢?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花大姐:一是瓢虫硬翅上的圆点的情况,圆点鲜艳,不同的品种数量不一样。二是瓢虫的生活习性,有的吃害虫,有的吃马铃薯嫩叶。
独角仙:从它的体型大和头上有犀牛一样的角这两个特点,把它称为昆虫里的霸王。
c.你从哪些地方可以读出作者的童真童趣?
“我说,吃马铃薯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一个反问句表现出孩子的天真和善良。“呜——扑”两个字一个是独角仙的叫声,一个是它落在地上的声音。两个拟声词的运用表现出童真童趣。
d.再次齐读课文这两部分,感受作者的童真童趣。
3.学习“蚂蚱”一部分
a.作者介绍了哪几种蚂蚱?分别从哪些方法进行介绍的?
尖头绿蚂蚱:画家喜欢画
土蚂蚱: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吐褐色口水
小结:漂亮的花大姐,霸道的独角仙,各种各样的蚂蚱……一只只普普通通的小动物在作者的笔下变得那么生动有趣。学会细致的观察,你也会让那些普通的事物变得活灵活现!
四、课堂练习
呈现课堂练习,与学生共同完成。
板书设计:
复眼 猜测、作用、幻想
昆虫备忘录 花大姐 动作、名字、衣服 观察细致
独角仙 体型、力气大 活灵活现
蚂蚱 尖头绿蚂蚱、 土蚂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