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6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9.6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9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6-06 15:1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所测物理量:
物重G、拉力F、重物上升的距离h、
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测量仪器: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实验步骤:
1、按图组装滑轮组,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2、匀速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G升高,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距离h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
在此实验中操作的关键:
1、匀速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
2、不能在静止时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在匀速拉动过程中读数
对于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如果没
有刻度尺,能否测出该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
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的影响因素:
动滑轮重
被提升物体的重
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1、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1)、比较1、2两次实验,可得的结论:
(2)、比较2、3两次实验,可得的结论:
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不同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同,且在物重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2、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次数 物重
G/N 物体上升的高度h/cm 测力计的示数F/N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1 6 3 2.5 9
2 6 5 2.5 18
3 6 8 2.5 24

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____________;
18cm或5cm
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_____;
80%
③本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提升的高度无关
(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
利用图乙也做了实验,
①小红的做法目的是为了改变

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
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
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
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相同
做的有用功相同,做的额外功也相同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绕线方式无关
(3)小军也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
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重
G/N 绳端拉力F/N 机械效率η /%
较小提升速度 10 4.2 79.4
中等提升速度 10 4.2 79.4
较大提升速度 10 4.2 79.4
物理量
控制因素
在小军的实验中,你得到的结论是: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速度无关
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的影响因素:
动滑轮重
被提升物体的重
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
滑轮组的机械
效率的典型无关因素
物体提升的高度
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物体提升的速度
1、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按正确方法操作,如图是他实验中的情景,下表是他记录的一组数据。
(1)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出,滑轮组对钩码做的有用功为____J,人做的总功为____J。
钩码总重 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测力计拉力 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5 0.05 1.4 0.15
0.25
0.21
(2)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
进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是
____________;结合测力
计放大图,可知小强的错误
是_________________。
(3)在该次实验中,所测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是______。
有用功大于总功
测力计的示数读错
92.6%
钩码总重 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测力计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5 0.05 1.4 0.15
2、某班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了“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以后,进行了小组交流,下表是甲乙两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小组 钩码重G/N 动滑轮重 G/N 拉力
F/N 机械效率
η /%
甲 0.5 0.4 0.35 47.6
乙 0.5 0.4 0.38 43.9
甲、乙两个小组的动滑轮重相同,提起的钩码重也相同,测出的滑轮组机械效率却不同,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滑轮的轮与轴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同
1、测拉力时没有使测力计匀速上升, 造成测量的力不准确
3、在测定“各种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重关系”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了下面表格中。
实验
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拉力
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
η/%
1 1 0.1 0.6 0.3 55.6
2 2 0.1 0.9 0.3
3 3 0.1 1.1 0.3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绳子,根据数据组装滑轮
组 ;并计算出后两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就这一问题的研究,你认为她收集的数据是否充分?说明理由。
不充分,因为他只采用了此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应该换用不同的滑轮组再进行实验,结论就会更可靠。
74.1
90.9
1、在研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因
素”的实验中,小聪同学预设的实验过
程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钩码的
重力,按照图甲组装滑轮组,静止时
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1,根据 η= 计
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再按照图乙组装滑轮组(动滑轮大小变化),改变所提物重,提升两个钩码,重复上述实验计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2,比较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低只与物重有关。指出实验方案有哪些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2、学校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在探究“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了如下实验数据:(不计绳重及摩擦)
实验
次数 物重
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拉力
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 平均机械效率
1 2 0.1 1.5 0.2 66.7%
80.3%
2 4 0.1 2.5 0.2 80%
3 6 0.1 3.5 0.2 85.7%
4 8 0.1 4.5 0.2 88.9%
(1)请你指出表格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说出你认为不合理的理由
实验
次数 物重
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拉力
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 平均机械效率
1 2 0.1 1.5 0.2 66.7%
80.3%
2 4 0.1 2.5 0.2 80%
3 6 0.1 3.5 0.2
4 8 0.1 4.5 0.2 88.9%
(2)聪明的小明仔细分析了实验表格,他发现了一个欣喜的结论,使用此滑轮组时拉力一定小于物重。请你对此结论进行评价
85.7%
1、将重物从楼下搬到楼上是
很辛苦的。一位同学想运用所
学的知识设计一个升降装置,
用电动机提供动力将物体拉上楼,经过班内同学交流确定以下两套方案,如甲乙两图,请你对两套方案进行对比,作出评价。


2、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重关系”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装置做了三次实验,测量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
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拉力
F/N 绳端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
η/%
1 1 0.1 0.6 0.3 55.6
2 2 0.1 0.9 0.3 74.1
3 3 0.1 1.1 0.3 90.9
右图是某公司的一幅广告宣传画:一个 巨大的滑轮提起一个小皮箱,宣传文字写着“事无大小,必尽全力”。 (1)请你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得出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定性关系;
(2)利用这个关系对这幅宣传画发表自己的评述
3、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器材组装了多种滑轮组;
(1)请你在上图中任选两图,猜想它们的效率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可能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它们的效率?
(2)请你根据你的猜想,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来验证它;
(3)根据可能出现的现象写出实验结论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测力计的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
1 2 0.1 0.9 0.3 74.1
2 4 0.1 1.6 0.3 83.3
3 4 0.1 1.1 0.5 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