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25章 第三节 免疫 -课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25章 第三节 免疫 -课件(共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6-05 19:1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三节 免疫
1、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种致病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被消灭了。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
2、受伤感染后的皮肤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现象,有时还会化脓?
1、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把一种致病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清洁皮肤上,2小时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被消灭了。
2、受伤感染后的皮肤为什么会出现红肿现象,有时还会化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能杀死细菌,消除炎症。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皮肤和黏膜组成)
(溶菌酶和吞噬
细胞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一、非特异性免疫
1、人体的免疫器官主要有哪些?
2、什么是抗体?
3、什么是抗原?
4、什么是特异性免疫?
合作探究
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病原体
侵入
人体
刺激淋巴细胞
(是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
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物质)
抗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就叫抗体。
抗原: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病原体等异物)就叫抗原。
二、特异性免疫
是人体在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范围
形成
作用
机体对体内外异物都可以发生免疫反应
机体仅对某一异物(抗原)产生免疫反应
生来就有的
后天逐渐形成的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狭义上:人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和有害物质的抵抗力。
免疫的概念
广义上:是生物有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生物有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也就是机体对异物的识别、排除或消灭等一系列过程,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疫苗之父”,爱德华 琴纳(Edward Jenner)
天花这种古老的疾病在人类中存在了上万年,18世纪的欧洲也饱受天花困扰,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超过40万。感染天花之后的死亡率非常高,死状也很惨。其实在琴纳之前,已经有从患病的人身上取脓物接种给未患病的人、让人获得免疫力的方法。不过,这种方法风险太高,还是有可能导致死亡的。
当时琴纳在英国乡间行医,当地人都知道,挤奶女工似乎不会受到天花的影响。琴纳就猜测,也许是女工的牛痘让她们获得了免疫力。牛痘这种病和天花类似,但是要温和得多,一般不会造成太大伤害。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琴纳做了个实验。他从挤奶女工手上的痘痂里取了一些脓液,接种给了一名8岁男孩。男孩发了点儿烧,但是没什么大事。而最关键的一步是,琴纳随后给男孩接种了天花,男孩并没有发病。琴纳通过这个步骤证明,接种牛痘确实能让人获得对天花的免疫力。琴纳的工作现在被认为是免疫学的基石,而天花后来也成了唯一一种被人类从地球上根除的传染病。
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来提高人体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力,可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刚出生的婴儿,通过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
出生三个月的婴儿,通过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三种疾病。
例如:
三、计 划 免 疫
3、意义:提高人体对相关传染病的抵抗力,是预防、控制、消灭传染病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施。
4、节日:
⑴4月25日 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
⑵12月5日 世界强化免疫日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