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六册58—60页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体会面积的含义。
2、自主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理解面积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唤醒经验,引入新课
屏幕出示:两支铅笔、两片树叶
比较两支铅笔、两片树叶的不同。
师: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比较树叶的大小就是比较它们的面。
二、观察体验,感悟面积
(一)感知物体表面的面积
1、看一看:生活中许多物体的面。
2、摸一摸:课本封面、课桌面。
提问:比较刚才摸的两个物体的面,你有什么发现?
说一说:物体表面有的大,有的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出示课题)
出示:课本封面的大小是课本封面的面积。
课桌面的大小是课桌面的面积。
提问:什么是黑板面的面积?
什么是椅子面的面积?
比一比:师生比一比手掌面积的大小。
同桌互相比一比手掌面积。
(二)感知平面图形的面积
1、出示两个平面图形
提问:这两个平面图形哪个大?哪个小?
师:平面图形也有大小之分,我们把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2、拿出学具,想办法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介绍方法—重叠法。
3、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
介绍方法—数方格。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想想做做1:出示地图上四个省份的图形,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
2、画平面图形
任意画一个平面图形,并将平面图形涂实,感受平面图形的面积。
3、区别面积和周长。
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判断哪些和周长有关,哪些和面积有关。
判断:把一个图形分成两部分,判断两部分的周长和面积是否相等。
想想做做4:下面四个图形,能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吗?为什么?
四、及时梳理,拓展延伸
完成想想做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