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文档属性

名称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5-08 08:2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心灵之约
我的梦想随着时代在飞。20世纪50年代,渴望拥有社会上流行的“三大件”,那就是手表、自行车、收音机;70年代的梦想在改变,第二代“三大件”:洗衣机、缝纫机、照相机,成了我们新的追求;80年代的腰包鼓了,梦想更大了,我梦想的“三大件”又变成了冰箱、彩电、录像机;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人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手机、空调、音响,追求的第四代“三大件”;跨入新世纪,进入高科技发展的新时代,梦想也更高更新,第五代“三大件”楼房、电脑和私家车让我的生活更充实更现代。梦想越飞越高,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不久的将来我会再圆第六代、第七代“三大件”的梦想!
近代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习俗、衣食住行发生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衣食住行又有何新变化?原因是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在改变着!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迁鸦片战争后——新中国成立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旗袍等新中国成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列宁装、布拉基、绿军装等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西装、夹克、休闲装等,异彩纷呈 自主学习:观察下列图片,并结合教材P64-66,填写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中国八大菜系川菜
香辣炒蟹徽菜
符离集烧鸡鲁菜
迎宾花篮苏菜
清炖蟹粉
狮子球闽菜
干烧鱼湘菜
红煨鱼翅粤菜
金牌烧乳鸽浙菜
西湖醋鱼中西餐饮食文化有什么区别?论一论:西餐 :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
(讲究食物营养成分的搭配是否合理,以及营养成分是否被充分吸收),菜肴的色、香、味是次一等的要求。
中餐: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  此外,在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餐具、礼节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  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下人民生活艰苦,需凭票购物。 为何改革开放前人们购物时要一些票证才能买得到东西?而现在我们购物时又不用这些票证了呢?
合作探究:改革开放前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决定的。 新与旧、中与西
这两对矛盾的复杂交织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的特殊面貌老北京的建筑经典
——天圆地方的四合院中国建筑文化体现出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最早出现在租界的“洋房” 里弄住宅注重建筑间的绿化与环境,起居方式已完全西化,建筑高度一般三层,有的甚至四层。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完全西化的独院式“洋房”  这些别墅洋房多为殖民统治者、商业巨头、晚清官宦的私宅,有雄厚的财力为后盾,因此多精美别致、豪华气派。也直接体现了西方文化移植式的输入。在城市的边缘充斥的破烂阴暗的棚户区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政策。近十多年来,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天津大型安居工程——华苑小区告示:今日剪辫者奖酱肉面一碗习俗 小脚——穿越千年的香艳和忧伤南唐后主李煜“一弯新月上莲花,妙舞轻盈散绮霞;亡国君王新设计,足缠天下女儿家。” “宋元丰以前,缠足者尚少。自元至今,将四百年,矫揉造作,亦泰甚矣。”
—清 余怀 《妇人鞋袜考》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人类的脚,人的脚有20块肌肉,26块骨骼,114根韧带,被达·芬奇赞为“工程学的杰作和艺术品”。材料2:“小姐下楼格登登,丫鬟下楼扑通通,同是一般裙钗女,为何脚步两样声?” ——清人鼓词缠足被认为是女性优雅高贵的象征 革除陋习、树立新风尚、休闲方式多样化中国青年志愿者赴泰国救援服务队凯旋归来 思考外因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内因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政治变革:经济发展: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西学东渐:探究: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 在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发展,这时候旧的文化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一步步沦丧,特别当我们过着西方的圣诞节时,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已经被韩国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西方文化的接受问题上,作为老师我觉得要注意正确的引导。其实一味的阻止或进行批判,会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如果从另外一个层面,让我们深刻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我想我们一定会爱上古老的中国文化,并找到与西方文化和谐的结合之路。
我的观点 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节日,
而是我们丧失了很多很多的记忆!
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文化,
而是我们丧失了太多太多的自信! 一个没有自己节日的民族,
是一个浅薄无知的民族! 一个放弃自己文化的民族,
是一个走向堕落的民族!我的观点长袍马褂鸦片战争前的旗袍改良后的旗袍旗袍的变化: 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实际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三十年代的旗袍早期西装西装革履西装鸦片战争后传入,民国后流行 虽说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 中山装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20世纪50年代
初年轻人中流行的一句顺口溜 。50年代女性的又一时尚——布 拉 基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现代的西装美观大方
彰显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