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安福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违拗(niù) 呕哑(yā) 户牖(yòu) 畏葸(xǐ)不前
B.隅(yú)头 埋(mán)怨 太监(jiàn) 羽扇纶(guān)巾
C.破绽(zhàn) 伺(cì)机 聒(guō)噪 一蓑(suō)烟雨
D.给(jǐ)予 戕(qiāng)害 战栗(lì) 不足之症(zhè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荸荠 堂皇 功亏一篑 犄角之势
B.寒喧 逡巡 栩栩如生 恓恓惶惶
C.缥缈 孱头 穷兵黩武 再接再励
D.教诲 瘐毙 莘莘学子 义愤填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2011年,该项目奠基时,这里是一片荒凉。一年以后,这里旧貌换新颜,建设规划合理,建筑风格各异且气派不凡,着实令人另眼相看。
B.如果教育、交管、安监等部门能够真正各行其是切实承担起相应责任,老师、家长提高安全意识,全社会共同关注并营造良好的校车交通环境,就能够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C.作为一个在超前消费经济中成长起来的美国人,若过分地指责中国在追逐市场经济的道路上走得太远,显然是五十步笑百步。
D.“五一”小黄金周,各汽车卖场推出了很多的优惠。然而,与汽车销售商的“热情”相比,大多品牌在五月份的首周,成交量依然保持着不瘟不火的态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漫步在桃花丛中,一阵阵花香扑鼻,微风掠过,桃枝摇曳,粉红的花瓣,婆娑而落,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涟漪。
B.有着湘赣边界独特风格的萍乡皮影戏始于唐代,盛行于清代,尤其是上栗县的广大农村深受欢迎。
C.由于古村落遗址承载着特定地域的历史,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我们对古村落的保护、建设和开发一定要按规律办事。
D.今年九江市将组织开展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并力争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均要提高l5%左右,甚至以上。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大早,我们从呼伦贝尔市驱车东行,去鄂伦春自治旗访古。 。途中,我们数度恳请司机停车,以爽耳目。
①这脱掉尘埃之气,清逸灵透的意境,已超出了画图的色彩,而化生出人间天堂的意味
②偶尔还见马群在葱绿的草地上踱着绅士般悠闲的步子
③宛如偌大的绿色绒毯,无休止地向天边伸展
④车刚离开市区,顷刻间便驶进了碧草连天的大草原
⑤隔窗眺望,但见草色浓浓淡淡,起起伏伏
⑥时有羊群似团团白云飘落在绿毯之土
A.④⑤③⑥②① B.①②④③⑥⑤
C.③⑤⑥②③① D.①②⑥④③⑤
6.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红楼梦》中,如果说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姻”象征着封建婚姻,那么宝玉与黛玉的“木石前盟”则象征着自由恋爱。其结果都是悲剧。(《红楼梦》)
B.贾探春是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是个“才自精明志自高”、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发起组织了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李纨自告奋勇当了社长,迎春、惜春当了副社长。(《红楼梦》)
C.高老头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贵族,二女儿嫁给银行家。两个女儿只爱父亲高老头的钱。高老头死后,由拉斯蒂涅张罗着高老头的丧事,两个女儿女婿也参加了父亲的葬礼。 (《高老头》)
D.拉斯蒂涅本来是到巴黎上大学的破落子弟,到巴黎后,巴黎的繁华就使他产生“向上爬”的欲望。他的远房表姐鲍赛昂夫人教他要善于作假,成为他“向上爬”的第一个领路人。 (《高老头》)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包容性增长
周建军
当前之所以要大力倡导包容性增长,主要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没有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根据有关统计,目前全球尚有14亿人生活在每天1.25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以下,虽然比1981年的19亿贫困人口有所下降,但这主要归功于中国贫困人口的减少;2005年,生活在中国以外地区的贫困人口较之1981年时至少增加了1亿。而且,目前全球有超过八成的人口居住在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拉大的国家和地区。这种不能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的经济发展,既有违社会公正,也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在当前积极倡导包容性增长意义重大。
包容性增长的内涵,与“基础广泛的增长”、“分享型增长”、“亲穷人的增长”等的内涵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区别。
包容性增长既强调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强调经济增长的方式,二者同等重要。包容性增长首先是一种“增长”,这就对经济增长的速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仅有经济增长的速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不必然带来贫困人口的减少。因此,还必须强调经济增长的方式,使增长成为基础广泛且包容一个国家和地区最大多数人口的增长。在一个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社会里,不论种族、肤色、性别、年龄、体力、智力,人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和责任,人人都有用武之地,人人都得到保护,免于被歧视和被排斥。
包容性增长应该以优先开发人力资源、实现充分就业为基础。包容性增长更倾向于通过增加就业机会为个人创造工作岗位,使其不断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而不是直接通过收入再分配使个人被动地摆脱贫困。要实现充分就业,就要优先开发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对提高人们参与经济发展和改善自身生存发展条件、实现包容性增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和意义。
包容性增长应当使人们平等、广泛地参与经济增长的过程并从中受益。有关国际组织认为,机会公平对实现包容性增长非常重要。胡锦涛同志更是强调了包括机会公平在内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因为机会不公平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负面影响,甚至有可能中断经济增长过程。因此,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就要着力促进人人获得平等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们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
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我国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就要既强调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选自《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7日)
7.下列对文中有关“倡导包容性增长”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实生活中,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经济发展的成果没有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
B.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接近四分之一的人口仍生活在国际贫困线以下,并且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C.目前全球有很多地区财富分配不合理,生活在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拉大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比例较大。
D.目前,世界经济发展不能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有违社会公正,经济不可持续发展。
8.下列对“包容性增长”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既不能把“包容性增长”等同于“基础广泛的增长”、“分享型增长”、“亲穷人的增长”,也不能使其与之对立。
B.包容性增长把经济增长的方式和经济增长的速度两个因素等同对待,使经济增长成为基础广泛且包容一个国家和地区最大多数人口的增长。
C.包容性增长关注人的就业、发展,使其改善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而不是直接通过救济使个人被动地摆脱贫困。
D.包容性增长关注人人能够享有平等的机会,使其广泛参与经济增长的过程,消除人们参与经济发展的障碍,并使其从经济发展中受益。
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过多关注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不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使经济高速增长,也不能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
B.在一个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社会里,人人都有平等的权利和责任,人人都能参与社会管理,并都得到保护,免于被歧视和被排斥。
C.在提倡包容性增长的社会里,优先开发人力资源可以实现充分就业,增加人们参与经济发展和改善自身生存发展条件的机会。
D.中国是最早提出包容性增长的国家,也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就要把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
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鄞有高世之士,曰骆先生以大,貌严而气刚,行峻而言直,学广而闻多。落落不与世俗相俯仰,一语之不合,一事之不谐,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然独视菊如贤友朋。
每岁即小斋之外,罗植数百本。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见夫幽姿劲质,凌轹风霜,则思淬厉节操,处艰瘁而不屈;见夫黄而不杂,得土之中,则思正色独立,使君子有所敬而小人有所畏;见夫早培晚盛,不竞不争,则思居谦处让,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见夫味甘而气馨,品高而性介,则思蓄用以待时,洁身而处俗,不与黄茅白苇俱出于斯世。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又为之徘徊花下,仰而视,俯而思,且愧而且责。必也物我两忘,彼此无间,然后与之曹处乎轩窗寂寞之滨,并驱乎草木摇落之际。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夫如是,则菊也,先生也,真所谓贤友朋也。
菊有贤友朋之象,而先生犹爱之如此,况世之贤士子乎 是故无贤士子则已,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如爱斯菊矣。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呜呼:菊不能以自贤,惟先生能贤之。士子不能自知其不贤,惟先生能知之。贤也吾其爱,不贤也吾其弃。呜呼,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
(选自【元】戴良《爱菊说》)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则望望而去,终其身不齿 齿:并列
B. 退可以无咎而进为有悔 咎:过失
C. 凡是数者,一或不类于是菊 类:类似,像
D. 若相磋以道,相错以德 错:指责,批评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处艰瘁而不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 又为之徘徊花下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C. 不自知其情之孚而身之化也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
D. 有则必为先生之所爱 乃知震之所在
12.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
B.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
C.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
D.春而锄/夏而灌/秋编其干/而屏列之/当天气始肃/寒英盛开/披鹤氅衣/戴折角巾/携九节杖巡行圃中。
第Ⅱ卷(共114分)
四.古代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28分)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以故世之士子,鲜有当乎其意,辱与为忘形交者。(4分)
(2)先生爱贤之心,岂果有异于爱菊之心乎?(4分)
(3)安得贤如是菊陶姓而潜名者与之论先生之交际哉!(4分)
14.阅读下面的词,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昭君怨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对象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4分)
答:
(2)这首词的下阕,主要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情感?(4分)答:
15.默写(每空1分,共8分,五选四)
(1)今年欢笑复明年, 。弟走从军阿姨死, 。
(白居易《琵琶行》)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 ,比权量力, 。
(贾谊《过秦论》)
(3) ,谁怕? 。(苏轼《定风波》)
(4) ,尽西风,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顾吾念之, ,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现代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人狗之争
今年的夏天比秋天凉爽。立秋后,大地像烤红薯一样,处处烫手。气候颠倒,好似人搭错了哪根神经。
“爱蒂,爱蒂!”她急急地向狗走去,抱起它。狗两眼像噙着泪,温顺地依偎在她身边,尾巴无力地摇着。
往常不是这样的,见到下班回家的女主人,爱蒂总是欢喜得摇头摆尾地跑过来,不停地舔着她的手。
静静地躺着,瞧了瞧主人摆在面前的美食,爱蒂仍不为所动。两年相处下来,爱蒂就像她的心头肉,它痛她也痛。爱蒂准是病了,她随便穿了件外套,抱上它就往宠物医院飞奔。
“没事,轻度中暑,打一针,吃点药就会没事的。看把你急的!”女兽医笑着安慰。她抱狗看病,次数多了,一来二去,同兽医成了好朋友。
一个电话打到单位,“请两天假?身体不舒服啊?噢,这样,我帮你到领导处请假?好的,没问题,在家安心养病吧!对了,这有你老家来的一封信……”“知道了,先放那,等我上班以后再看。”是单位同事小张接的电话。她尽量表现语音有气无力,等不及听完就挂了。
她知道,是老爸的来信。爸爸文化颇高,七十年代大学生,就是耳朵有些聋,不能通电话,有啥事就靠笔写。
两天一晃过去了。狗在慢慢恢复中,丰盛狗食,她操持着给狗调养,忙碌着,愉快着。
第四天上班。午间休息时,她拆开父亲的信。照例一些家常话语。地里茄子,辣椒,冬瓜,菜挺多,让她回来拿去吃,都是些她喜欢的。最后捎带几句:母亲挺想你,这两天咳嗽厉害些,不比往常,不过在医,没事,别担心等话语。
咳嗽,母亲多年来常犯的毛病。她在家读初中时就有,时好时坏,家常便饭,就像吃饭穿衣,她见怪不怪了。
晚饭后,她带上爱蒂来到公园草坪溜达。听兽医告诫说,狗就像人一样,不能整天关在屋里,放出门散散步也利于健康恢复。在草坪上,画册中看到的造型各异,色彩斑斓的玩具狗仿佛都活了过来,转眼间堆成了狗的世界。它们在人们面前窜来窜去,打架调情,仿佛五颜六色一群孩子眩人眼目。
她的爱蒂懒懒得趴在草上,盯着活蹦乱跳它的同类,眼里充满了羡慕的表情。她爱怜地抱起它,柔柔的梳理着它洁白的长毛,旁人笑她像抱自己的孩子。“不。”她予以纠错,“它就是我的孩子。”
“爱蒂病了,它好像病得不轻。”她自言自语,眼泪蓄满眼眶。
医院,家里,单位;打针,吃药,喂食,她忙得焦头烂额,确切地说,她痛的焦头烂额。哥打来多次电话,让她回去看妈都顾不上,一拖再拖。
半夜两点,爱蒂终于没熬过这个炎热的伏天。她大哭。这时,哥打来电话,哽咽地说:“妈去了,死前喊你的名字……”
她手拿话筒,重新大放悲声…… (有删改)
16.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答:
17.结合文本,说说女主人公爱狗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18.作品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技巧?请简要分析。(5分)
答:
19.线索是贯穿小说的“筋节”。抓住小说的线索,才能准确理解小说的主旨,请结合文本,探究这篇小说的线索。(6分)
答:
六、小作文(15分)
20. 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运用内心独白来刻画人物心理与人物性格。学习这种写法,描写在面对一位老妇人倒在地上等待搀扶时,“我”的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15分)
要求:
(1)写出人物内心独白,突出心理变化过程;
(2)运用比喻、反问的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昵、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七、大作文(5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必修课,与“选修课”相对,是指必须学习的课程。从小以大,从校内到校外,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一门又一门的必修课。有的是按规定必须学习的,有的是你自觉完成的;有的费时不多,有的需终生研习……对于这些人生的必修课,你有何感想?
请以“人生的必修课”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不少于700字。
2012—2013学年度高一课改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题卷
题 号 一、二、三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分 数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二、三(选择题 共3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8分)
13.(12分)
(1)(4分)译文
(2)(4分)译文
(3)(4分)译文
14.(8分)
(1)(4分)
(2)(4分)
15.(8分,每空1分,五选四)
(1) ,
(2) ,
(3) ,
(4) ,
(5) ,
五.(21分)
16.(6分)
17.(4分)
18.(5分)
19.(6分)
六、(15分)
20.
200
七.(50分)作文
题目
700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